郝苑 Yuan Hao

  • 性别:
  • 出生日期: 1980年
  • 职业: 作者 / 译者 / 编者
38人关注

人物简介  · · · · · ·

郝苑,男,1980年生,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5年工作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哲学、科学哲学与科学文化。

主要著作:

1. 《批判学派与现代和后现代科学哲学》,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2. 《西方当代科学文化思潮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译著:

1. 迈克尔·德维特:《实在论与真理》(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3;

2. 亚历山大·内哈马斯:《尼采:生命之为文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3. 罗伯特·所罗门:《与尼采一起生活:伟大的“非道德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已交付译稿,将由三联书店于2017年出版)。

主要译作:

1. 汤姆·罗克摩尔:“西方哲学是人道主义的吗?或人道主义与哲学的社会相关性”,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3辑);

2. 理查德·蒂岑:“分析哲学、大陆哲学、科学与全球哲学”,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5辑);

3. 丹尼尔·洛佩斯:“柏拉图的《斐德罗篇》:作为对《高尔吉亚篇》修辞学批判的回应”,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7辑);

4. 亚伦·巴拉:“亚洲天文学传统与欧洲科学革命——对其隐秘关联的探索”,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6);

5. 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载《外国哲学》(第二十九辑)。

编著:

1. 合编:《科学文化前沿探索》,科学出版社,2013。

主要论文:

(一)实在论主题:

1.“论德维特的自然主义实在论”,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5辑;

2. “多元世界的构造——论纳尔逊·古德曼的非实在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6);

3.“作为一种自然主义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载《科学文化评论》(2014.4)。

(二)认识论主题:

1.“实践理性与科学合理性——哈金科学合理性思想研究”(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8);

2.“回归平衡的理性——图尔明对科学合理性危机的诊治”(第一作者),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6);

3.“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论欧内斯特·索萨的德性知识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4);

4.“知识的社会维度与求真导向——论戈德曼的社会认识论”,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6辑。

(三)欧陆科学哲学主题:

1.“论尼采透视主义的真理观”(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5);

2.“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第一作者),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论后现代科学观”(第一作者),载《教学与研究》(2011.2);

4.“诠释学视阈下的实践理性——论理查德·伯恩斯坦的科学诠释学”(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5);

5.“文化语境中的科学实践——论约瑟夫·劳斯的科学文化研究”,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5)

6.“快乐的科学——论尼采的科学哲学”,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8);

7.“主体与真理——论福柯的主体解释学”,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7辑;

8.“从知识理性到实践理性——论技性科学的根源、本质和意义”(第一作者),载《哲学动态》(2014.12);

9.“具身心智:沟通认知科学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载《哲学门》(第三十一辑);

10.“科学生存论:对存在主义的回应与超越”,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5);

11.“科学客观性的历史建构——论科学哲学视域中的历史认识论”(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11)。

(四)逻辑经验主义主题:

1.“逻辑冰峰上的人文主义——论石里克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6),全文收录于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国学与时代精神》;

2.“启蒙的理性重建——论卡尔纳普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6);

3. “经验论的自由化——重审逻辑经验主义的后期发展”,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3);

4.“逻辑经验主义的人文语境”(第一作者),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4);

5.“论逻辑经验主义的统一科学纲领”(第一作者),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齐尔塞尔论现代科学的社会根源”,载《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4辑);

7.“逻辑经验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第一作者),载《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8.“洪谦:‘逻辑冰峰’之上的隐者”,载《外国哲学》第24辑;

9.“论洪谦的科学世界概念”,载《外国哲学》第24辑。

(五)科学文化主题:

1.“‘科学蕴含价值’辨析”,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

2. “论科学的人文根源”,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3),《光明日报》(学术版)(2006.7.6)论点介绍,并被收录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科技与人文》(第二辑)与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科技文化研究》;

3.“论西方科学的人文背景”(第一作者),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新华文摘》(2007.6)和《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论点摘编;

4.“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8);

5.“论科学的人文目的”,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6);

6.“论科学的人文动力”(第二作者),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1)转载,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8.2)转载,被《新华文摘》(2008.3)“篇目辑览”收录;

7.“论科学文化中的真理与民主”,载《学习与探索》(2011.1);

8.“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科学”(第二作者),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6)论点摘编;

9.“逻各斯与努斯:西方科学文化的两个原点”(第一作者),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2.6)全文转载;

10.“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4);

11.“科学与启蒙精神”(第一作者),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6);

12.“科学与浪漫主义”,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3);

13.“现代物理学革命:科学与哲学的激荡”,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10);

14.“逻各斯与努斯的演进——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思考”(第一作者),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11),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6.2)与《新华文摘(网络版)》(2016.4)全文转载;

15.“当代西方科学文化研究的三大模式及其超越”(第二作者),载《社会科学战线》(2015.5)。

参与主持研究项目:

参与课题:

1.中国科学院专项基金项目:科学文化哲学研究(2002-2006);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思考(10BZX025)(2010-2016);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近代科学的人文背景”(项目批准号:11YJC720052)(2011-)。

主持课题:

1.北京市社科院青年课题:西方科学文化思潮研究(2011-2013);

2.北京市社科院一般课题:人文语境中的逻辑经验主义(2010.5-2011.12);

3.北京市社科院一般课题:欧陆科学哲学研究(2013.5-2013.12);

4.北京市社科院一般课题:西方科学文化的中国化研究(2014.4-2014.12)。

获奖情况:

1. 论著《批判学派与现代和后现代科学哲学》获第12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第15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2. 论著《西方当代科学文化思潮研究》获第16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图片  · · · · · ·  ( 全部 0 张 · 上传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