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马清槐 / 马清槐
出版年: 1963-4
页数: 161
定价: 1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ISBN: 9787100011693
内容简介 · · · · · ·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意大利神学家,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代表人物,托马斯学派的创始人,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本书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论文”,包括《论君主政治》的部分章节等;第二部分为“哲学著作选辑”,包括《神学大全》的部分内容等。本书摘录出阿奎那关于国家和法律的主要观点,体现了阿奎那主要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对初读阿奎那著作的读者非常有帮助。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1225-1274
意大利神学家,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代表人物。 他开启了托马斯学派(或称托马斯主义)。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早年经历
托马斯·阿奎纳的生平包含了欧洲中世纪中期的许多趣闻。他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一脉可以溯源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他大约出生于1225年初,地点是那不勒斯王国的Roccasecca城堡,该地的领主正是其父兰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尔德,是附近卡西诺山本笃会总本宗修道院的院长。于是伯爵一家就希望托马斯今后侄承叔业。在当时,这也是贵族子弟出人头地的一条常见途径。
在阿奎纳接受修道院教育的第五个年头,他前去那不勒斯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出乎意料地加入了多明我会,该会和方济会共同对欧洲...
托马斯·阿奎纳 Thomas Aquinas
1225-1274
意大利神学家,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代表人物。 他开启了托马斯学派(或称托马斯主义)。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早年经历
托马斯·阿奎纳的生平包含了欧洲中世纪中期的许多趣闻。他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一脉可以溯源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他大约出生于1225年初,地点是那不勒斯王国的Roccasecca城堡,该地的领主正是其父兰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尔德,是附近卡西诺山本笃会总本宗修道院的院长。于是伯爵一家就希望托马斯今后侄承叔业。在当时,这也是贵族子弟出人头地的一条常见途径。
在阿奎纳接受修道院教育的第五个年头,他前去那不勒斯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出乎意料地加入了多明我会,该会和方济会共同对欧洲中世纪早期建立的教士系统发起了革命性的挑战。这一心灵的转变并未取悦其家族;在去罗马的路途中,阿奎纳被他的几个兄弟逮住、押送回圣齐奥瓦尼城堡,并在那里监禁了一两年,以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根据传记的记载,他的家人甚至安排娼妓去诱惑他,但他不为所动。在教皇诺森四世的干预下,最后其家庭还是妥协了。十七岁时,他的举止宛若圣多明我再生。
他的师长看出阿奎纳在神学上天赋秉异,便送他去科隆的多明我神学院,师从Albertus Magnus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大约于1244年抵达那里。1245年,他跟随Albertus Magnus去巴黎大学逗留了三年,取得了神学硕士学位。1248年他返回科隆担任讲师,这一年是他的文学和公务生涯的开端。这一段与大哲学家和神学家的共事经历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他造就成睿智的学者,并终身带有亚里士多德方法论的印记。
事业
1252年阿奎纳前往巴黎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大学的教授联会对托钵修会的攻击,他遇到了相当的困难。最终,仍于1256取得学位和教职;后来他与友人Bonaventura一起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在巴黎、罗马和一些意大利城市教了几年书,并且开始著述。自此以后,他开始了劳碌的生活;他在自己的修会里积极侍奉,频繁地旅行和讲学。
1259年,他在Valenciennes教区取得一个重要职位。在教皇乌尔班四世的请求下,他又移居罗马。1263年,他出现在伦敦的多明我会中。1288年,他又前往罗马和博洛尼亚讲学,并且投身于教会的公共事务中。
在1269至1271年间,他回到了巴黎。除教书外,还管理教会事务,并且做他的亲戚--法国国王路易八世的国事顾问。1272年佛罗伦萨提供一个让他在当地教区内选择常驻教堂的机会,他担任了修道会的院长,并且应查尔斯王的请求,在那不勒斯担任教授职务。
1273年12月6日的弭撒仪式中,阿奎纳经受了神秘的体验,事后他停止写作,另其大作《神学大全》变成为完成作品。当被问及为何封笔时,阿奎纳答道:“我写不下去了……与我所见和受到的启示相比,我过去所写的一切犹如草芥。”他于1274年3月7日逝世。
据同时代的人描述,阿奎纳是个大块头,肥胖而且皮肤黝黑,头颅硕大,发髻很高。他的为人处世表现出很好的教养:众人认为他举止端正,温文尔雅,而且令人如沐春风。在争论中,他保持克制,并且用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赢得对手的尊重。他品位朴素,周围的人为其出色的记忆力所倾倒。在他沉思时,常对周遭的环境浑然不知。他能够系统、清晰和简明地表达他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思想富有热情而且兼收并蓄。
去世和封圣、
1274年3月7日,阿奎纳在Fossanova修道院去世。
1323年7月18日,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封阿奎纳为圣徒。
目录 · · · · · ·
一、研究政治的方法
二、政治义务
三、实际政治
英譯者前記
参考书目
第一鄙分 政治论文
論君主政治,第一篇
第一章 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章 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第三章 暴君政治、即君主政治的腐化变质是最坏的政体
第四章 罗馬的政权类型以及有时在多数人执掌的政权中出現的好处
第五章 君主制度是防止暴政的上策
第六章 君主制度的优点以及防止其蛻化为暴君政治的必要措期
第七章 荣誉或荣耀都足以激励君主实施仁政
第八章 君主政体的真正目的
第九章 天堂的最高幸福是人君的酬报
第十章 統治者在行使权力时应預定的目标
第十一章 仁政的物质利益与暴政的不利后果
第十二章 君主的职責:王权同精神对肉体和上帝对万物的支配权的相似之处
第十三章 这一类此的进一步闡明和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
第十四章 教权和王权的比較
第十五章 怎样达到政治社会中幸福生活的目的
論对犹太人的統治
第二部分 哲学著作选辑
反异教徒大全
論人們彼此之間及对其他生物的关系的安排
神学大全
第一部分
一、人是天然耍过政治生活的
二、君主政治和世上的神权政治
第二部分之一
三、政治秩序的价值和意义
四、一般的法
五、各种类型的法
六、法的效果
七、永恒法
八、自然法
九、人法
十、人法的效能
十一、人法的易变性
十二、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区別
十三、一种混合的政治制度
第二部分之二
十四、政治的和宗教的义务
十五、战爭
十六、抵抗暴政的权利
十七、政治上的深謀远虑
十八、自然的和实在的正义
十九、正义和国家
二十、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关系
二十一、財产权
二十二、高利貸
二十三、服从
彼得·朗巴德《嘉言录》詮释
基督徒对世俗权力特別是暴君負有服从的义务
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的关系
《尼各馬可伦理学》詮释
导言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詮释
导言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一个国王执掌政权的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同样地,由一个暴君执掌政权的政体是最坏的统治形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
而且,在多人执政的制度下,也像在君主制度下一样,其政治往往容易蜕化为暴君政治;事实上,它也许更为常见。这是因为,在多人执政的制度下突然发生纷争时,一个人往往会在其他一些人之间居于领袖地位,并僭取对整个社会的统治权;从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像罗马国家的历史充分地表明的那样,几乎每一个多人统治的政体结果都变成了暴政。因为,在执政官的长期统治之后,就开始发生阴谋、纷争甚或内战;于是共和国落进了最残酷的暴君手中。事实上,一般说来,我们如果既注意历史事件又注意我们当代的大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多人执政的国家里,往往比在君主统治的国家里更易层出不穷的产生暴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的人也喜欢 · · · · · ·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课前我对阿奎纳的印象仅仅是一些介绍:“阿奎纳(Thomas Aquinas)是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是一位中世纪的天主教神学家和哲学家,他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神学的信仰相结合,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但对于阿奎纳是如何将这些结合起来的,在阅读完本书后我... (展开)阿奎那如何论证君主制是政治幸福的必然选择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商务印书馆 (彼岸)
-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类(绿色) (无线火车)
- 《如何阅读一本书》推荐书目1(慢慢更新) (爱读书的小兔兔)
- 豆瓣五星图书【政治学】 (爱玛·包法利)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z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妙火 2020-01-25 22:31:20
阿奎那就像是个意大利的夫子,一面承袭柏拉图主义传统至善的根本趋向性原则,强调关怀公共福利的君主施行仁政,一面又竭力发扬亚里士多德主义,肯定混合政制和目的论构架,可以看出对两种理性主义传统和宗教神学的调和,也是神圣与世俗的张力所在。另外“中世纪黑暗”说真是应该被打脸,事实证明没有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的承续作用现代政治原则还不知道上哪儿找去。
0 有用 Tacher 2013-05-19 17:10:19
如果与奥古斯丁相比,我觉得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更现代一些,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进一步引用和解释,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政治天地。神学典范,课上共分节讲两人,一位是奥古斯丁,一位便是阿奎那。我想说,后者对我内心的震撼更强一些,感觉自己离基督教又近了一步。
0 有用 Blade King 2009-04-18 11:47:03
很多都是节录的结尾部分,因此缺少了中间的论证,使得太多的论点更像宣言
2 有用 𓏢HierosGamos 2021-02-06 11:32:01
阿奎那以“上帝的葡萄园”之崇高范式作出了对应的世俗国家权力与法制理念的诠释。神将统治世间的权柄交与君王,在至高和谐公正的神法、神前平等尊严的民命之间,君王的德性成为了一种自然神律向生命个体属神尊严形态过渡的重要象征。
0 有用 江戸煩い 2016-04-24 19:05:57
当时为了写作业才借来看。英译本前言真的好厉害!另外,亚里士多德理论对天主教神学理论体系的颠覆已经势不可挡,阿奎那在重塑神学理论的时候真的没有对其时的世界产生怀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