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人类发展史上,第一个农民造城的故事
◎书写敢闯敢试、创新创业、开明开放的龙港精神
◎一份来自中国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报告
◎记录中国行政改革先行者的发展奇迹
中国城建史上有两大奇迹,一是广东深圳,二是浙江龙港。
本书讲述了龙港由小渔村发展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真实历史,为人民奋斗留下炽热而凝重的记录。
一群浙江温州龙港的农民,凭借人民的智慧和勤奋,在短短四十年,不但实现了农民进城的梦想,而且创造了农民造城的奇迹。龙港在城市发展、城市治理、谋求共同富裕等方面,给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提供了样本和经验。
朱晓军,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文学创作一级。在《当代》《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近三百万字,出版有报告文学《一个医生的救赎》《高官的良心》《快递中国》(合著)等。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等奖项。
上学期作为学院撰稿人有幸参加校朱晓军教授的新作研讨会,暑期有空去拜读了这部改革史、创业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部作品背后的田野调查是艰难的,老教授的笔力是扎实厚重的,调研的态度是求真务实的。
第一次听说浙江温州龙港,无它,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意料之外 很喜欢阅读
作为一个龙港人,这本书我给五星。为什么?作为一名从未到过龙港、甚至从未听过龙港的作者朱晓军先生,能够来到龙港,收集相关信息,并详细描述龙港的建设过程,令人钦佩。好像他就是龙港的建设者之一。评价里有人说过于夸大,如果你看完了全书并结合相关事实就不觉得夸大了。龙港伴改革开放而生,随改革开放而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农民进城,首创城管制度等等,都是中国史上从未有的,而作者朱晓军采访了数位建城者,跑了数家档... 作为一个龙港人,这本书我给五星。为什么?作为一名从未到过龙港、甚至从未听过龙港的作者朱晓军先生,能够来到龙港,收集相关信息,并详细描述龙港的建设过程,令人钦佩。好像他就是龙港的建设者之一。评价里有人说过于夸大,如果你看完了全书并结合相关事实就不觉得夸大了。龙港伴改革开放而生,随改革开放而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农民进城,首创城管制度等等,都是中国史上从未有的,而作者朱晓军采访了数位建城者,跑了数家档案馆得出来的结晶,确确实实令人钦佩。很多龙港人都不了解龙港的历史,这种书就应该是当地人人手都要一本的。 (展开)
《中国农民城》聚焦龙港从五个小渔村到中国首个“镇改市”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展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农民群体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书中通过大量细节还原了龙港如何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依靠农民集资和政策突破,打破传统城镇化路径,实现“农民造城”的壮举。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不仅填补了中国城建史和农民创业史的空白,也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了鲜活案例。朱晓军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和详实的档案资料为基础,采访近百位... 《中国农民城》聚焦龙港从五个小渔村到中国首个“镇改市”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展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农民群体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书中通过大量细节还原了龙港如何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依靠农民集资和政策突破,打破传统城镇化路径,实现“农民造城”的壮举。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不仅填补了中国城建史和农民创业史的空白,也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了鲜活案例。朱晓军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和详实的档案资料为基础,采访近百位亲历者,耗时多年完成创作。书中既刻画了陈定模等基层干部的改革魄力,也记录了普通农民如陈智慧、王均瑶等人的创业故事,通过个体的命运起伏,折射出时代洪流的波澜壮阔。作者尤其注重细节的真实性,例如农民用日本化肥袋改制衣物的辛酸、基层干部“闲谈不超五分钟”的工作态度等,均以细腻笔触呈现,赋予历史温度。 (展开)
> 3人在读
> 39人读过
> 74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农民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未命名狂想曲 2022-08-01 14:05:34
上学期作为学院撰稿人有幸参加校朱晓军教授的新作研讨会,暑期有空去拜读了这部改革史、创业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部作品背后的田野调查是艰难的,老教授的笔力是扎实厚重的,调研的态度是求真务实的。
4 有用 Creative 2022-03-31 10:19:29
第一次听说浙江温州龙港,无它,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0 有用 乌托邦bdw 2023-12-31 18:37:39 陕西
意料之外 很喜欢阅读
3 有用 Yougest 2024-04-05 00:00:27 浙江
作为一个龙港人,这本书我给五星。为什么?作为一名从未到过龙港、甚至从未听过龙港的作者朱晓军先生,能够来到龙港,收集相关信息,并详细描述龙港的建设过程,令人钦佩。好像他就是龙港的建设者之一。评价里有人说过于夸大,如果你看完了全书并结合相关事实就不觉得夸大了。龙港伴改革开放而生,随改革开放而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农民进城,首创城管制度等等,都是中国史上从未有的,而作者朱晓军采访了数位建城者,跑了数家档... 作为一个龙港人,这本书我给五星。为什么?作为一名从未到过龙港、甚至从未听过龙港的作者朱晓军先生,能够来到龙港,收集相关信息,并详细描述龙港的建设过程,令人钦佩。好像他就是龙港的建设者之一。评价里有人说过于夸大,如果你看完了全书并结合相关事实就不觉得夸大了。龙港伴改革开放而生,随改革开放而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农民进城,首创城管制度等等,都是中国史上从未有的,而作者朱晓军采访了数位建城者,跑了数家档案馆得出来的结晶,确确实实令人钦佩。很多龙港人都不了解龙港的历史,这种书就应该是当地人人手都要一本的。 (展开)
1 有用 hyypia1982 2025-02-13 22:45:55 河南
《中国农民城》聚焦龙港从五个小渔村到中国首个“镇改市”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展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农民群体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书中通过大量细节还原了龙港如何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依靠农民集资和政策突破,打破传统城镇化路径,实现“农民造城”的壮举。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不仅填补了中国城建史和农民创业史的空白,也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了鲜活案例。朱晓军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和详实的档案资料为基础,采访近百位... 《中国农民城》聚焦龙港从五个小渔村到中国首个“镇改市”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展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农民群体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书中通过大量细节还原了龙港如何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依靠农民集资和政策突破,打破传统城镇化路径,实现“农民造城”的壮举。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不仅填补了中国城建史和农民创业史的空白,也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了鲜活案例。朱晓军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和详实的档案资料为基础,采访近百位亲历者,耗时多年完成创作。书中既刻画了陈定模等基层干部的改革魄力,也记录了普通农民如陈智慧、王均瑶等人的创业故事,通过个体的命运起伏,折射出时代洪流的波澜壮阔。作者尤其注重细节的真实性,例如农民用日本化肥袋改制衣物的辛酸、基层干部“闲谈不超五分钟”的工作态度等,均以细腻笔触呈现,赋予历史温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