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劳里·加勒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新知文库
译者: 杨岐鸣 / 杨宁
出版年: 2008-6
页数: 509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知文库(新版)
ISBN: 9787108029270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新知文库
译者: 杨岐鸣 / 杨宁
出版年: 2008-6
页数: 509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知文库(新版)
ISBN: 9787108029270
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著名女记者劳里·加勒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全书以文学的笔法记录了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地瘟疫爆发以及研究的过程,冷静地分析了瘟疫产生的根源。
作者简介 · · · · · ·
劳里·加勒特(Laurie Garrett),美国著名女记者,获得皮博迪奖(The Peabody Award)、乔治·伯克奖(George Polk Award)和普利策奖(Pulitzer Award)这三大著名新闻奖项的第一人。曾就读于加州大学,攻读公共卫生,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又先后到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进修。在校期间即对新闻事业产生浓厚兴趣,后来成为专业记者,在美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新闻日报》等新闻单位就职。现为美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另有《失信: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之瘫痪》、《流行天下!传染病的世界》等,并且经常为各大报刊及通讯社撰稿。文字细腻生动,颇受好评。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序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马丘波——玻利维亚出血热
第二章 健康的转折期——乐观的时代:着手根除疾病
第三章 猴肾与落潮——马尔堡病毒、黄热病与巴西脑膜炎
第四章 进入密林——拉沙热
第五章 延布库——埃博拉
第六章 美国建国200周年——猪流感与军团症
第七章 恩扎拉——拉沙、埃博拉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第八章 革命——基因工程与癌基因的发现
第九章 微生物的汇聚之处——城市疾病
第十章 远方的雷声——性传染疾病与注射毒品者
第十一章 危险:极其微小之物——艾滋病溯源
第十二章 寻找出路——准备、监测和重新认识后记鸣谢译者的话 (
· · · · · · (收起)
序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马丘波——玻利维亚出血热
第二章 健康的转折期——乐观的时代:着手根除疾病
第三章 猴肾与落潮——马尔堡病毒、黄热病与巴西脑膜炎
第四章 进入密林——拉沙热
第五章 延布库——埃博拉
第六章 美国建国200周年——猪流感与军团症
第七章 恩扎拉——拉沙、埃博拉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第八章 革命——基因工程与癌基因的发现
第九章 微生物的汇聚之处——城市疾病
第十章 远方的雷声——性传染疾病与注射毒品者
第十一章 危险:极其微小之物——艾滋病溯源
第十二章 寻找出路——准备、监测和重新认识后记鸣谢译者的话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于政治领导人而言,SARS促使了他们的惊醒。中国领导人看清了对流行病秘而不宣的代价,因为整个世界都不满于否认这种新疾病的存在。加拿大领导人和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发现自己竟忽略了 医院的传染控制措施,终使医院成了SARS的传播中心,真是令人痛 惜。美国的领导人原本感到高枕无忧,深信本国的疾病控制中心确有 能力保护美国民众不受微生物的威胁,如今也忽然关心起万一SARS暴发,对国家安全会有何种影响了。 就人类同环境中存在的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的关系而言,我们如今正处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移动着,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在2002年秋SARS在中国南方出现以前,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把传染病视为内部事务,详情对外部世界都讳莫如深。尽管世界卫生组 织几十年来一直呼呼各国迅速、准确地报告疫病的暴发情况,但各国 响应者寥寥无几。对于那些急于发展经济、追赶富裕的西方的国家来说,传染病失控被视为落后的实例,是丢脸的事。前苏联对于传染病 和公共卫生总是编造各种虚假数据,其领导人急于要宣布,在疾病控 制方面已取得重大成就,可以与资本主义的欧洲和北美抗衡。 不管其政治信仰和文化背景如何,2003年的SARS流行对全世界 的领导人都是一次震撼。有的领导人曾经错误地对待凶猛的人类免疫 系统缺陷病毒的流行,认为它只是一些毒品注射不当和性行为不端的 人造成的恶果。正是因为政治领导人忽视了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病毒和 艾滋病带给人们的真正信息,一味地指责患病的人,说他们由于“缺 德的”或“违法的”行为而自己招来疾病,是自作自受,这オ失去了 应对微生物世界新变化的宝贵时间。 但是,SARS到来,政治领导人再也无法轻易找到对问题置之不理 或指责患病者自作自受的理由了。SARS显示出一个新时期一一全球流 行时期的到来。实际上,正如本书所说,通过征服者、战争、商人、 运输中的动物和食品,疾病早已形成全球流行之势。不过SARS更代 表着一种神秘的流行病在一个新世界的出现,这个新世界利用20世纪 中文版序 3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知文库(新版)(共19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裸露的尺度》《深解地球》《智商测试》《隐疾》《金钱的智慧》
等
。
喜欢读"逼近的瘟疫"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逼近的瘟疫"的人也喜欢 · · · · · ·
逼近的瘟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转】劳里·加勒特:《逼近的瘟疫》 自序
芝加哥大学的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认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场灾难性流行病都是人类进步造成的啼笑皆非的后果。麦克尼尔警告说:人类改进命运的同时,也就加大了自己面对疾病的软弱性。“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的力量是有局限的,应当牢记,我们越是取得胜利,越是把传染病赶到人...
(展开)

《逼近的瘟疫》:新冠肺炎病毒何时消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全文2400字,读完预计需要7分钟) 半个世纪前,西方的科学家已经踌躇满志,深信自己有能力找出传染性致病微生物的弱点,并且制造出药物和疫苗来击败他们。 当时的西方世界甚至认为对人类健康的真正威胁只剩下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了,已经没有其他生物会威胁人类生存。 当人类正... (展开)>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可惜是删节版本 | 来自阿伦特的粉丝 | 6 回应 | 2015-10-20 21:13:06 |
出场人物太多,名字有点记不过来了. | 来自榴莲酥饼 | 4 回应 | 2013-08-13 15:13:18 |
为什么人类败给了瘟疫,因为瘟疫没有政府 | 来自古尔齐亚 | 1 回应 | 2009-06-05 18:20:59 |
对传染病科学家的生活作出了逼真描写 | 来自厚余 | 2008-08-20 18:00:0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8.1分 707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1996)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Farrar Straus & Giroux (199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3(上) (ICE CHAN)
- 已购 - 三联 (苇间疯)
- 新版三联新知文库 (小米=qdmimi)
- 我的三联书架 (greenegg)
- “卫生话”,或曰疾病的文化与历史 (合理肉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逼近的瘟疫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苏莫 2017-01-20 02:44:04
基本上所有传染病类的电影桥段和套路都囊括在这本书里了。
2 有用 🍤 2012-05-26 10:22:52
每次来什么疫情都会重新找出来读一下
1 有用 夏虫不语冰 2011-10-09 10:38:16
其实读起来很乏味。但胜在信息量巨大。
0 有用 孤独东西 2015-07-16 11:31:20
敬畏生命,包括最微小的细菌和病毒。
2 有用 xiaket 2012-04-08 16:30:43
传染病学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