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秋》内容简介:中秋节本来是一个以月亮为中心的节日,起源于唐初的赏月风尚。宋代是中秋节的全盛期,那时过得隆重、抒情而狂放,各地有许多富于特色和声势的欢庆活动,也流传着许多神奇动人的故事。月饼最早来自明代祭月神的供品,而中秋节的特色饮食其实丰富多彩,可以与时俱进。中秋节很早就传到了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至今在有些国家仍过得很热闹且有异域风味。
中秋的创作者
· · · · · ·
-
黄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黄涛,男,1964年生,河北景县人。199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民俗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二十载。现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传统节日、民间语言、文化遗产保护,有《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民间语言志》等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曾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目录 · · · · · ·
编者的话
一、中秋节的历史变迁、庆祝活动与文化内涵
(一)中秋节的起源、形成与演变
(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三)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二、中秋节的故事
(一)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吴刚伐桂的故事
(三)关于月饼来历的故事
(四)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
(五)中秋赏月作诗的故事
三、中秋节的纪念物
(一)什么是节日纪念物
(二)中秋节的特色元素:月宫、嫦娥、月饼、玉兔、桂树、桂花
四、中秋赏月
(一)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
(二)中秋赏月风习的历史变迁
(三)各地赏月风俗与赏月胜景
五、中秋拜月
(一)中秋拜月习俗的源头与思想基础
(二)中秋节形成之前的祭月礼制
(三)中秋拜月习俗的历史变迁
(四)各地有特色的拜月习俗举例
六、中秋食俗
(一)中秋月饼
(二)其他中秋食俗
七、中秋节庆丰收
八、中秋节的游戏娱乐
(一)开封的“铁塔燃灯”
(二)安徽的舞香龙
(三)钱塘江观潮
(四)温州的小摆设
(五)厦门的“玩会饼博状元”
(六)泉州等地的晚会习俗:放孔明灯、“抛帕招亲”、荡秋千、游月娘、烧瓦塔
(七)香港的花灯会与舞火龙
(八)台湾的户外晚会与博饼习俗
九、中秋节在国外
(一)中秋节在朝鲜半岛
(二)中秋节在日本
(三)中秋节在越南
(四)中秋节在新加坡
(五)中秋节在马来西亚
(六)中秋节在菲律宾
(七)中秋节在泰国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一、中秋节的历史变迁、庆祝活动与文化内涵
(一)中秋节的起源、形成与演变
(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三)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二、中秋节的故事
(一)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吴刚伐桂的故事
(三)关于月饼来历的故事
(四)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
(五)中秋赏月作诗的故事
三、中秋节的纪念物
(一)什么是节日纪念物
(二)中秋节的特色元素:月宫、嫦娥、月饼、玉兔、桂树、桂花
四、中秋赏月
(一)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
(二)中秋赏月风习的历史变迁
(三)各地赏月风俗与赏月胜景
五、中秋拜月
(一)中秋拜月习俗的源头与思想基础
(二)中秋节形成之前的祭月礼制
(三)中秋拜月习俗的历史变迁
(四)各地有特色的拜月习俗举例
六、中秋食俗
(一)中秋月饼
(二)其他中秋食俗
七、中秋节庆丰收
八、中秋节的游戏娱乐
(一)开封的“铁塔燃灯”
(二)安徽的舞香龙
(三)钱塘江观潮
(四)温州的小摆设
(五)厦门的“玩会饼博状元”
(六)泉州等地的晚会习俗:放孔明灯、“抛帕招亲”、荡秋千、游月娘、烧瓦塔
(七)香港的花灯会与舞火龙
(八)台湾的户外晚会与博饼习俗
九、中秋节在国外
(一)中秋节在朝鲜半岛
(二)中秋节在日本
(三)中秋节在越南
(四)中秋节在新加坡
(五)中秋节在马来西亚
(六)中秋节在菲律宾
(七)中秋节在泰国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河北安平县流传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财主,日子过得很富裕,这年中秋,老财主对三个儿子说:“今年咱们的收成不错,我准备了些酒菜,今晚喝酒赏月”。 财主家的老三小子有点缺魂,见到满桌子的酒肉,没等父亲说完,端起酒杯就喝。老财主说:“小三,你先别喝,今天喝酒赏月,我给你们哥仨出个题,各作诗一首,谁作完诗谁喝酒,作不上诗不让喝。” 老三小子一听,心想:“大哥、二哥都读过学堂,只有我大字不识,这不是成心给我难堪吗?” 老财主说:“我给你们出这么个题,‘什么圆又圆,什么缺半边,什么闹哄哄,什么冷清清。’你们谁先说?” 老 大 抬 头 望 见 天 上 的 月 亮, 说 道:“ 十 五、十六的月亮圆又圆,十七、十八缺半边,天上的星星闹哄哄,早晨起来冷清清。” 老财主听完说:“好!老大先喝。” 老二心想:“大哥抢先说了月亮,我说什么呢?”忽然发现桌子上放着的烧饼,便拿起一个烧饼说道:“这个烧饼圆又圆,咬他两口缺半边,烧饼上的芝麻闹哄哄,吃完以后冷清清。”老财主听完说:“行,你也喝。” 老三憋了半晌想不出词儿,忽然看着父子四人围桌而坐像个圆形,说:“咱们四人围坐圆又圆,爹跟俺大哥一死缺半边,出殡的时候闹哄哄,出殡回来冷清清。”老财主听完就火了:“臭小子!你咒我死呀?”说着拿起棍子追着老三就打。 这时,财主的三个儿媳妇听到嚷声从屋里跑出来,忙问:“爹,你们吃得好好的,怎么打起来了?”老财主便把刚才的事对媳妇们说了一遍。大媳妇说:“小三他不会说话,让你老人家生了气,我看这样吧,你给俺妯娌仨也出个题,各作诗一首,就算圆了今天的场儿。” 老财主一听心想有理,就说:“行,你们每句诗的末尾都带‘子’字,图个人丁兴旺。” 大儿媳妇娘家是书香门第,读过几年书,有些学问。作诗道:“我是读书一女子,陪送古书一箱子,不用请教孔子,能写好诗句子。” 二儿媳妇家是裁缝,也读过几年书。作诗道:“我是裁缝一女子,陪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贰 中秋的故事 -
唐明皇游月 唐明皇李隆基由于跟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大大提高了他在诸多皇帝中的名气,成为文人乐于吟叹、百姓愿意提起的人物。根据历史文献,唐玄宗还是一个风雅的喜欢赏月的人,这使他成为中秋节故事的主角之一,好几个故事都有他的份儿。 被称为中秋节三大传说之一的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在唐代就已盛传。据唐代蒋防《幻戏志》记载:八月十五夜晚,玄宗望月入迷,起了游月宫的念头,就请天师作法,与天师一起来到月宫。月宫中的仙乐分外动听,仙女告诉他们这音乐名叫《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默记曲调,回到凡世把这仙乐传了下来,起名为《霓裳羽衣曲》。从月宫回来的途中,经过潞州城,俯视全城,见月光如画,城中静悄悄的。天师就请玄宗用玉笛演奏乐曲,但玉笛并没随身带来,还在寝殿之中。天师就命徒弟去取,瞬间取回。奏完曲子,君臣几人向城中投撒金钱。过了十几天,潞州官府上奏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空中有天乐传来,并有金钱撒下。这个故事在唐代笔记小说《龙城录》(作者托名柳宗元)中也有记载,对月宫景象、素娥仙乐等描述更为详细生动,并提到“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而不允”。意思是游月宫是特定时间“八月望日”才能做的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贰 中秋的故事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节日中国(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七夕》《春节》《端午》《清明》《重阳》
。
喜欢读"中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端午 7.8
-
- 春节 7.0
-
- 早期中国“人”的观念 7.6
-
- 古巫医与“六诗”考 7.7
-
- 理想藏书 7.6
-
-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8.2
-
- 小天命 7.9
-
- 国旗·国歌·国庆 7.5
-
- 中国绘画三千年 8.9
-
- 古埃及《亡灵书》 8.9
中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 条 )

《中秋》: 告诉你一个有味道的中秋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发了月饼就像是完成了一次常规的仪式。现在对有的地方来说,中秋老人觉得没有了过去的味道,年轻人也就是个约会看电影,小孩子则什么都不懂吃个月饼凑凑热闹就好了,像网上说的“风俗在慢慢消减,只剩下一顿油光四溢的晚宴支撑着我们所剩无几的仪式感。” ... (展开)
中秋时节话《中秋》,带你领略最正宗的中国滋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又是一年中秋到,晴朗的夜空中圆月如期而至;而这既是一年一度的邀请,也是绵延千年的诉说。 从“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的开阔境界,到“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的羁旅之思,再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旷达祝愿……中秋总是能启发人们对自然、故乡... (展开)
关于中秋,别以为你知道很多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秋,寓意团圆与丰收,这是中国人的常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节日的寓意是如何而来的?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有中秋的概念?如今已自成一套体系的中秋节日习俗,是从什么时候萌芽,经历了哪些时代的变迁才形成的? 关于中秋你以为你知道了很多,但其实你知道的只是一个... (展开)
在中秋看《中秋》,也是一种过节方式
除了春节,中秋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第二大节了,虽然现在中秋的待遇规格没有那么的高,但看了《中秋》会感受到来自古老节日的仪式感、梦幻感、历史感,也许现在的中秋只剩下望月亮吃月饼这些简单的活动,不过提到中秋佳节,想到家庭团圆,尚且是一片祥和的美景。 中秋独特的气质...
(展开)

中秋过后话中秋,涨知识
虽说中秋已过,但中秋时节家人团聚的那份余温依旧温暖着每一个离乡的游子。尤其今年中秋和国庆双节相连,回家过中秋成了很多人长假里的首选活动,即使遭遇高速大堵车也要赶回去吃上一顿团圆饭。毕竟中秋是除了春节外的第二大节日。 如今,人们过中秋已经不讲究什么仪式了,大多...
(展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秋节是吾国吾民的大节,人皆熟。我斗胆从《中秋》这本书里捋出来两条感情线吧,一条bg,一条bl。 书中记,在元代,中秋这个大IP多次被写入歌颂男女情事的戏剧里,最名著的数吴昌龄的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展开)> 更多书评 6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8.2分 12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民俗学(包括古代文献、历史民俗、节庆调查)【1】 (南池子)
- 叠书记II (小欢欢)
- 古人怎么过七夕?这套丛书助你读懂传统节日 (豆瓣读书)
- 2012.06.08扫书 (小欢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Tom 2010-09-21 11:50:55
挺不错的整理,比从网上搜索的资料全多了:)
0 有用 鸿音 2014-10-31 23:47:18
打发无聊的时间 我想回宿舍我都要困死了这都几点了啊简直是(>_<)
0 有用 奥耶耶 2012-03-27 19:25:53
水分太多。
1 有用 朱笋笋 2022-09-15 17:38:37 山西
从中秋节那天开始看,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一周,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年年过中秋,但真正对于中秋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不免感到羞愧,似乎是闭上眼睛过节,只是为了吃吃喝喝的片刻欢愉。 看完后知道了中秋从唐朝只在上流社会的赏月到元朝发展成和现在有点像的团圆。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中秋神话,还有一个画家牛逼的中秋大宴,不免感到口水直流。也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风俗,比如偷南瓜偷葱等等。 会在看后想,春节... 从中秋节那天开始看,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一周,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年年过中秋,但真正对于中秋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不免感到羞愧,似乎是闭上眼睛过节,只是为了吃吃喝喝的片刻欢愉。 看完后知道了中秋从唐朝只在上流社会的赏月到元朝发展成和现在有点像的团圆。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中秋神话,还有一个画家牛逼的中秋大宴,不免感到口水直流。也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风俗,比如偷南瓜偷葱等等。 会在看后想,春节等传统佳节也都应该有如此这般的小书让人更加明白的过节,也过个明白节。 (展开)
0 有用 袁朗 2019-08-09 04:12:48
提前祝你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