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已经拥有了,却还想要?
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想要这个不想要那个?
为什么想要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是什么激起了用户想要的冲动,非要不可?
未来的商业是个争夺大脑资源的商业!
破解在人们看似不假思索的需求背后,有怎样的运作模式和运作机制。作者将深入分析人脑对什么东西上瘾,终揭晓成瘾公式,人们可以随时按动开关让消费者在匮乏与欲望中切换,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品牌或观念产生依赖,为企业打造超级品牌提供新思路,为产品营销开启新境界。
作者简介 · · · · · ·
程志良
心理导师、作家
心财富心理研究教育机构创始人
“自我情感”心理学创立者
著有超级畅销书:
《找回迷失的自己:拯救伪快乐的人生》
《活着就在找感觉》
《安下心来》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部分 成瘾脑模式:超想要,不是真需要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品牌成瘾的大脑机制和基础。从而发现成瘾的本质——多巴胺制造的匮乏感(欲望)绑架了人们的大脑。
第一章 上瘾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1. 上瘾:一块脑区的疯狂
2. 被多巴胺绑架的大脑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 成瘾脑模式:超想要,不是真需要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品牌成瘾的大脑机制和基础。从而发现成瘾的本质——多巴胺制造的匮乏感(欲望)绑架了人们的大脑。
第一章 上瘾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1. 上瘾:一块脑区的疯狂
2. 被多巴胺绑架的大脑
· · · · · · (更多)
前言
第一部分 成瘾脑模式:超想要,不是真需要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品牌成瘾的大脑机制和基础。从而发现成瘾的本质——多巴胺制造的匮乏感(欲望)绑架了人们的大脑。
第一章 上瘾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1. 上瘾:一块脑区的疯狂
2. 被多巴胺绑架的大脑
第二章 上瘾的是一种关系
1. 在脑中发生了关系
2. 获得与逃离的关系
3. 及时发生的关系
4. 发生不可替代的关系
5. 迷恋和它有关系的一切
6. 关系是一种执念
7. 感觉良好,再来一次
第三章 上瘾的是一种可能
1. 错误是上瘾的开始
2. 就差一点,再来一次
3. 可能会好,再来一次
第四章 上瘾的是一种欲望
1. 想要更多,反而失去了所有
2. 想要而不是真正喜欢
3. 引爆欲望的线索
4. 欲望的黑洞:匮乏感
第二部分 成瘾公式:三点具备必成瘾
不管人们是对品牌还是对其他瘾品上瘾,归根到底都是自我(社会性的)的存在模式造成的。人们会对什么成瘾,完全要看社会性的大脑对什么上瘾。通过对人脑的研究最终揭晓:想象、情感、连接是驱动用户对品牌成瘾的三大关键要素。
第五章 开启“想象”才更美好
1. 想得美:想象开启美好的可能
2. 想得美:体验的是想象的美好
3. 不能理解就不会上瘾
4. “虚构过去”是一剂瘾药
5. “构建未来”又一剂瘾药
6. 想象比事实让人更有感觉
7. 知道本身就能获得快感
8. 想象的主角永远是我
9. 大品牌就是思想贩子
第六章 注入“情感“才会迷恋
1. 共享的大脑,如何彼此启动
2. 强制镜像如何启动用户欲望
3. 有意必上瘾
4. 上瘾必有情
5. 情感是征服灵魂的瘾品
6. 不能抛开他人而成瘾
第七章 触动“连接”就会渴望
1. 温暖比牛奶更重要
2. 连接中有醉人的甜蜜
3. “失连”是一种毁灭性的痛
4. 品牌成瘾就要导入“暗连”
5. 每个连接都连着无尽的财富
第三部分 成瘾开关:迷恋刺激,不停想要
握住成瘾的开关让我们可以随时按动开关让消费者在匮乏与欲望中切换——“让他欢喜,让他忧”。
第八章 抓住刺激大脑的开关
1. 引爆想象,占据大脑
2. 占据,自我就会入驻
3. 入驻,开关就会开启
4. 要不要,大脑知道
第九章 “瘾品”是人们逃离恐惧的渠道
1. 一切都是为了逃离自己
2. 人们被哪些恐惧的幻象追着疯跑
3. 制造区别,就制造了恐惧
4. 否定掉,就渴望逃掉
5. 让人在“就差一点”的执念中循环
第十章 “瘾品”是人们实现美好的工具
1. 一切都是为了成为和持续
2. 人们追着哪些美好的执念狂奔
3. 发生关系,就是美好
4. 开启美好想象的三种方法
5. 让人在“再来一次”的欲望中追逐
第十一章 开关之间是不停地想要
1. 利用隐藏的一面激活大脑
2. 利用表达的一面引导消费
3. 触动开关,引起冲动
4. 制造冲突就是在制造需求
5. 感到用力,才会更有价值
6. 成为着力点,就是瘾品
7. 感觉决定品牌的成败
8. 一旦品牌成瘾,将永无止境
· · · · · · (收起)
第一部分 成瘾脑模式:超想要,不是真需要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品牌成瘾的大脑机制和基础。从而发现成瘾的本质——多巴胺制造的匮乏感(欲望)绑架了人们的大脑。
第一章 上瘾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1. 上瘾:一块脑区的疯狂
2. 被多巴胺绑架的大脑
第二章 上瘾的是一种关系
1. 在脑中发生了关系
2. 获得与逃离的关系
3. 及时发生的关系
4. 发生不可替代的关系
5. 迷恋和它有关系的一切
6. 关系是一种执念
7. 感觉良好,再来一次
第三章 上瘾的是一种可能
1. 错误是上瘾的开始
2. 就差一点,再来一次
3. 可能会好,再来一次
第四章 上瘾的是一种欲望
1. 想要更多,反而失去了所有
2. 想要而不是真正喜欢
3. 引爆欲望的线索
4. 欲望的黑洞:匮乏感
第二部分 成瘾公式:三点具备必成瘾
不管人们是对品牌还是对其他瘾品上瘾,归根到底都是自我(社会性的)的存在模式造成的。人们会对什么成瘾,完全要看社会性的大脑对什么上瘾。通过对人脑的研究最终揭晓:想象、情感、连接是驱动用户对品牌成瘾的三大关键要素。
第五章 开启“想象”才更美好
1. 想得美:想象开启美好的可能
2. 想得美:体验的是想象的美好
3. 不能理解就不会上瘾
4. “虚构过去”是一剂瘾药
5. “构建未来”又一剂瘾药
6. 想象比事实让人更有感觉
7. 知道本身就能获得快感
8. 想象的主角永远是我
9. 大品牌就是思想贩子
第六章 注入“情感“才会迷恋
1. 共享的大脑,如何彼此启动
2. 强制镜像如何启动用户欲望
3. 有意必上瘾
4. 上瘾必有情
5. 情感是征服灵魂的瘾品
6. 不能抛开他人而成瘾
第七章 触动“连接”就会渴望
1. 温暖比牛奶更重要
2. 连接中有醉人的甜蜜
3. “失连”是一种毁灭性的痛
4. 品牌成瘾就要导入“暗连”
5. 每个连接都连着无尽的财富
第三部分 成瘾开关:迷恋刺激,不停想要
握住成瘾的开关让我们可以随时按动开关让消费者在匮乏与欲望中切换——“让他欢喜,让他忧”。
第八章 抓住刺激大脑的开关
1. 引爆想象,占据大脑
2. 占据,自我就会入驻
3. 入驻,开关就会开启
4. 要不要,大脑知道
第九章 “瘾品”是人们逃离恐惧的渠道
1. 一切都是为了逃离自己
2. 人们被哪些恐惧的幻象追着疯跑
3. 制造区别,就制造了恐惧
4. 否定掉,就渴望逃掉
5. 让人在“就差一点”的执念中循环
第十章 “瘾品”是人们实现美好的工具
1. 一切都是为了成为和持续
2. 人们追着哪些美好的执念狂奔
3. 发生关系,就是美好
4. 开启美好想象的三种方法
5. 让人在“再来一次”的欲望中追逐
第十一章 开关之间是不停地想要
1. 利用隐藏的一面激活大脑
2. 利用表达的一面引导消费
3. 触动开关,引起冲动
4. 制造冲突就是在制造需求
5. 感到用力,才会更有价值
6. 成为着力点,就是瘾品
7. 感觉决定品牌的成败
8. 一旦品牌成瘾,将永无止境
· · · · · · (收起)
喜欢读"成瘾"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成瘾"的人也喜欢 · · · · · ·
成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豆瓣这么低的分数是有原因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逃不开的几个例子一直在重复可口可乐,星巴克,麦当劳,奔驰苹果,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2.案例特性的强调不明确,有些案例需要放到特定场景来看,但是作者在描述的时候没有凸显出它的前提条件。 3.用词不当,我截取了里面的一个句子,他是拿苹果手机举例子的是这么写的"这些东... (展开)
建议看第二版,比第一版精彩很多,体系完善了,思路很开脑洞,非常推荐看!
第二版主要是在整体上做了调整。第一部分分析成瘾大脑机制的部分,比第一版叙述思路上更加清晰,理论性弱了一点点但增加了不少案例,让人更有获得感。第二部分主要是调整了情感和意志的部分,这两部分增加了更深层引发大脑成瘾的内容,更深刻了,也更具操作性了,其中增加了操...
(展开)

标题是全文写的最好的篇幅
这本书用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来印证上瘾需要什么条件,和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加上实际案例。书里的内容基本上在标题目录上就展现了一大部分了。 做点简单的笔记。 上瘾需要具备的三种情况: 1.感觉很好,再来一次 2.就差一点,再来一次” 3.可能会好,再来一次 成瘾必备三种因素: ...
(展开)

读《成瘾》后感-2018.5.28
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在别人的脑袋里,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对于闪屏快餐化信息的社会常态,如何打造出过目不忘且必有回想的产品或印记,想必也是很多商家和个人都在推敲琢磨的一件事。 知道江小白是通过他的文案,虽然不喝酒但江小白已经有了烙印,每...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7年财经频道推荐书目 (我周颠不服)
- 营销经典及新作 (棉毛裤)
- 学点东西总没坏处 (🦄Elise)
- 品牌形象策划 (草末梢)
- 元气书单 (forever2gog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成瘾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Soulless-Cat 2018-10-04 01:01:00
这是一本有用的书。我不同意一些豆友对这本书的评论。这本书不是一本严谨的科学著作,虽然案例众多,看上去也很啰嗦,但想用心理机制或脑机制去讲品牌成瘾本身,可能本身就不是很强的关系,或者说不是充分关系。因此,作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证自身的观点,更多是为了完善其思想和观点,而并不是啰嗦。我想细细体会,会有不同的感受。
0 有用 做梦的🐌 2020-07-08 15:01:06
“贫穷是部分匮乏,奢侈是大量匮乏,贪婪是一切匮乏。”——塞内加
1 有用 鳯小伊 2023-04-12 16:25:16 海南
我是专门来给这本书打差评的,来来去去例子就是可口可乐,苹果,麦当劳,例子分析得也很表面,有种为了写书而写书的感觉,这种毫无内涵和学问的作者是怎么能够出书的,浪费读者时间。
0 有用 康康 2022-04-05 10:52:29
瘾品化思维:让品牌和产品调动起人们大脑中的美好感觉。让人们上瘾的并不是品牌和产品本身,而是在接触品牌和产品的时候,那种感觉良好的feel。
3 有用 Mr. Mackey 2019-01-02 22:41:48
在看完《上瘾》之后的快速阅读方法,读每一章节的标题,然后看每章节里的例子,读每一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如果某个标题你觉得理解了,就可以直接忽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恭喜你,书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