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独特之点,经历了两个周期。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分界线,由殷商到“五胡乱华”为第一周。这是纯粹的华夏民族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中国时期,它经历了殷商西周封建时代、春秋贵族国家时代、战国时代、秦汉帝国时代和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公元88—383年)。但中国文化至此并未灭亡,经淝水之战胜利后,却返老还童,直至20世纪又经历了第二周。第二周的中国,无论民族血统还是思想文化,都有很大变化。这是一个“胡汉混合、梵华同化”的综合中国时期。第二周的中国文化共经五个时期,即宗教时代、哲学时代、哲学派别化与开始退化时代、哲学消灭与学术化时代、文化破灭时代。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有第二周,这是与吸收融合胡人的血统和印度的文化,以及由民族优秀分子大力发展南方分不开的,是我们大可自豪于天地间的。而中国文化已发展到第二周的末期,面临建设第三周崭新文化的伟大局...
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独特之点,经历了两个周期。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分界线,由殷商到“五胡乱华”为第一周。这是纯粹的华夏民族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中国时期,它经历了殷商西周封建时代、春秋贵族国家时代、战国时代、秦汉帝国时代和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公元88—383年)。但中国文化至此并未灭亡,经淝水之战胜利后,却返老还童,直至20世纪又经历了第二周。第二周的中国,无论民族血统还是思想文化,都有很大变化。这是一个“胡汉混合、梵华同化”的综合中国时期。第二周的中国文化共经五个时期,即宗教时代、哲学时代、哲学派别化与开始退化时代、哲学消灭与学术化时代、文化破灭时代。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有第二周,这是与吸收融合胡人的血统和印度的文化,以及由民族优秀分子大力发展南方分不开的,是我们大可自豪于天地间的。而中国文化已发展到第二周的末期,面临建设第三周崭新文化的伟大局面。
雷海宗从军队、家庭和皇帝制度三个方面来考察和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关于中国的兵制历代学者都有研究,但雷海宗另辟蹊径,研究“兵的精神”,从当兵的成分、兵的纪律、兵的风气和兵的心理等方面来考察中国的兵,由之探究中华民族盛衰的轨迹和原因。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创作者
· · · · · ·
-
雷海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雷海宗(1902-1962):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二七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调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雷海宗先生硕学高德,学贯古今中外,其学术研究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曾发表《殷周年代考》《历史的形态与例证》《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评汉译〈世界史纲〉》《克罗奇的史学论——历史与记事》和《孔子以前的哲学》等重要论文,代表性著作有《中国通史》《西洋通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和《伯伦史学集》等。
目录 · · · · · ·
总论——传统文化之评价
一中国的兵
(一)春秋
(二)战国
(三)秦代
(四)楚汉之际
(五)西汉初期
(六)汉武帝
(七)武帝以后——光武中兴
(八)东汉
(九)后言——汉末至最近
二中国的家族
(一)春秋以上
(二)战国
(三)秦汉以下
(四)结论
三中国的元首
(一)列国称王
(二)合纵连横与东帝西帝
(三)帝秦议
(四)秦始皇帝
(五)汉之统一与皇帝之神化
(六)废庙议与皇帝制度之完全成立
(七)后言
四无兵的文化
(一)政治制度之凝结
(二)中央与地方
(三)文官与武官
(四)士大夫与流氓
(五)朝代交替
(六)人口与治乱
(七)中国与外族
五中国文化的两周
(一)正名
(二)中国史的分期
(三)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较
下编
总论——抗战建国中的中国
六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
七建国——在望的第三周文化
附录
世袭以外的大位承继法
殷周年代考
君子与伪君子
雅乐与新声
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汉代的问题实际是中国的永久问题,东汉以下兵的问题总未解决。只有隋及盛唐承袭北朝外族的制度,百余年间曾实行半征兵的府兵制,这也是汉以后中国自治的唯一盛强时代。二千年来的情形,骨子里都与东汉一样。东晋以下中原陷于外族将近三百年。隋唐的盛期过去之后,由天宝到五代的二百年间是外族第二次扰乱中国的时代。中国常雇用外兵,外族也常擅自行动。宋虽名为统一,中国本部东北的燕云与西北的河西总未收复,每年与契丹、西夏纳贡,才得苟安。宋的军队中也有番兵,不过地位不像汉唐时那样重要。后来终于不能自保,中原又丧于女真,最后整个的中国亡于蒙古。明代算是把中国本部完全统一,但只有太祖、成祖的极短期间有应付外敌的能力。此后二百余年间几乎时时刻刻在勉强支持着应付外侮的进袭。受日本的一度威胁之后,不久就亡于满洲。道光以下满汉并衰,中国又感到有被西洋吞并的危险。自己的力量不足,清末以下就又借外力,不过方式随着时代略有变化。现在借的不是外兵,而是外国的军器军火与军事顾问。正如历代靠番兵不足抵抗外番,西洋的军器军火与军事顾问也不足以抵抗西洋或彻底西洋化的国家。二千年来中国总是一部或全部受外族统治,或苟且自主而须忍受深厚的外侮;完全自立又能抵抗外族甚至能克服外族乃是极少见的例外。这种长期积弱局面的原因或者很复杂,但最少由外表看来,东汉以下永未解决的兵的问题是主要的原因。人类历史上的政治集团,无论大小,不为刀俎,必为鱼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九)后言——汉末至最近 -
所以辛亥革命,由清室一纸轻描淡写的退位诏书,就把这个战国诸子所预想,秦始皇所创立,西汉所完成,曾经维系中国两千余年的皇帝制度,以及三四千年来笼罩中国的天子理想,一股结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七)后言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 更多书评 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长青藤 2024-01-08 12:22:24 上海
分上下两篇,下篇需注意时代背景,更多的是呼应抗战需求。上篇从兵/家族/元首几方面谈论之中国文化。尽管有些观点不完全赞同,但却钦佩雷先生之坦率真实,且有世界眼光,确为大家。
2 有用 吴仲慈 2020-04-08 17:08:07
自己的先秦知识在阅读后得到极大补充。雷先生观点新颖,叙述简练,老生常谈之事丝毫不提。兵制介绍时极力推荐征兵,希望军人可如士大夫文武兼备。当代军人文化水平仍需提高,疫情期间教育部副部长也在鼓励大学生入伍。此外,文化两周论更是有理有据,独树一帜。五千年历史一场淝水之战即可划分,胆识过人。阅读过程中,特意留意每篇文章的发表时间。看见老先生对第三周能否顺利到来的惴惴不安和狂热期盼,唏嘘不已!中原文化在吸收... 自己的先秦知识在阅读后得到极大补充。雷先生观点新颖,叙述简练,老生常谈之事丝毫不提。兵制介绍时极力推荐征兵,希望军人可如士大夫文武兼备。当代军人文化水平仍需提高,疫情期间教育部副部长也在鼓励大学生入伍。此外,文化两周论更是有理有据,独树一帜。五千年历史一场淝水之战即可划分,胆识过人。阅读过程中,特意留意每篇文章的发表时间。看见老先生对第三周能否顺利到来的惴惴不安和狂热期盼,唏嘘不已!中原文化在吸收胡人血统和印度佛教后,屹立不动赢得重生。建国吸纳共产主义,后改革开放焕发经济活力,是进入第三周了吗?殷周年代考的细致与创新,华北气候与农事研究中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产活动指导,跨行却可见报国之心。大家小书,此真为大家! (展开)
0 有用 andgoal 2022-01-14 10:42:53
泛泛而谈,研究方法类似于西方汉学。
2 有用 皮皮猴 2020-06-04 17:19:25
“我们的理想是恢复战国以上文武并重的文化”
1 有用 王二又在乱扫弦 2021-02-20 16:31:05
这样斯宾格勒的世界观与同构的概念到雷海宗再到姨学的脉络就比较清晰了。雷先生粗线条的描述与建立在广博智识上的洞察力之间的张力着实令人着迷。至于华夏文明的第三周与新罗马的2050之间对决的好戏竟也似乎拉开帷幕了呢。呜呼呜呼,大时代啊。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