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网红考古学家”郑嘉励全新力作。一组从田野上生长出来的文字,一部有温度的考古笔记,呈现了其20多年在田野大地上的求索与探寻之旅。
可以读到墓葬挖掘实录、田野考察笔记、古迹器物探析、考古人物群像,可以收获知识、趣味、情感和思想。
收录100余张珍贵图片,全彩印刷,护封精装,享受视觉和文字盛宴。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考古笔记,作者以兼具感性气息与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笔调,清晰而完整地呈现了其20多年在田野大地上的求索与探寻之旅。全书分为四个篇章:考古记,重返考古发掘现场,还原第一线的遗址和墓葬发掘场景;田野记,讲述田野考察中的见闻与思考,传递考古工作的魅力与趣味;历史记,探析古迹与器物之奥秘,呈现一幅幅完整的历史图景;人生记,以淡笔写浓情,追忆那些无法忘怀的人与事,抒发对人间温情与善意的珍惜。这些朴素、真诚、热烈的文字,寄寓着作者对...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网红考古学家”郑嘉励全新力作。一组从田野上生长出来的文字,一部有温度的考古笔记,呈现了其20多年在田野大地上的求索与探寻之旅。
可以读到墓葬挖掘实录、田野考察笔记、古迹器物探析、考古人物群像,可以收获知识、趣味、情感和思想。
收录100余张珍贵图片,全彩印刷,护封精装,享受视觉和文字盛宴。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考古笔记,作者以兼具感性气息与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笔调,清晰而完整地呈现了其20多年在田野大地上的求索与探寻之旅。全书分为四个篇章:考古记,重返考古发掘现场,还原第一线的遗址和墓葬发掘场景;田野记,讲述田野考察中的见闻与思考,传递考古工作的魅力与趣味;历史记,探析古迹与器物之奥秘,呈现一幅幅完整的历史图景;人生记,以淡笔写浓情,追忆那些无法忘怀的人与事,抒发对人间温情与善意的珍惜。这些朴素、真诚、热烈的文字,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考古工作的热情,试图在考古工作者与公众之间建立起知识、趣味、情感和思想的联结。
作者简介 · · · · · ·
郑嘉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业余从事杂文写作,主要著作有《浙江宋墓》《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考古的另一面》《考古者说》等。其中,《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获第十二届“邓广铭学术论著奖”一等奖。
目录 · · · · · ·
雷峰塔地宫考古发掘记
智标塔地宫发掘记
黄岩南宋赵伯 墓发掘记
史嵩之墓
盗墓笔记
妾之命运
龟山
长安道上
第二编 田野记
渤海纪事
竹口
樊岭
杜范墓
基业
子城
望海潮·盐官
山中的杭州史
第三编 历史记
越地佛迹
唐宋时期的西湖摩崖题刻
南宋:一个王朝的背影
越窑、沙僧及其他
吕祖谦的肖像
地图炮
金鳌山与牡蛎滩
古物丛谈
第四编 人生记
这些人,那些事
玉环文旦
两个讲解员
龙公庙
最后的美德
去者
考古者说
代后记:考古一线的酸甜苦辣
· · · · · · (收起)
喜欢读"考古四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考古四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考古四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郑老师送了新版的考古四记,把旧的评论贴上

真实的考古人的职场手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我们把考古也当作一个行业来看待的话,那么我愿意称这本书《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为考古人的职场手记。这本书与我之前读过的很多考古类科普书籍相比,它的内容更加宽泛,并非以考古科普为主要写书目的,它更是以作者多年考古工作的所见所闻所遇所得为主要的书写内... (展开)
岁月之痕:郑嘉励的考古实录与感悟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第九页的错误 | 来自daysleeper | 2024-04-21 15:48:08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唐帝国史与唐学 (安迪合罕大皇帝)
- 中国史与汉学研究 (安迪合罕大皇帝)
- 书单|感兴趣的书 (苏南痕)
- 掏錢吧老太太 (初哉首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4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考古四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三下悠亚 2024-09-05 23:41:39 安徽
简报中读不到的浙江考古外史。。。
0 有用 書海漂流記 2024-06-17 14:48:56 河北
郑老师仅仅是万千考古人的一个代表,他的身上浓缩了当代考古人物最显著的特点,我们更能在作品中看到考古人物群像。书中大量的田野考察笔记,让我们看到最基础最质朴工作所蕴含的最大价值所在,是我们对文明探源的基石。书中的语言避免了学术理论化,反而像是一本日记的阅读,比任何客观的记载都更具真实感和情感性,同时也看到了考古过程中所能获取的成就感和趣味性。书中具体的内容不做复述和剧透了,我想要留给所有对考古感兴趣... 郑老师仅仅是万千考古人的一个代表,他的身上浓缩了当代考古人物最显著的特点,我们更能在作品中看到考古人物群像。书中大量的田野考察笔记,让我们看到最基础最质朴工作所蕴含的最大价值所在,是我们对文明探源的基石。书中的语言避免了学术理论化,反而像是一本日记的阅读,比任何客观的记载都更具真实感和情感性,同时也看到了考古过程中所能获取的成就感和趣味性。书中具体的内容不做复述和剧透了,我想要留给所有对考古感兴趣的人到书中慢慢体会,书中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知识在等待着被你发现。 (展开)
0 有用 江州穆瑾 2024-06-15 23:47:21 四川
清通
0 有用 落地开花 2024-06-29 17:51:36 北京
有一说一,文笔有点差。太流水账了。
0 有用 养柴的年年同学 2024-06-17 10:33:02 广东
跟随作者的记录,我们在收获许多考古知识、文物知识的同时,也在了解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感受时代的变迁,感受时间留下的痕迹。这种感觉,放在考古工作者身上,会更加强烈,化作文字,也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