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是作家张贤亮的“文学性政论随笔”,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改革的观点、理念及思虑,文风尖锐犀利而又密实老辣。张贤亮作为作家、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以其多年的实践经验、深刻思考和政治敏锐性,通过对解放人的思想、共产党“改造”、国民素质、呼唤“精神贵族”、中国目前的贪污腐败、重建个人所有制等社会现象的讨论,直指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切中时弊,发人深思,体现了一个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张贤亮
1936年生于南京,江苏盱眙县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民至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1979年重新执笔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1993年在宁夏银川市郊创办镇北堡西部影城,现为其董事长。
代表作品有《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绿化树》《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一亿六》等。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其作品被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
> 全部原文摘录
一如既往地深刻。也让我认识到改革开放到现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意识形态上就曾经出现过可能的反复,实在惊心动魄。谁也无法想象回到那个年代,我们如今的生活是什么样。
“可见民族矛盾也好,阶级矛盾也好,都是能用政治和经济的开放政策来化解的。在封建王朝统治历史上,所谓的“盛世”,全是严格地把握着科举制度这一关的。只要科举制度出了弊病,也就是在“挑选优秀人物”进入上层统治圈上有了漏洞,这个王朝便马上岌岌可危,面临崩溃。”
3.5星。足足看了一个星期,并非内容多么扎实难解,而是阅读环境实在嘈杂破碎。至于书的内容,不得不说张贤亮有点想法的,特别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问题。但毕竟是小说家,写起这些文章来还是不够专业,夹议夹叙但又不够吸引人,最后变得有点东拉西扯。
不是思想创造了语言,而是语言构成了思想。
两头真老干部
> 更多书评 1篇
> 2人在读
> 12人读过
> 16人想读
订阅关于小说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梧桐Xu已飞 2018-02-24 17:25:00
一如既往地深刻。也让我认识到改革开放到现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意识形态上就曾经出现过可能的反复,实在惊心动魄。谁也无法想象回到那个年代,我们如今的生活是什么样。
0 有用 禄山之爪 2020-07-07 14:50:01
“可见民族矛盾也好,阶级矛盾也好,都是能用政治和经济的开放政策来化解的。在封建王朝统治历史上,所谓的“盛世”,全是严格地把握着科举制度这一关的。只要科举制度出了弊病,也就是在“挑选优秀人物”进入上层统治圈上有了漏洞,这个王朝便马上岌岌可危,面临崩溃。”
0 有用 怒眠 2021-02-20 13:54:45
3.5星。足足看了一个星期,并非内容多么扎实难解,而是阅读环境实在嘈杂破碎。至于书的内容,不得不说张贤亮有点想法的,特别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问题。但毕竟是小说家,写起这些文章来还是不够专业,夹议夹叙但又不够吸引人,最后变得有点东拉西扯。
0 有用 渤海隆之 2019-08-08 16:37:56
不是思想创造了语言,而是语言构成了思想。
0 有用 豆友172547695 2022-03-31 01:18:16
两头真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