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与民主转型是互动的关系,政治文化的更新推动了民主转型,而民主转型则激活了政治文化。形成互动关系的文化动力是世界文明。
一个国家的发展,从长远和根本来看,首先必须关注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力求达到两者的均衡。
中国特色是在与世界文明联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不应把中国特色、中国模式固定化、*化,不要把中国特色与世界文明对立起来。
政治学作为一门与政治变迁有着紧密联系的社会科学,要成为一门具有充分人文关怀的科学,似乎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民主政体的建立,这样才具有从社会立场从事研究的足够的政治空间;二是政治学者开始超越对国家建设、制度建设的关怀,转而关注人的现实政治处境,这样才能运用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人的政治行为及其确切后果。
本书主要内容由孙关宏教授近十多年来在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的讲稿,以及在相关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经过系统整理和精心编辑而成,反映了他对政治生态、政治发展、政治制度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独到分析。
相信读者会从本书中获得启迪。
0 有用 childchild 2023-12-28 17:06:08 上海
一再掩卷叹气沉思
0 有用 极度蓝旋风 2019-07-08 01:22:20
出版座谈会盛况空前,同时也为孙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动。书中第二章很有意思,在论述考茨基和列宁的“世纪之辩”很发人深省。 “列宁正是出于巩固和维持苏维埃政权的迫切需要而批判考茨基的。但是,我们应当明白,这种批判不是理论上的,而是时间错位上的或者政治上的。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理论逻辑在某些重要历史阶段往往与现实政治需要相悖,从而引发看似理论论战实则政治斗争的路线之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带有普遍性... 出版座谈会盛况空前,同时也为孙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动。书中第二章很有意思,在论述考茨基和列宁的“世纪之辩”很发人深省。 “列宁正是出于巩固和维持苏维埃政权的迫切需要而批判考茨基的。但是,我们应当明白,这种批判不是理论上的,而是时间错位上的或者政治上的。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理论逻辑在某些重要历史阶段往往与现实政治需要相悖,从而引发看似理论论战实则政治斗争的路线之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带有普遍性的理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亦可能遭遇挫折,进而被打入冷宫。但在另外一种历史条件下,它又可能重新焕发生机,显现其普遍性的魅力。理论重视普遍性,而历史则充满了特殊性理论讲必然性,而历史则处处碰到偶然性。这也许就是理论与历史的逻辑错位的溯源。” (展开)
0 有用 Bora Bora 2019-08-18 13:53:52
八十多岁的老前辈,依然孜孜不倦探索中国政治文明的前进方向,感佩。
0 有用 溆轩 2025-01-01 22:03:11 江苏
收拾书柜翻出来一看还有不少勾画批注,可是却无甚印象,大概没有惊艳的观点
0 有用 破墙开店 2019-06-25 00:53:36
章二和章五很有意思,期待一下明天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