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原名Arthur David Schloss,祖先是迁至英国的德系犹太人,父亲(David Frederick Schloss)是犹太裔的经济学家。后随母亲家族改了姓氏,从此以Arthur David Waley为名。他1907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主修古典文学 (Classics), 1913年进入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图籍部,担任著名诗人与东方艺术学者宾永(Laurence Binyon,1869—1943)的助理,保管及整理东方书画、手稿等。其间自学了中文、日文,开始了翻译与介绍东方文化的毕生追求。
1918年,韦利出版了他的《中国诗歌一百七十首》(A Hundred and Seventy Chinese Poems),第二年发行美国版,更名为《中国文学译丛》(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问世后风行大西洋两岸,长销一个世纪,迄今未衰,奠定了他在英译中国文学方面的崇高地位。在这本诗集中,他对以前翻译的诗作进行了修订,并且有意使用“跃动韵律”的特殊自由诗体,在英语世界译介中国文学领域,建立了“韦利式”的独特风格。
1946年韦利出版自选的《中国诗》,1953年获颁女王金奖勋章(Queen's Gold Medal of Poetry),这一荣誉体现了英国诗坛对他的尊崇,表明了他在英国诗坛的地位。他的中国古诗英译堪称中国文学“再造的镜像”,同时也是英国文学的传世杰作。
郑培凯,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校,1998年到香港城市大学创立中国文化中心,任中心主任,推展多元互动的中国文化通识教育。2016年获颁香港政府荣誉勋章。著作所涉学术范围以文化意识史、文化审美、经典翻译及文化变迁与交流为主。出版《汤显祖:戏梦人生与文化求索》等著作20余部、主编有《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现状与讨论》图书等10余种。
鄢秀,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学院)博士,现任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翻译硕士科目主任、博士生导师。并任香港高等教育妇女协会会长、香港语常委(SCOLAR)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等。长期致力于翻译、语言教学的实证研究以及经典翻译的研究。在多种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出版《论语英译及诠释》等著作及译著3部,主编“史景迁笔下的中国系列”英译本等文化类图书10余部。
0 有用 不喝無糖任何 2024-10-20 21:32:08 福建
韦利治好了我很不爱读英语诗歌的毛病,但是打开Snyder的译本还是眼前一黑() 大概这就是我的诗歌审美和老外的诗歌审美差异吧🤔😀 说真的韦利的译文甚至让我看懂了我看不懂的中国诗歌👉👈 韦利说他翻译的白居易诗数量十倍于其他诗人,不是觉得白居易十倍好于其他诗人,而是他本人眼中最喜欢的最出色的诗人就是白居易😉 同感,我也特别喜欢白居易,不为别的啥,他的诗就是有一种通俗易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