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一、王维的生平 2
二、王维的思想 8
三、王维的诗文创作 13
四、王维在诗史和画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9
王右丞文集
卷第一
夷门歌 39
新秦郡松树歌 42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选一) 43
其二 43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 45
迎神曲 45
送神曲 47
扶南曲歌词五首(选二) 48
其二 48
其三 50
陇头吟 51
老将行 53
燕支行 58
从军行 63
桃源行 65
陇西行 69
早春行 70
洛阳女儿行 73
少年行四首(选三) 76
其一 76
其二 77
其三 78
榆林郡歌 79
卷第二
奉和圣制从蓬莱宫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81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84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85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87
同崔傅答贤弟 91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95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97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 99
酬张少府 101
答张五弟 103
卷第三
奉寄韦太守陟 105
寄河上段十六 107
寄荆州张丞相 108
赠刘蓝田 110
赠祖三咏 112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4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116
赠裴旻将军 118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19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121
赠裴十迪 123
酌酒与裴迪 12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7
蓝田山石门精舍 129
山居秋暝 132
青溪 134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136
终南别业 138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选四) 140
鸟鸣涧 140
莲花坞 142
鸬鹚堰 143
萍池 144
卷第四
辋川集并序(二十选十五) 146
孟城坳 146
华子冈 148
文杏馆 149
斤竹岭 150
鹿柴 151
木兰柴 153
临湖亭 154
南垞 155
欹湖 155
栾家濑 157
白石滩 158
北垞 159
竹里馆 160
辛夷坞 161
漆园 162
归嵩山作 163
归辋川作 165
韦给事山居 166
辋川别业 168
山居即事 170
早秋山中作 172
戏题磐石 174
终南山行 175
田园乐七首(选五) 177
其三 177
其四 179
其五 180
其六 181
其七 182
田家 183
辋川闲居 186
积雨辋川庄作 187
渭川田家 190
春中田园作 192
淇上即事田园 194
过李揖宅 196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198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并序 200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204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206
过感配寺昙兴上人山院 208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210
过香积寺 213
卷第五
送秘书朝监还日本国 216
送张判官赴河西 219
送岐州源长史归 221
送元二使安西 224
送方尊师归嵩山 226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228
送别 231
淇上送赵仙舟 233
送李太守赴上洛 234
送平澹然判官 237
送刘司直赴安西 238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40
送赵都督赴代州 243
临高台送黎拾遗 246
送梓州李使君 247
送杨少府贬郴州 250
送杨长史赴果州 252
送邢桂州 254
山中送别 257
送沈子归江东 258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260
观别者 262
别辋川别业 264
新晴野望 265
汉江临泛 266
登辨觉寺 269
凉州郊外游望 271
观猎 273
寒食城东即事 275
冬日游览 277
泛前陂 280
登河北城楼作 281
登裴秀才迪小台 283
卷第六
晓行巴峡 285
出塞作 287
自大散已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289
被出济州 291
早入荥阳界 293
寒食汜上作 294
宿郑州 296
使至塞上 298
济上四贤咏三首(选一) 301
郑霍二山人 301
偶然作六首(选一) 303
其五 303
题《辋川图》 305
西施咏 307
息夫人 310
班婕妤三首(选二) 311
其二 311
其三 313
羽林骑闺人 314
秋夜独坐 315
不遇咏 317
待储光羲不至 319
早朝二首(选一) 322
其二 322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
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324
寓言二首(选一) 326
其一 326
杂诗三首 328
其一 328
其二 329
其三 330
献始兴公 331
凉州赛神 334
哭孟浩然 335
过始皇墓 337
集外诗
相思 340
伊州歌 342
送孟六归襄阳 343
山中 345
书事 347
卷第七
为画人谢赐表 349
卷第八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357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 360
主要参考文献 369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