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goods were transported by barges pulled by teams of six men who were rewarded heavily if they arrived at their destination on time. Because each man calculated that success depended largely on the efforts of the other five, teams were plagued by chronic shirking. If everyone else is pulling hard, the team will make it anyway, so why pull hard? If nobody else is pulling hard, the team won't make it anyway, so why pull hard? Everyone makes the same rational calculation, everyone shirks, the goods arrive late, and nobody gets paid. (查看原文)
Barge teams quickly evolved a mechanism for averting such unfortunate outcomes. The six team members collectively hired a seventh man to whip them. (查看原文)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376.html (原书名是The Armchair Economist,中信取的书名真是恶心透顶,让我都不好意思推荐这本书) 我注意到Landsburg是因为Steven Pinker在How The Mind Works中讨论单偶制婚姻时引用了他的分析(见〈单偶制婚姻与欧佩克〉),我预感到,...
(展开)
0 有用 yoyo 2019-07-04 10:06:42
有点啰嗦 没怎么看懂
0 有用 Blue 2020-07-13 16:14:53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应该立刻建立文件夹收集别人的奇葩无知可笑言论,以后可以出书嘲讽,美其名曰案例分析🐶
0 有用 Jason 2023-05-28 13:05:13 广东
存在即合理,博弈,平衡。最后的第24章《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vs生态学作为一种信仰》,有点震撼到我了。 推荐优先选读以下的节选内容: 《反常识经济学1》 第23章《改进的橄榄球》 第24章《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 《反常识经济学2》 第1章《作为父母的经济学家和作为经济学家的父母》 第2章《游戏场上的经济课》 《反常识经济学3》 第九章《了解数学》 第十章《赫拉克... 存在即合理,博弈,平衡。最后的第24章《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vs生态学作为一种信仰》,有点震撼到我了。 推荐优先选读以下的节选内容: 《反常识经济学1》 第23章《改进的橄榄球》 第24章《我为什么不是环保主义者》 《反常识经济学2》 第1章《作为父母的经济学家和作为经济学家的父母》 第2章《游戏场上的经济课》 《反常识经济学3》 第九章《了解数学》 第十章《赫拉克勒斯和九头蛇怪》 第十一章《不完备的人思维》 第十二章《逻辑规则和一头肥猪的故事》 第十三章《证据的规则》 第二十一章《让犹太来切分这块大饼》 第二十三章《学什么》 《反常识经济学4》 第8章《搞定其他的事》 第14章《如何解读新闻报道》 《附录》中关于“第14章”的一小节补充内容 (展开)
0 有用 欲望道人 2020-02-19 00:10:48
好书!
0 有用 颤抖的企鹅 2019-07-12 15:26:42
三星半。爱看电影的人并不是“恰好”喜欢吃爆米花,因为如果他们不是恰好喜欢吃爆米花,电影院门口大可以撤下爆米花,开始出售“恰好”的黄瓜或酸辣粉。所以在电影与爆米花的正相关结合中,存在着某种必然选择,至少是优先选择。作者在这个问题的结论上选择了举起双手,显然是缺乏更广度的思考,而在本书的其它部分,这类考虑不周也并不罕见。当然了,对于一个经济学菜鸟,仍算是一本启发性的通俗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