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多对校,少他校。《荀子》传世过程中异文量巨大,先秦、秦汉典籍引《荀子》不在少数,然本书所取者鲜矣。前人未曾发明之处,也几无校记。所谓“新校”,不过是新校本之意。
> 2人在读
> 1人读过
> 7人想读
订阅关于荀子新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妄續幽冥之錄 2023-12-23 15:57:02 山东
多对校,少他校。《荀子》传世过程中异文量巨大,先秦、秦汉典籍引《荀子》不在少数,然本书所取者鲜矣。前人未曾发明之处,也几无校记。所谓“新校”,不过是新校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