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中国城市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与救助机制》在对苏州、南通、淮安、南京四市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细致描述了当前城市底层群体(经济底层、越轨底层)的生存状态、心理基本特征,深入分析了其生存困境的成因。发现了底层群体的生存规律:其个体人力资本越弱,个体的经济地位就越低;其社会关系越弱,越陷入一个相对封闭的人际关系中;其拥有的社会资源越少,对子女社会流动的支持越小;其越感到自己无助,就越依赖外部支持。总体上,底层群体的生存离不开政府的救助,在价值上、目标上、组织上、空间条件上,不是一个反抗群体。本课题对以往忽视的越轨底层群体的生存状况与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底层群体对待矛盾困难的主要心理反应与处理方式。创造了越轨底层、社会戒备等新概念,提出了底层社会群体的生产与传递机制、关于底层群体的理论命题等新理论,对救助政策进行微调的新建议。
朱力,法学博士,男,汉族,1956年2月生于上海松江。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江苏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先后出版《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中外移民的城市适应》、《我国重大突发事件解析》、《变迁之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研究》、《大转型——中国社会问题透视》、《中国民工潮》、《社会学原理》等著作、合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与理论文章200余篇。有较高的二次文献转载与引用率。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方向为农民工、社会失范、集体行动、慈善事业、社会建设等。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 1人在读
> 1人读过
> 14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城市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与救助机制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