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扬起生活的风帆
一 寻找社会的原点和支点
二 我的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
三 本项研究的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寻找人类美好家园:马克思的求索
第一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理论遗产
第二节 重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解释框架
第三节 《序言》理论逻辑的历史边界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超越和新的“轴心转换”
第五节 作为社会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结构的“三个层次”
第六节 《序言》重释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第二章 “社会”的再发现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社会概念迷思
第二节 “社会”概念在我国传播的本土文脉承接
第三节 社会的再发现:费孝通的理论贡献
第四节 破解社会学的迷思
第五节 重建社会学信仰
第三章 生活是什么?
第一节 生活:一个亟待确立科学范畴地位的基石性概念
第二节 把握生活概念的三个维度
第三节 不能把生活概念等同于“日常生活”概念
第四节 日常生活、日常性及其生活的特性
第五节 生活: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基石性概念
第四章 “生活论”研究范式的构建
第一节 日本社会学的生活理论研究
第二节 “生活论”研究范式下的应用研究案例
第三节 重建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思考
第五章 “生活型社会”的模式选择
第一节 解读“围城现象”
第二节 西方“消费型社会”模式演化中的悖论效应
第三节 破解“围城”现象:中国不能走入“消费型社会”之城
第四节 找寻通往社会幸福的“方舟”:“生活型社会”
第五节 “生活型社会”的构建:理论与现实价值
第六章 生活方式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生活方式的理论思想
第三节 我国生活方式研究的历程
第四节 生活方式理论的结构
第五节 生活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第六节 生活方式的社会建构功能
第七节 对重大现实关切的生活方式的理论回应
附 录
附录1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要义与条件——访著名学者王雅林教授
附录2 学术研究要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厉害”
附录3 走向学术史的生活方式研究——王雅林教授学术历程探索
后 记
· · · · · · (
收起)
0 有用 道山梁仔 2021-11-20 20:26:55
“生活很重要,生活方式很重要,马克思说的好,费孝通说的好……”能不能整点干货。。。
0 有用 咕国人民 2022-11-15 09:42:03 广东
很值得看,特别是在走向后现代的中国
0 有用 岐下周原 2023-10-29 16:33:34 浙江
主题价值的课题竟然也能这么写,作者功力深厚对当下中国社会结构的把握非常到位,其生活型社会的确也符合主流价值观念,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