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互联网的起源与道法自然精神
第一节 “出了问题的美国”与“嬉皮士”
一、二战后“出了问题的美国”与反主流文化运动
二、反主流文化运动与互联网
三、纸上谷歌:《全球目录》
第二节 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建立
一、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美国
二、卖肥皂的国防部长构建全新军事科研体制
第三节 阿帕网与核战争无关
一、解决资源稀缺问题的工具:阿帕网
二、阿帕网与核战争无关
第四节 道法自然:互联网技术社区与自我治理法则
一、请提意见:RFC
二、崇尚道法自然精神的“非法组织”:IETF
三、无成员,不投票——IETF的奇特机制
小结
第二章 标准之争——网络控制权的首次国际博弈
第一节 什么是互联网
一、Internet与internet
二、“互联网”不是“Internet”
第二节 万网之网的核心:TCP/IP协议
一、阿帕网的首次国际演示
二、TCP/IP协议的形成
三、互联网核心精神的技术起源
四、TCP/IP协议的实践与互联网的诞生
第三节 互联网是国际协作的产物,不是美国的独家发明
一、互联网的诞生离不开国际网络工作组
二、互联网的理论与实践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第四节 技术团体与各国政府的首次交锋:联网协议三方之争
一、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与X.25协议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大而不当的OSI协议
三、有容乃大的TCP/IP协议
四、TCP/IP协议胜出的历史原因
小结
第三章 自由与控制:美国国内网络控制权之变
第一节 现代互联网先驱:国家科学基金会网
一、只为教育科研服务的NSFNET
二、互联网发展的第一动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第二节 从专业网到大众网:现代互联网的开启
一、走向世界:各国接入NSFNET
二、走向大众:NSFNET的商业化与私有化
三、内容开放结构的形成:可视化的万维网
第三节 国家意志:《高性能计算法案》与信息高速公路
一、互联网发展的政治推手:阿尔·戈尔
二、《高性能计算法案》与国家科学与教育网
三、建立数字基础设施: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小结
第四章 核心资源之战:网络控制权的第二次国际博弈
第一节 推进全球联网: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与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一、铺就全球道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
二、推进互联网应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三、美国互联网政策影响团体:互联网连线
第二节 波斯特尔“实验”:稀缺性与核心资源控制权之争
一、互联网核心资源的技术起源
二、互联网传奇人物:波斯特尔
三、互联网的第二次国际博弈:波斯特尔模式
四、互联网唯一一次分裂:波斯特尔“实验”
第三节 ICANN:全球互联网治理合作的第一个正式组织
一、多利益攸关方治理的开始:ICANN
二、评估与改革:ICANN的进化
三、审查与诉讼:ICANN舞台上的多利益相关方博弈
四、互联网治理的轻仲裁模式: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机制
五、世界的忧虑:美国公司管理全球互联网资源的合法性
第四节 艰难的放手:美国政府移交ICANN控制权历程
一、一再被推迟的ICANN控制权移交
二、互联网独立日:历史性的最终协议
小结
第五章 虚拟世间的国际多方博弈
第一节 国家登场: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第二节 IETF精神的发扬: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
第三节 互联网国际治理的推进:突尼斯峰会
第四节 不做决议,只对话:互联网治理论坛
第五节 无力的多数派:国际电信联盟大会
第六节 NETMundial会议和世界互联网大会
小结
第六章 信息控制权:正在上演的互联网第三次国际博弈
第一节 自由与控制:“9·11事件”与美国政府互联网政策的转向
一、《爱国者法案》:政府无限监控模式的开启
二、单向透明与绝对行动自由:第五空间的军备竞赛
三、第五战略空间:网络空间
四、虚拟空间的军事行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
五、网络安全:各国的新挑战
第二节 网络安全全球治理规则的博弈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网络安全协作
二、欧盟的网络安全战略
三、政治军事组织北约行动
第三节 数字空间的国家监控:斯诺登与美国棱镜项目
一、斯诺登揭开美国监控秘密
二、大规模监控行动的历史背景
三、数字空间的冷战幽灵:五眼情报联盟
四、信任的丧失与可能的分裂:各方的反应
第四节 数字围墙升起:走向分裂网?
一、正在升起的数字围墙:清洁网络行动
二、勒索病毒与间谍软件:网络武器的失控
三、作为武器的互联网:俄乌战争中的信息战
四、主动断网:俄罗斯的网络防御实验
小结
第七章 数字主权:全球数据争夺战
第一节 新时代的石油:数据
第二节 从网络主权到数字主权:意识与战略
一、互联网主权的历史演进:从群体认同到国家主权
二、各国网络主权意识的觉醒:斯诺登事件与CLOUD法案
三、欧盟的数字主权战略:建立制度与倡导价值观
第三节 从“安全港”“隐私盾”到“隐私框架”:欧美数据主权的多方博弈
一、施雷姆斯胜诉脸书第一案:安全港协议无效
二、施雷姆斯胜诉脸书第二案:隐私盾协议无效
第四节 布鲁塞尔效应:区域规则对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影响
一、布鲁塞尔效应:欧盟如何影响世界
二、互联网治理中的“布鲁塞尔效应”:GDPR与域名系统的冲突
第五节 算法与平台: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新挑战
小结
结论
一、互联网的起源与历史
二、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历史与未来
参考文献
· · · · · · (
收起)
1 有用 周游多吃点儿 2023-08-05 18:37:24 北京
维基百科式写作,史论单薄,全无一手史料更展示出中文学界写作互联网史的尴尬。协议、IP、域名和数据博弈的历史分期是否有效还要再观察;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看到Istar社群之间的互动,multistakeholder-新自由主义-加州意识形态这一套批判和实际的治理实践有很大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