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a force de l'âge
译者: 黄荭 / 罗国林
出版年: 2023-11-20
页数: 610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蒙娜·德·波伏瓦系列
ISBN: 9787532793280
内容简介 · · · · · ·
* 波伏瓦人生的“决定性瞬间” 西蒙娜•德•波伏瓦盛年回忆录
* 20世纪上半叶欧洲知识分子世界的忠实见证
* 萨特、纪德、加缪、让·科克托、毕加索、阿达莫夫、贾科梅蒂、雷蒙·格诺……现实版《流动的盛宴》 流光溢彩的《午夜巴黎》
* “她的回忆也是我们的回忆。波伏瓦谈论自己的时候,也在说着我们的故事。”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国际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岁月的力量》是回忆录的第二部,于1960年在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在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讲述了她毕业后在鲁昂、马赛等地教书的执教生涯、找到人生目标开始尝试写作的第一步、结交群星璀璨的欧洲文艺界知识界人士,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动荡危急的时局和法国在二战中的满目疮痍。
这段时期对波伏瓦来说至关重要...
* 波伏瓦人生的“决定性瞬间” 西蒙娜•德•波伏瓦盛年回忆录
* 20世纪上半叶欧洲知识分子世界的忠实见证
* 萨特、纪德、加缪、让·科克托、毕加索、阿达莫夫、贾科梅蒂、雷蒙·格诺……现实版《流动的盛宴》 流光溢彩的《午夜巴黎》
* “她的回忆也是我们的回忆。波伏瓦谈论自己的时候,也在说着我们的故事。”
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国际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岁月的力量》是回忆录的第二部,于1960年在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在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讲述了她毕业后在鲁昂、马赛等地教书的执教生涯、找到人生目标开始尝试写作的第一步、结交群星璀璨的欧洲文艺界知识界人士,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动荡危急的时局和法国在二战中的满目疮痍。
这段时期对波伏瓦来说至关重要,她不仅实现了童年时的梦想,独立自主地踏入社会,写出第一部小说《女宾》,奠定一生为止奋斗的目标——写作,并且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介入作家”。
波伏瓦如何找到人生的方向?
为何把泡咖啡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与萨特惊世骇俗的约定由何而起?
“三重奏”的真相又是怎样?
波伏瓦决定不生育的理由
存在主义和女性主义在她身上的萌芽
……
从“局内人”的视角,还原波伏瓦人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记录下一个又一个弥足珍贵的“决定性瞬间”。
岁月的力量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曾经写过两部长篇小说,开头几章写得还算站得住脚,但随后就成了走了样的大杂烩。 这次我下决心写一些简短的故事,从头到尾都一丝不苟。 我严禁自己编造一些蹩脚的传奇和浪漫情节。我放弃营造一些我自己都木相信的情节,描绘我自己一无所知的环境。我把人物和环境都限定在我所了解的范围里。 我尝试让别人理解我亲身体验过的现实,这会让全书前后一致,这本书的书名就点出了主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是从马利丹那里借用来的:《精神至上》。 (查看原文) -
孤独从来都不会让我感到压抑。 我对万物和自身的在场每每都会感到惊喜。 尽管,我严谨的计划将这种偶然变为必然。 或许我的幸福圆满的真谛就在于此,只是当时尚未能言明:我自由的意志摆脱了任性,同样也摆脱了束缚, 因为环境的限制,不仅没有让我烦恼,反而为我的计划提供了支撑和内容。 通过随意却执着的游荡,我赋予自己充满乐观精神的疯狂行为一种实质。 我享受着诸神的幸福,我自己就是造物主,创造让我欣喜若狂的礼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岁月的力量"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岁月的力量"的人也喜欢 · · · · · ·
岁月的力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Editions Flammarion (1986)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2012)8.3分 175人读过
-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2)7.9分 22人读过
-
French & European Pubns (1986)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人物传记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炎夏)
- 墙 (一一)
- 他山之玉 (鶴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2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岁月的力量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Eno 2024-04-17 00:18:36 四川
萨特含量太高……
0 有用 禮福巳 2024-01-13 08:46:26 浙江
2012的读者再次对话2024的读者
36 有用 jackycai 2023-12-27 15:22:33 江苏
世界上如果可以多一些此类伟大作家真诚书写自己人生的回忆录式作品,将是所有人类的幸运。
7 有用 毒妇脸少女心。 2024-01-09 08:44:47 上海
风流席散,剩下桌椅,没有谁会为谁永远长驻,于是波伏瓦大步跨入下一场没有他们的冒险。 早慧的孩子从不会背弃作为一个“不规矩”女孩的成长信条,她看得清看得明更看得远,并且捱得起考验。不论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年代盛景还是乍分乍和、大彻大悟的顿悟时刻,依旧怡然自得。最为真切的是她写一切“感受”,以及和萨特的羁绊与连结是如此之深,由头至尾,保持瞬息万变之中的真心,清晰如昨。这卷回忆录更有某种向上的心力,仿... 风流席散,剩下桌椅,没有谁会为谁永远长驻,于是波伏瓦大步跨入下一场没有他们的冒险。 早慧的孩子从不会背弃作为一个“不规矩”女孩的成长信条,她看得清看得明更看得远,并且捱得起考验。不论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年代盛景还是乍分乍和、大彻大悟的顿悟时刻,依旧怡然自得。最为真切的是她写一切“感受”,以及和萨特的羁绊与连结是如此之深,由头至尾,保持瞬息万变之中的真心,清晰如昨。这卷回忆录更有某种向上的心力,仿佛有一扇又一扇的百叶窗,随意打开、进入,背后是浮世流光的观照,足以抚慰、启谕和结束故事。除了自己在旅途、交友的见闻感想令读者一览无遗,“我很高兴一个人坐在这群人中间写作,他们既遥远又切近,各自摸索着各自的人生”,更多的还有面对文学时的兴奋,因为人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只能去讲述自己。 (展开)
1 有用 阿梦 2024-09-01 02:11:32 浙江
波伏娃少有的比较难看的一本书,这本书的问题比较多,太琐碎是第一大问题,三句话离不开萨特是第二大问题。波伏娃笔下的萨特很讨人厌“一向爱好综合的萨特,试图说明伦敦总体的特点。我觉得他的概括不全面,带有偏见,总而言之不可取。他尝试的这一原则本身就让我感到不快。我们再次对圣克鲁山更加激烈地争论起来,这个问题两年之前就曾使我们发生对立,而且不止一次争论过。我坚持,现实会超过语言表达的能力,我与其把它简化只有... 波伏娃少有的比较难看的一本书,这本书的问题比较多,太琐碎是第一大问题,三句话离不开萨特是第二大问题。波伏娃笔下的萨特很讨人厌“一向爱好综合的萨特,试图说明伦敦总体的特点。我觉得他的概括不全面,带有偏见,总而言之不可取。他尝试的这一原则本身就让我感到不快。我们再次对圣克鲁山更加激烈地争论起来,这个问题两年之前就曾使我们发生对立,而且不止一次争论过。我坚持,现实会超过语言表达的能力,我与其把它简化只有靠语言才能表达的含义,倒不如正视它模棱两可、隐晦不明的状态。萨特争辩说,我们如果像自己希望的那样把握事物,那么仅仅观看和动感情是不够的,而必须寻清含义,并且把这种含义用文字确定下来。使我们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是,萨特花了十二天也没有清楚了解伦敦,他的概括漏掉了许多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服是有道理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