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What a Plant Knows: A Field Guide to the Senses
译者: 刘夙
出版年: 2018-8
页数: 227
定价: 4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5476401
内容简介 · · · · · ·
1.《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专题报道
梁文道:如果它(植物)真的能够感知到这个世界,那整个我们人类的生活会改变的,我们跟植物的关系会彻底被改变掉......
2.世界科普杂志第一品牌《科学美国人》出品、2012亚马逊十佳科学图书、《自然》《华尔街日报》等大力推荐
《科学美国人》:美国历史最长的、一直连续出版的杂志,也是著名的《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到目前,有151位诺贝尔奖得主撰稿。每个月约有555,000份国内(美国)发行量,以及90,000份国际发行量,为全球科普杂志第一品牌。
3. 一个只有宁静心灵才能倾听的世界:植物会看、会闻、会触摸、有记忆、能定位
本书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种类的植物生活,吸引我们将其与人类的感觉相对比,结果发现我们与向日葵、橡树之间的共同点远远比我们以为的多得多。
4权威科普作家捍卫科学,探讨生命之美但不妖...
1.《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专题报道
梁文道:如果它(植物)真的能够感知到这个世界,那整个我们人类的生活会改变的,我们跟植物的关系会彻底被改变掉......
2.世界科普杂志第一品牌《科学美国人》出品、2012亚马逊十佳科学图书、《自然》《华尔街日报》等大力推荐
《科学美国人》:美国历史最长的、一直连续出版的杂志,也是著名的《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到目前,有151位诺贝尔奖得主撰稿。每个月约有555,000份国内(美国)发行量,以及90,000份国际发行量,为全球科普杂志第一品牌。
3. 一个只有宁静心灵才能倾听的世界:植物会看、会闻、会触摸、有记忆、能定位
本书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种类的植物生活,吸引我们将其与人类的感觉相对比,结果发现我们与向日葵、橡树之间的共同点远远比我们以为的多得多。
4权威科普作家捍卫科学,探讨生命之美但不妖魔化
本书作者是专业的植物学家,和部分介于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身心灵图书不同,作者固守科学领域,引领读者在科学的范围内重新考量植物。
5本书为小开本精装、赠送折叠双开封面,30余张精美插图,展示精美的植物世界。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 成长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并在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获得遗传学的哲学博士,现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他对植物和果蝇的研究成果曾发表在顶级科学期刊上,《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他多年研究成果。
译者:刘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业余从事科普写作和科学传播活动,现为互动百科新知社植物组专家成员,为“自然之友”植物组指导老师和科普杂志《新知客》专栏作者,并在《新京报》、《牛顿科学世界》等杂志上发表科普文章数十篇。
目录 · · · · · ·
一、植物能看到什么
植物学家达尔文 / 006
马里兰猛犸:不停生长的烟草 / 010
奇妙的光周期现象 / 013
遗传学时代的失明植物 / 017
植物和人类一样有“视觉” / 021
二、植物能嗅到什么
未有解释的现象 / 033
菟丝子的喜好 / 036
“会说话的树” / 041
植物的嗅觉很灵敏 / 052
三、植物能感受到什么
捕蝇草 / 065
含羞草的电运动 / 070
起负面作用的触碰 / 074
植物和人类的触觉 / 080
四、植物能听到什么
摇滚植物学 / 089
聋子基因 / 100
植物是聋子? / 105
五、植物如何知道身在何处
植物也能分辨上下 / 118
运动激素 / 127
跳舞的植物 / 130
有平衡感的植物 / 137
六、植物能记住什么
捕蝇草的短时记忆 / 148
对创伤的长时记忆 / 152
植物也要经历春化 / 156
“记忆”也会遗传? / 162
植物也有智力? / 165
结语 /169
致谢 /178
索引 /182
· · · · · · (收起)
喜欢读"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的人也喜欢 · · · · · ·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0 条 )
能满足好奇心的一本书
就想问问还有谁跟我一样把"腰封"给撕了
植物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8.2分 4550人读过
-
Scientific American (2012)8.3分 55人读过
-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22)9.3分 12人读过
-
麥田 (2012)7.0分 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修订珍藏版)(精)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Evilly ☣ 2018-10-28 15:46:15
其实,好多论点也是一直存有,不足为奇。结论,虽然同意痛苦和快乐这点是移情行为,但是仍然肯定支持植物“尊严”的!话说,这样的观点也一定程度打脸一些动保人士…应该当作邪书烧掉。
0 有用 N.I.K.A 2022-06-12 20:12:36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真的对植物会有新的认识,它们远比我们想的更智能和强大。 如果你有一个空闲的下午,去公园看一看,换位感受一下蒲公英牵牛花的视角,轻轻抚摸一下植物,它们可能不会记得你是谁,但是它们会记得自己曾经被触摸,而你会记得它们💚
0 有用 沐沅步步 2022-04-19 15:09:23
【通常春末和夏季处于自然花期的植物,都是长日照植物。通常秋季和冬季处于自然花期的植物,都是短日照植物。】【植物测量的不是白昼的长度,而是连续的黑暗时期的长度。】【缺水初期,事实恰恰相反。植物在干旱刚发生时经常会加快根向深层土壤生长的速度,以便搜寻新的水源。与此同时,植物又会停止浅层根系的生长,因为那里的土壤通常最为干旱。】【植物能感到触碰,但不会感到疼痛。 植物能感受到机械刺激,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 【通常春末和夏季处于自然花期的植物,都是长日照植物。通常秋季和冬季处于自然花期的植物,都是短日照植物。】【植物测量的不是白昼的长度,而是连续的黑暗时期的长度。】【缺水初期,事实恰恰相反。植物在干旱刚发生时经常会加快根向深层土壤生长的速度,以便搜寻新的水源。与此同时,植物又会停止浅层根系的生长,因为那里的土壤通常最为干旱。】【植物能感到触碰,但不会感到疼痛。 植物能感受到机械刺激,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些反应不是为了帮助植物避免疼痛,而是为了调节发育,以便能最好地适应周边环境。】仿佛回到植物学课堂...... (展开)
2 有用 Raven 2020-09-25 17:40:14
科普好书,了解我的植物朋友。这个作者还有一个系列视频,讲这本书,英语好的也许可以直接看视频,B站上“生命中国”账号团队在做字幕,但是更新超慢~我直接看书了:)
0 有用 蔚起边夜 2022-09-22 18:15:04 河南
从感觉的方面将植物与人类进行了类比,突出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而且具有比较强烈的科普意义。
0 有用 Chris 2024-10-11 23:42:55 河北
万物有灵的科学性叙述,植物能够感知光线、气味、触碰、重力,甚至能够记住危险和季节。 当你走近自然,树叶透下的光,植物的芬芳,溪流,脚下的土壤,你所感知的,它们也感觉得到。
0 有用 贪吃不胖 2024-06-13 17:46:30 北京
浅显易懂的生物科普书。
0 有用 沂雩 2024-05-29 23:33:12 福建
比较有趣,一些关于植物与外部交互机制的讲解。也许是为了强调这种交互能被视作“感知”,所以比较刻意地与人类视听触嗅味、空间觉记忆进行了对应。但实际部分类比有些牵强。例如将植物根部的向水性称作是“尝”到了水,将植物基因遗传也称作记忆等。如果从强调人类感觉的主观体验方面来看,这种类比似乎难以成立。有些部分的讲解有点不够清晰,不知道是因为作者行文问题,还是因为相关研究仍较缺乏。若不像作者一样倾向主张这些植... 比较有趣,一些关于植物与外部交互机制的讲解。也许是为了强调这种交互能被视作“感知”,所以比较刻意地与人类视听触嗅味、空间觉记忆进行了对应。但实际部分类比有些牵强。例如将植物根部的向水性称作是“尝”到了水,将植物基因遗传也称作记忆等。如果从强调人类感觉的主观体验方面来看,这种类比似乎难以成立。有些部分的讲解有点不够清晰,不知道是因为作者行文问题,还是因为相关研究仍较缺乏。若不像作者一样倾向主张这些植物机制也能算作“意识”,似乎反而会成为对意识问题计算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反对资源。 另外不清楚是翻译还是作者本人的原因,第六章作者似乎将本体觉(proprioception)和平衡觉(equilibrioception)搞混了。前者指的是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而后者才指的是对空间方向的感觉。 (展开)
0 有用 Juno3 2024-01-13 21:39:41 广东
通过介绍很多的实验与现象来展现植物同样具有与动物相似的"智慧"和能力。不仅是植物,即使非常简单的微生物体,背后极其精妙的生化运作方式,也足以媲美甚至超越现代科技的尖端。
0 有用 Ajitā 2024-01-01 15:11:21 上海
一本科普书,建议换一个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