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作为中国法治之源的治法——先秦法家引论
天下显赫的法家——彪炳史册者有九人——皋陶——法家昭焯者有二:理论切世——功业赫赫——综而论之——分而言之——从管仲、子产、邓析,到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慎到与韩非——法家人物:两个时期或三个阶段——法家何以中绝?——治法的“基因”——中国法治的本原——科技不振与制度失范——执法与“总有例外”——民情腐败——先秦法家群体与古罗马法学家群体
第二章管仲:集“三不朽”于一身的春秋第一相
一、不同史籍中的管仲及其传奇
管仲简介——《史记》:“管鲍之交”——“鲍子遗风”——内核与真意——杜甫的“贫交”——《管子》中的“管鲍之交”——“五不如”——苏格拉底与德尔菲神庙——“民之父母”的意涵——一箭之仇——春秋时代的天作之合——诡异的彭生:死与轮回——君位之争
二、图霸之路:事件、人物与功效
由鲁返齐——不同典籍的载述——内政与外交——袭蔡伐楚——前因与后果——寝席之戏与伐人之国一一曹沫之约——何以信立于诸侯——霸业顶峰:葵丘会盟——“尊王”带来的功效——一攘夷之功——伐山戎救燕——齐人救邢——封卫于楚丘——卫懿公好鹤——召陵之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第三章言行轶事:管仲的功过与评说
一、不同典籍中的管仲轶事与言行
《左传》二则——管仲仅受下卿礼——以德、礼使郑伯乞盟——崇德——鲁连致书燕将——高士高论——乱世奇才——奇人以奇文评高人高行——咏田横——《韩非子》十二则——管仲待鲍叔之助——泰侈逼上——管仲禁厚葬——齐桓公好服紫——隰朋治内,管仲治外——桓公患索官——著名的“五人论”——考据与史实——桓公醉酒遗冠——齐桓公成霸业,是谁之力——管仲以公而国人谤怨——为君易与不易——桓管猜隐语——《国语》:管仲教桓公亲邻国——王道的一抹残退的亮光
二、对管仲的评价
诸葛亮的极度推崇——孔子对管仲的四处评价——辨“三归”——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反观孟子——荀子对管仲的评价与定位——《淮南子》的名论——苏洵的评说——梁任公评管仲——管仲研究者的评说——经略家——典范品质与治世才略
第四章读书论世:管仲钓时代与《管子》的作者和主旨
一、管仲身处的时代
读其书而论其世——必求其“真”乎——管子身处的时代背景——与其身处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思想特质——综治
二、《管子》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质疑的起始——《管子》作者——全部遗著说——部分系管仲所作——由多到少的代表——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否定说——后人掇辑说——附会说——不知何人所作——伪书——推测系何人所作——罗根泽:《管子探源》——依托论——“管子学派”的论文总集——成书年代——非一人一时所编成——搁置论——取向与价值
三、《管子》的主旨与归属
今本《管子》何以分八大类别?——不可解——张固也的分析——《管子》内容宏博精深,包罗甚广——百家思想之源——“杂烩”?——以道家为主说——以法家为主说——道、法折中说——归之于“杂家”——归于法家的理由
第五章哲思论:《管子》的万物本原说
一、精气说
《内业》篇——马非百的著名观点——“精”的真义——“气”的运动属性——精粹与“能变”——气·道论——“宙合”——灵气——“人”的诞生——“法天合德”——阿拉克西美尼的“气本原”——人本之质——气蕴道,道修心——一心不治,无以治天下——精气何来?——“内得”——刑罚不足以惩过——宽舒而仁,独乐其身——生命哲学——人本哲学
二、水地论
水地与精气的关系——水的人文之质——万物之准——“九德”——文化符号:龟与龙——作为万物本原的“水”——泰勒斯的水——水质与人的品性——其枢在水
第六章哲思论:《管子》静因之道的认识论
一、认识的主体
“人皆欲知”——“心”——“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修心——心术
二、认识的路径与方法
认识论的总原则:因——无为:介于因与应之间——因应之道——“缘理而动”——虚静——心之“虚”——无求无设——“去欲”——影之象形,响之应声——物至则应,过则舍矣——“壹”的含义——“正”——“专心一意”——“执一”——静——安静——静观——“中得”——“虚壹而静”——静因之道——政治原则
第七章哲思论:《管子》趋利避害的人性论
一、主干与阐释:《管子》人性论的主要内容
“欲利恶害”——以利为首——“不推而往,不引而来”——归附与背离——与天下同利——欲生而恶死——民乐其政,令乃行——忧、乐:为人所欲——伊壁鸠鲁:快乐原则——爱施——人之情变有九——农耕社会布景上的人情世态——顺民心、适民意——为政方略:“予之为取”之道——“六兴”之论——高安在乎同利——“反民性”而用之——森冷与决绝——内中的秘密二、派生与相异:《管子》人性论的辐射与晋法家的不同人性的派生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立基于人性深处的制度——民众认可的“一般知识”——交友——齐法家与晋法家的不同——齐法家:宗法的遗痕——“爱施俱行”——爱、智、礼、义之于治世的作用——韩非:既不求智,更不慕信——由“重禁”到“重刑”——由“贤治论”到治法论——人性论乃治法论的基座
第八章治法论:《管子》所见法的内涵与作用
一、《管子》中的“法”是什么
东西方迥异的思维方式——“法是什么”和“什么是法”——霍贝尔与庞德的“法”——边沁与富勒的“法”——对“法”界说的中国方式——以譬喻法:中国古代界说“法”的基本方法——法的物化——以譬设喻:中国古代先哲表达抽象事物的共同方式——“喻射”与“文化惯性”——介于描述与解说之间——“模糊”的思维方式——对法、律、令、刑等概念的不同界说——“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最早雏形——法与刑的明确的区分——对政、德、道的划分——《管子》中第四种对“法”的解说
二、法的目的与作用
以法治国,举措而已——威权独专——“尊君”与治具——“牧民”之途——“主尊令行”——出力尽能——“一众”之具——“治民”:“整治使之服帖听令”——治法:治民之法——“圣君”与“失君”——不以法治国的弊端——治理国家不变的原则
第九章治法论:《管子》的道法观与立法论
一、道法观
以道为理,以法为宗的“道法”论——“权出于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黄帝四经》——道生法——道、德、理、义、礼、法之间的关系——大旨相通的诸子百家——《管子》:“道术”尚未为天下裂的一种整体观的治世论——顺序与逆序
二、《管子》的立法论
法源于道:立法必须尊重并符合客观规律——孟德斯鸠关于“法”的名论——“明于则”——自然之则——法随时变,因俗制宜——治乱规律——立法必须合乎人性,顺应民心——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弱点——先秦法家立法的八项原则——漂亮的空话——立法、守法、法于法的三个层次——法网与“缺口”——无使法必行之法——法贵统一——“法即公理”——立法贵简明、易行、适度——因应时世——适中宽和的立法精神
……
第十章治法论:《管子》的执法论和其他治法思想
第十一章治道论:《管子》的综治思想
第十二章治道论:《管子》的政治思想(上)
第十三章治道论:《管子》的政治思想(下)
第十四章治道论:《管子》的经济思想(上)
第十五章治道论:《管子》的经济思想(中)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