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公司环境绩效(包括但不限于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一,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公司治理的不同维度(如分析师关注、国际化董事会等)与非正式制度维度(语言、以人口婚姻结构代表的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文化,宗教社会规范等)如何影响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或公司环境绩效。 二,分析公司环境绩效的经济后果,例如审计师、贷款人、资本市场是否关注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公司环境绩效等“软信息”,进而如何使用公司环境绩效进行决策。 三,基于公司环境绩效创新性地构建了“漂绿”(greenwashing)这一指标,并分析了公司“漂绿”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资本市场能否识别“漂绿”,并在累计超额收益率(CAR)上呈现出泾渭分明的“传染效应”(污染企业)和“竞争效应”(环保型企业)。 四,分析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如何交互影响公司环境绩效,以及正式制度(如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等)如何调节利益相关者(审计师、贷款人、分析师和投资者)对公司环境绩效这一“软信息”的使用。 五,关注公司环境绩效的重要子项(如水资源保护绩效、有毒气体排放等)①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六,聚焦宏观层面的碳排放和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内含的公司层面的碳排放,分析其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七,基于中国情境,发掘和深入研究了公司环境绩效相关的伪善行为(hypocrisy),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如何借助公司慈善捐赠声誉资本(reputation capital),掩盖其环境不友好行为(environmentally unfriendly behavior)和环境违规行为(environmentally misconducts)。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也使得我和合作者的研究与国家的重要宏观政策以及人类福祉联系起来,不再囿于冷冰冰的数据,从而更具人文情怀。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