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人生不过一碗温暖红尘》是一部经典的美食散文集,内容涵盖五味人间、食肉和饮茶、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四大方面。文章的主要叙述对象包括地方风味、家常小菜、民间特色美食等内容,无论是谈萝卜、豆腐、栗子,还是谈韭菜花、手把肉、故乡的元宵,在他的描述之下,所有吃过的和没有吃过的食物,全部都是美食。读汪曾祺谈美食的文字,你会快乐地笑出声来。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人间草木》《大淖记事》《晚翠文谈》等。
就像《深夜食堂》,哪里讲的是食物,分明是岁月中悠悠的情谊。
连着读了两遍,第一次读,觉得没什么,跳了很多,主要读后面他在西南联大的事,生活上面的事,对相关的人比较感兴趣,对吃的没感觉。一周之后读第二遍,读得眼泪汪汪,太感动。 一直好奇为什么汪先生这么乐观,讲吃得津津有味连,下放困难时期,画马铃薯,吃马铃薯都写得这么有趣。再看到后面,过年的时候家里人怎么准备吃的,怎么煮的蚕豆串成一串,挂在小孩子脖子前吃给小孩子吃,才体会到他们家里那种温情,才明白幸福的人能写... 连着读了两遍,第一次读,觉得没什么,跳了很多,主要读后面他在西南联大的事,生活上面的事,对相关的人比较感兴趣,对吃的没感觉。一周之后读第二遍,读得眼泪汪汪,太感动。 一直好奇为什么汪先生这么乐观,讲吃得津津有味连,下放困难时期,画马铃薯,吃马铃薯都写得这么有趣。再看到后面,过年的时候家里人怎么准备吃的,怎么煮的蚕豆串成一串,挂在小孩子脖子前吃给小孩子吃,才体会到他们家里那种温情,才明白幸福的人能写出这样幸福的文字。 想念着夏天树荫下,闻着麦子暴晒散发的清香,和妹妹一起吃着外婆买的冰棍儿,想念冬天外面下着雪,屋内无热腾腾的一锅炖菜,酸菜粉条炖肉丸子。就像书里写的,草木鱼虫多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草木鱼虫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汪先生真的是在践行他的观点 20180812 (展开)
挺有风味的美食散文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慢慢看到一半,就有些不耐烦了。隔了很久,一口气把剩下的都看完了。散文不应该是这么看的。应该是我心不够沉静。
很好看,很喜欢,每个文人墨客都有可爱的一面,汪老就是一个吃货。还有,这书千万别当睡前读物。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汪先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值得学习。
20171004 @京东畅读 和蔡澜相比汪曾琪谈吃更接地气一些,还总引经据典文绉绉让我看不懂。 吃倒都是好吃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2篇
> 10人在读
> 79人读过
> 78人想读
订阅关于人生不过一碗温暖红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北宋王安石 2018-06-28 06:44:51
就像《深夜食堂》,哪里讲的是食物,分明是岁月中悠悠的情谊。
3 有用 请给我真实 2018-08-12 01:45:46
连着读了两遍,第一次读,觉得没什么,跳了很多,主要读后面他在西南联大的事,生活上面的事,对相关的人比较感兴趣,对吃的没感觉。一周之后读第二遍,读得眼泪汪汪,太感动。 一直好奇为什么汪先生这么乐观,讲吃得津津有味连,下放困难时期,画马铃薯,吃马铃薯都写得这么有趣。再看到后面,过年的时候家里人怎么准备吃的,怎么煮的蚕豆串成一串,挂在小孩子脖子前吃给小孩子吃,才体会到他们家里那种温情,才明白幸福的人能写... 连着读了两遍,第一次读,觉得没什么,跳了很多,主要读后面他在西南联大的事,生活上面的事,对相关的人比较感兴趣,对吃的没感觉。一周之后读第二遍,读得眼泪汪汪,太感动。 一直好奇为什么汪先生这么乐观,讲吃得津津有味连,下放困难时期,画马铃薯,吃马铃薯都写得这么有趣。再看到后面,过年的时候家里人怎么准备吃的,怎么煮的蚕豆串成一串,挂在小孩子脖子前吃给小孩子吃,才体会到他们家里那种温情,才明白幸福的人能写出这样幸福的文字。 想念着夏天树荫下,闻着麦子暴晒散发的清香,和妹妹一起吃着外婆买的冰棍儿,想念冬天外面下着雪,屋内无热腾腾的一锅炖菜,酸菜粉条炖肉丸子。就像书里写的,草木鱼虫多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草木鱼虫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汪先生真的是在践行他的观点 20180812 (展开)
0 有用 傅临春 2024-04-18 18:38:41 湖南
挺有风味的美食散文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慢慢看到一半,就有些不耐烦了。隔了很久,一口气把剩下的都看完了。散文不应该是这么看的。应该是我心不够沉静。
0 有用 生别新知 2020-04-12 11:21:10
很好看,很喜欢,每个文人墨客都有可爱的一面,汪老就是一个吃货。还有,这书千万别当睡前读物。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汪先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值得学习。
0 有用 夕琦 2017-10-04 09:04:43
20171004 @京东畅读 和蔡澜相比汪曾琪谈吃更接地气一些,还总引经据典文绉绉让我看不懂。 吃倒都是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