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风尚与思潮:清末民国初中国美术史的流行观念》内容简介为:当今时代,跨文化境域正深刻地叠合而成我们生存的文化背景,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如今的文化生态,城市化进程深刻地提出多种类型和多种关怀指向的文化命题,市场化环境带来文化体制和身份的深刻变革,所有这一切都包裹着新时代新需求的沉甸甸的胎衣,孕育着当代视觉文化的深刻转向。今天美术学院的学科专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从美术学学科内部来讲,传统艺术形态的专业研究方向在持续的文化热潮中,重温深厚宏博的画论和诗学传统,一方面提出重建中国画学与书学的使命方向,另一方面以观看的存疑和诘问来追寻绘画的直观建构的方法。
孔令伟,1972年出生。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已发表的论文有:《近代历史科学对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写作的影响》《海派“博古图”初探》《科曾斯父子的艺术与中国山水画》《西方科学书籍插图、画学范本与近代中国图学》《国粹与国粹画》《徘徊中的基督》《16世纪东西方艺术制图术之比较》《西方人体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与转换——视觉艺术的视角》《博物学与博物馆在中国的源起》等。译文有《艺术史与艺术科学》《西耶那的圭多和1221年》《艺术批评对艺术史——斯托克斯和贡布里希的通信与著作》《历史及其图像》序及第七、八、九章等。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 全部原文摘录
感觉作者千头万绪 控制力不太好
材料的篇幅确实有些多了,但读完也理清了许多思绪脉络。
确实如一些评论所说,作者千头万绪,想要囊括的内容非常多,这样一来,整本书的主线就有些被埋没了。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值得看一下的:比如作者有试图突破美术史自身的角度(例如有囊括思想史、艺术社会史的野心,尽管完成的效果很一般)去叙述当时美术风尚的嬗变,比如文献材料上的一些引用……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其实是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自己最终没有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倒是挺有意思。当然了,有些时候仅仅只是指出... 确实如一些评论所说,作者千头万绪,想要囊括的内容非常多,这样一来,整本书的主线就有些被埋没了。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值得看一下的:比如作者有试图突破美术史自身的角度(例如有囊括思想史、艺术社会史的野心,尽管完成的效果很一般)去叙述当时美术风尚的嬗变,比如文献材料上的一些引用……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其实是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自己最终没有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倒是挺有意思。当然了,有些时候仅仅只是指出事实之间的关联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的是,这些不同因素之间是怎样形成了具体的互动关系,又是如何真正产生了塑造、转变的作用。 (展开)
伯明翰之后,总会觉得这种自上而下的精英主义与主流叙事,让人不适。。开头很好,越往后越不好
应该是2019年最后一本书了,介绍的内容偏多,分析弱了点
> 更多书评 1篇
> 5人在读
> 53人读过
> 152人想读
订阅关于风尚与思潮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nob 2013-09-01 20:46:22
感觉作者千头万绪 控制力不太好
0 有用 Laura.Y 2020-08-29 15:59:05
材料的篇幅确实有些多了,但读完也理清了许多思绪脉络。
0 有用 超逸傅立叶级数 2022-05-29 15:57:59
确实如一些评论所说,作者千头万绪,想要囊括的内容非常多,这样一来,整本书的主线就有些被埋没了。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值得看一下的:比如作者有试图突破美术史自身的角度(例如有囊括思想史、艺术社会史的野心,尽管完成的效果很一般)去叙述当时美术风尚的嬗变,比如文献材料上的一些引用……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其实是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自己最终没有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倒是挺有意思。当然了,有些时候仅仅只是指出... 确实如一些评论所说,作者千头万绪,想要囊括的内容非常多,这样一来,整本书的主线就有些被埋没了。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值得看一下的:比如作者有试图突破美术史自身的角度(例如有囊括思想史、艺术社会史的野心,尽管完成的效果很一般)去叙述当时美术风尚的嬗变,比如文献材料上的一些引用……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其实是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自己最终没有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倒是挺有意思。当然了,有些时候仅仅只是指出事实之间的关联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的是,这些不同因素之间是怎样形成了具体的互动关系,又是如何真正产生了塑造、转变的作用。 (展开)
0 有用 huoiuh 2024-05-18 10:19:59 湖北
伯明翰之后,总会觉得这种自上而下的精英主义与主流叙事,让人不适。。开头很好,越往后越不好
0 有用 柏拉图斯特拉 2019-12-31 18:26:55
应该是2019年最后一本书了,介绍的内容偏多,分析弱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