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北斗京华: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综合普及类)》作者定居北京五十多年,对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人文典故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作为一部文化随笔集,《北斗京华: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综合普及类)》八十多篇散文以地理、人物、事件为纲,细述老北京风物兴衰与人事代谢,感慨风物之变迁零落,追思故交之音容笑貌,凝聚了作者对中华文物、旧日师友的无限深情和对过往的人情时序、古道淳风的绵绵追怀。《北斗京华: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综合普及类)》版本采用中华书局2007年版。
北斗京华的创作者
· · · · · ·
-
周汝昌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1918年生,天津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著有《红楼梦新证》《书法艺术答问》《曹雪芹小传》《献芹集》《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听老北京人说,北京自明及清,已经历了几大巨变:在早的不论,最严重的是庚子之变外国军队入侵的破坏,尤其东单牌楼一带炮击之点,连带东江米巷(后讹为“东交民巷”成了外交使馆),旧貌荡然无复可寻了。其次是辛亥革命之后,政治移设南京,旧都原貌被一些不学之辈乱拆乱改,又有大批皇都旧观归于销灭。到我这个学生于1939(民国廿八年)入京,则所见者实在已经很可怜了一一然而今日想来,就是那些残景也成为“天上人间”了。这大约也就是我写此书的理由之一端吧。 诗日:每依北斗望京华,负笈燕园爱国家。痛惜古都沦陷后,神州犹有不凋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入京之人,谁也不会忘记他第一次映入眼中的京城景象。那时,我从家乡晋京的入口在“前外”东侧的老车站。那时,由津至“京”(还叫北平)的火车,疏疏爽爽,清清闲闲,自自在在一没有多少人,也用不着纷争拥挤。及至车到京城终点,从车窗看见了真正的老北京的城。这不是个“名词”,是个实体。它那么古老,而又那么完整,现实;它那么峻伟,而又那么亲切近人一你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它,并无任何阻挡隔阂。车缓缓停住了,乘客们从从容容下了车,脚踩着了北京的地面。我的感觉很奇异,但难以文词传达出了北京(老)车站,回头一望,见那是一座弧形顶红砖建筑,当时那是个很洋气的物色了。但一朝前走,“北京味儿”就扑面而来,令人立刻置身于一个异样不同人间的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文库(第三辑)(共105册),
这套丛书还有
《穆旦诗文集(全两册)》《邓小平年谱(上下)》《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曾国藩》《苦菜花》
等
。
喜欢读"北斗京华"的人也喜欢 · · · · · ·
北斗京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字里行间寻草蛇灰线,山水街巷觅往昔旧影
带着红学家的眼光看旧时帝都,风景自然不同。虽不能对书中所写所议作全盘毫无疑问的认同,但也涨了不少知识。 与曹雪芹及红楼梦有关的痕迹自然有趣,与建筑文艺工艺民俗相关的部分读来也十分可亲。书中对恭王府的考据探寻部分让我对这处向来只视为旅游景点的古迹重又有了兴趣,...
(展开)

“老北京”的古都情思
从血气方刚到耄耋之年,享有“红学泰斗”盛誉的周汝昌先生与北京结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结之缘,可以说是一名地道的“老北京”。北京这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已经深深烙印进了他的血脉。《北斗京华》是一部散文结集,记录了他在北京生活的点滴和感触。字里行间,...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华书局 (2007)8.0分 114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8)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7)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文库(第三辑) (敬惜字纸)
- 北京志(名家话北京) (newleft)
- 2014 新斩获 (南瓜糕)
- B3.西方史学 (衍)
- 晚清民国史 (Lord Voldemor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北斗京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豆子 2015-11-09 03:56:48
周先生赶上的这老北京的尾巴,就足让人羡慕好一阵的了。
0 有用 西郊那边 2019-09-02 12:36:34
自恋狂
0 有用 迷失的海子 2016-02-13 19:49:22
红学
0 有用 皎子 2023-08-26 17:31:04 北京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老北京遗趣、夸《新证》广告。 燕京大学正门那对巨石麒麟乃圆明园遗物。 “八大人胡同”实为“把总大人胡同” 德胜门,元代本名健德门 朝阳门,元代本名齐化门 恭王府,考为大观园 明义提《红楼》第十八首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亦枉然。 ……
0 有用 明亮 2023-04-16 17:09:38 山东
十二年后重读,老先生是个挺自尊的人,遇事认真而又单纯,红学的事其实《新证》快说完了。作为随笔主要还是忆旧,生离聚散之间折射着沧桑与了悟。再有就是北京旧城的湮灭让人无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