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顶尖自然摄影师团队
94次户外影像调查,28位创作者,10年心血全纪录
既是震撼视觉的摄影大片,又是充满科学内容的考察记录
这一次,镜头里的主角,是大熊猫,是棕熊,是绿绒蒿,是最中国的大自然
名家推荐
2009年,这群摄影师组建了“影像生物调查所”,利用视像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下包括中国60个自然保护区在内的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他们还与科学团队合作,以确保自己对生物种类的判断无误。这本书就是他们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行走30多万千米,记录下80 00种野生生物物种的精华。……本书的摄影师们得端着巨大的长焦镜头去接近动物。那当然,否则怎么可能拍到一对雪豹?但除此之外,他们还运用到了其他很多技术。特写镜头下呈现出一个昆虫的世界,精彩得就连科幻小说家都难以想象。——斯图尔特· 皮姆(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中国...
中国顶尖自然摄影师团队
94次户外影像调查,28位创作者,10年心血全纪录
既是震撼视觉的摄影大片,又是充满科学内容的考察记录
这一次,镜头里的主角,是大熊猫,是棕熊,是绿绒蒿,是最中国的大自然
名家推荐
2009年,这群摄影师组建了“影像生物调查所”,利用视像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下包括中国60个自然保护区在内的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他们还与科学团队合作,以确保自己对生物种类的判断无误。这本书就是他们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行走30多万千米,记录下80 00种野生生物物种的精华。……本书的摄影师们得端着巨大的长焦镜头去接近动物。那当然,否则怎么可能拍到一对雪豹?但除此之外,他们还运用到了其他很多技术。特写镜头下呈现出一个昆虫的世界,精彩得就连科幻小说家都难以想象。——斯图尔特· 皮姆(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中国几十位最前沿的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摄影师精彩作品。书中首次介绍了生活在各大自然保护区、未知荒野的珍稀物种,其中很多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对了解中国物种有重大意义。 图书以传统“志书”的形式展示中国的物种,凸显中华文化特色,于细节处体现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理念,力图从内容、形式上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 本书是英汉双语对照,是第一本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物种的作品。
作者简介 · · · · · ·
影像生物调查所(IBE)是一家由职业摄影师创立的自然影像机构。自2009年创立起,IBE就用一种颇具创新精神的生物调查方法开展工作: IBE的每次调查都会收集带有科学数据的影像作为证据来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每次调查均由多位专业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他们分工拍摄不同生物类群,之后将影像、科学数据汇总成为调查成果。IBE目前的主要业务内容包括: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自然纪录片拍摄制作、自然影像展览、自然类图书设计出版及自然教育。我们相信,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IBE创立的宗旨是,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传播中国的自然之美。我们专注于中国,深入野外第一线,进行客观真实的影像记录,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尊重自然,力求将自然之美展现给公众。截至2018年,IBE已经走过中国17个省、自治区的60个地区,开展了94次影...
影像生物调查所(IBE)是一家由职业摄影师创立的自然影像机构。自2009年创立起,IBE就用一种颇具创新精神的生物调查方法开展工作: IBE的每次调查都会收集带有科学数据的影像作为证据来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每次调查均由多位专业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他们分工拍摄不同生物类群,之后将影像、科学数据汇总成为调查成果。IBE目前的主要业务内容包括: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自然纪录片拍摄制作、自然影像展览、自然类图书设计出版及自然教育。我们相信,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IBE创立的宗旨是,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传播中国的自然之美。我们专注于中国,深入野外第一线,进行客观真实的影像记录,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尊重自然,力求将自然之美展现给公众。截至2018年,IBE已经走过中国17个省、自治区的60个地区,开展了94次影像调查,先后参与的人员达到400多人次,累计野外工作时间8000多天,行程30多万千米。IBE的摄影师共拍摄了8000多个物种、30多万张图片、10多部自然纪录片和3000多小时的视频。IBE开展了近百场讲座,我们的工作内容、摄影师和丰富的项目成果先后被国内外100多家媒体报道。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曾经辉煌过的学科,它的最本质的要求是亲力亲为,即认识一件事物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通过自己的耳朵去聆听、通过自己的舌尖去品尝、通过自己的手去触摸、通过自己的脚去丈量,所以博物学是一门需要参与者亲自动手、动脑、动心的学问。这些年轻的博物学家打起行囊,背着相机,走出城市,深入荒野,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捕捉人们难得一见的影像,在完成调查项目的同时把一帧帧真实而精美的图片呈现在世人面前。他们背着沉重的器材,无惧蚊虫的叮咬,经风雨,涉急流,攀悬崖,睡帐篷,饥一顿饱一顿,或者一动不动地等待数小时,甚至几天、几星期,为的就是一只动物或一株植物,希望亲手拍一张角度和构图都具有创意的照片。然而,这一张张照片表现的不仅仅是“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还有它们的栖息地,它们繁殖、迁徙的地方,总之是不加任何伪装或修饰的大自然。动植物与其环境之间的适应与互动,才是生物多样性的真谛一蹚过西水河的大熊猫,重返荒野的普氏带野马,绿浪来袭的大紫胸鹦鹉,笑傲群山的黑鹳,飞越山巅的黑颈鹤,晨昏之光中的藏羚羊,“巨人”塔黄,“风中之火”的红花绿绒蒿,变色蜥蜴的“瑜伽术”,等等。它们或雄踞于高山,或藏身于荒原,或嬉戏于悬崖,或隐匿于水下,或翱翔于蓝天,或潜伏于黑夜,或摇摆于风中,或躲避于巨石之间,无一不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和谐。这些年轻的博物学家是一些有信仰的理想主义者,相信梭罗的话:“荒野蕴含着人类的希望。”也相信庄子的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后记
喜欢读"中国自然影像志"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自然影像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王放:“生态灭杀”,更可能带来生态灾难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跨文化论辩,能产生一种新文化吗?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博物学 (北京出版集团)
- 摄影 (积极健康jjjk)
- 书单|2019.5 环球科学 (没有398)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自然影像志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红皇后 2019-04-07 23:24:57
十分美好的一本书,制作他们的是一群可爱的人。拍摄到的是有趣的生物。而这一切,都诞生在中国。
0 有用 Albert Luo 2019-12-25 14:43:27
在摄影上虽然与国际自然摄影有差距,但是也称得上一本诚意之作,作者都不是全职摄影师,为了自然贡献自己的时间和力量,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鼓掌、点赞和致敬的事情。
0 有用 猫也要睡觉 2022-06-14 18:52:07
不是纯粹的图册,而是带着故事有温度的摄影记录
0 有用 画梦 2019-03-21 09:36:18
印刷真的超级棒,书装也是不错的,国内野生动植物博物类的书里面算是首屈一指了,科普性和观赏性兼具。
2 有用 🧡勞小姐🧡 2019-03-25 16:22:00
-_-很惊艳。我是个摄影爱好者,以前看《走出非洲》和《野性的呼唤》的时候一直想着去非洲拍野生动物,心想如果能拍上几张就太帅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我们国内也有这么多样丰富的物种。这书编得很用心,特别喜欢它中英对照,很方便我以后给外国友人讲解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