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阿莱特·法尔热
/
[法]米歇尔·福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十八世纪巴士底狱档案中的密札
原作名: Le Désordre des familles: Lettres de cachet des Archives de la Bastille au XVIIIᵉ siècle
译者: 张引弘
出版年: 2023-9
页数: 361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思想剧场
ISBN: 978720818471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十八世纪巴士底狱档案中的密札
原作名: Le Désordre des familles: Lettres de cachet des Archives de la Bastille au XVIIIᵉ siècle
译者: 张引弘
出版年: 2023-9
页数: 361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思想剧场
ISBN: 978720818471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Privacy (romeobleu)
- Foucault (romeobleu)
- 2023年人文社科新书 (蒹木)
- 女权书籍 (张流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2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家庭的失序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重金属海王星 2023-12-03 18:25:23 山西
2023年NO.145 原来“巴士底狱”这个词所承载的历史远远超出印象中的,大到作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细小到大名鼎鼎的“犯人”萨德侯爵,一批曾经收藏在这里的档案文献,又揭示出一段中间性质的社会史,1720-1750年代,档案的时间还正好契合托克维尔作品中“旧制度”的年月。 “密札”,各阶层人士写信给国王或警察总监,要求对家庭成员施以监禁的一种绕过正式司法程序、但却又在国王命令的背书下有着“合理性”... 2023年NO.145 原来“巴士底狱”这个词所承载的历史远远超出印象中的,大到作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细小到大名鼎鼎的“犯人”萨德侯爵,一批曾经收藏在这里的档案文献,又揭示出一段中间性质的社会史,1720-1750年代,档案的时间还正好契合托克维尔作品中“旧制度”的年月。 “密札”,各阶层人士写信给国王或警察总监,要求对家庭成员施以监禁的一种绕过正式司法程序、但却又在国王命令的背书下有着“合理性”的行政制度。 虽然作者栏赫然有福柯的大名,但这是一本无需担心过于晦涩的充满趣味的社会微观史,非常喜欢“理论——案例文献——理论——案例文献——理论总结”这样的叙述结构,通过档案文件对当时社会观念的梳理也细致而精彩。 (展开)
0 有用 360 2024-08-15 12:10:41 江苏
18世纪小说素材库
4 有用 大鼻子马克 2023-11-12 15:26:18 上海
福柯对于家庭密札的关注在两个顶点之间摆动——家庭与国家啮合的权力机器与为了不被讲述而讲述自我的主体。他仍然关注真理,但真理却来自社会制度的溃败。总的来说是非常有趣的资料汇总。
0 有用 DerSteppenwolf 2023-12-13 19:46:43 湖北
以档案汇编为主,相比于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看家庭的种种问题(家庭有不失序的时候吗?)对宗教和父权多了些思考。
1 有用 贝塔伽马Omega 2023-12-07 10:50:15 山西
从林林总总的记录中,发现或许这个之都存在缺陷,但是不可否认。在那个时期内,可以窥见家庭内男女的平等性,是那种谁有问题都可以反馈,并且会有程序上的那些考察,明显感觉到即使是女性,在其中也是作为家庭中的主体,可以做决定并反馈到公共领域内的人。这点却在之都消失后,男人成为了家庭中的一家之主时,女性的选择被剥夺,反馈必须先通过“一家之主”。也可以理解国王对这个制度权利的下放,警署在那个摸索警署的放西昂时的... 从林林总总的记录中,发现或许这个之都存在缺陷,但是不可否认。在那个时期内,可以窥见家庭内男女的平等性,是那种谁有问题都可以反馈,并且会有程序上的那些考察,明显感觉到即使是女性,在其中也是作为家庭中的主体,可以做决定并反馈到公共领域内的人。这点却在之都消失后,男人成为了家庭中的一家之主时,女性的选择被剥夺,反馈必须先通过“一家之主”。也可以理解国王对这个制度权利的下放,警署在那个摸索警署的放西昂时的这种参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公共领域对女性主体性的一个维护,一个支持呢?只是,某种历史局限下的一个选择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