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百年名校的治学灵魂,感受北大精神的历史传承
◆ 精选1917年—1948年北京大学国文、历史、数学、物理、博物、外文等学科377套考试真题,50多幅档案图片
◆ 收录蔡元培、胡适、何兹全、朱海涛的北大记忆
◆ 温儒敏、罗志田、高原宁、王奇生、刘云杉、王世强、林小英 教授——联袂推荐
二十世纪上半叶,新旧思想与力量此消彼长,世界云波诡谲,北京大学汇聚了大部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精英,是万众瞩目的中心。出什么样的题目来考选新生,颇能反映北大学人的立场、志趣及对国际的认知。
1919年预科作文题:学问当以实验为基础说。
1924年预科国文题:“研究国故”和“保存国粹”,是不是同样的事情?试把各人自己观察所得写出来。
1925年预科历史题:我国关税失自主之权,国几等于灭亡,其故何在?其原动力起于何国?结于何种条约?
1936年本科作文题:叙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寻困难的由来;或者,你从读书以来,对于学问的兴趣经过几次转变?试说明其经过及原因。
1944年地理题:地理系基本公民教育之一,应如何解释之。
1946年联合招生作文题:学校与社会。
……
《为国选士》以年份为序,系统整理1917—1948年北京大学本科、预科和文、理、法等各门类招生入学试题。此外,本书特别收录相关历史图片资料与师友名篇,忠实呈现当时招生情形与校园记忆。
=======================
时代不同,考试命题方式与内容会有变化。回顾老北大的考题,体味当时的学风,也可考考自己;更期待能吸取经验,完善当下的考评机制。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这次汇编整理的老北大入学试题包含大量信息,不仅有助于理解那个时代的学术与思想,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揭示出教育如何与时代互动,所以此书非常值得学界关注。
——罗志田,四川大学教授
小题目,大学问。
对于命题人来说,试卷正面的分数是考评,试卷背面的分数是要求和期许。
对于答题人来说,试卷正面的分数是成绩,试卷背面的分数是能力和态度。
社会日异,试卷正面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簇新,试卷背面所蕴藏的选士、造才初心永驻。
——高原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老北大的入学试题反映了当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批出题老师的关怀与眼界,也可从侧面揭示那一代知识青年考生的才学与认知,无疑是研究民国时期文化教育和思想的重要史料。
——王奇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忠实地呈现了近一个世纪前北京大学教育教学的核心:考试的规则,试题的原貌,校园的生活;从这些既寻常又隐秘的“事”与“物”中可透析高等教育智识生活的“变”与“常”:考试不仅是评鉴学生的等次,更是通往知识的门径;问答之间不是封闭的定论,而是师生对弈中心智的开启;校园既有呼应时代潮汐的活力,更有通向人类文明深处的高远。
——刘云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翻阅老北大的入学试题,仿佛在浏览高等教育的历史。比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物理考试在理论题之外,增加了动手实验部分,又如三十年代,生物学试题考卷从博物学试卷中独立出来。整体来看,试题多强调能力考察、逻辑思维考察,更关注科学方法论。
——王世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以其在中国社会和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在三十余年的全部入学试题中汇聚了当年知识精英所见的时代和世界变迁以及北大所担当的民族大义和国家重任。在短小而雅致的试题文字中,有北大的顺应,也有北大的耿直,更有北大的先行一步。
——林小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0 有用 赤羽 2024-10-11 22:52:03 北京
重新认识了教育的变迁。对比今日的考试,老北大的入学试题显得如此别具一格。没有标准化的题型,只有对学生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见解深度的考验。它让我们反思当下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过于注重应试而忽略能力培养的问题。同时,书中的试题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学者们肃然起敬,他们以严谨的态度为国家选拔人才,为学术传承奠定了基础。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部教育史的见证。从国文到外文,从历史到物理,每一道题都蕴含着出题人的深思... 重新认识了教育的变迁。对比今日的考试,老北大的入学试题显得如此别具一格。没有标准化的题型,只有对学生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见解深度的考验。它让我们反思当下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过于注重应试而忽略能力培养的问题。同时,书中的试题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学者们肃然起敬,他们以严谨的态度为国家选拔人才,为学术传承奠定了基础。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部教育史的见证。从国文到外文,从历史到物理,每一道题都蕴含着出题人的深思熟虑和对考生的期许。这些试题不仅是选拔人才的工具,更是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思想缩影。附录中的师友名篇,呈现了老北大的精神风貌和校园记忆。可惜诚意不足,没有基于这些珍贵史料进行阐释。虽然仅仅是资料也有其价值,但依然让人有失望的感觉。 (展开)
0 有用 养心自一天 2025-01-25 10:38:18 重庆
逐年选题实为时代之缩影。 胡适之的毕业讲话让人感动!
0 有用 momo 2024-12-18 22:33:07 浙江
好看但难读,不会的太多了,不愧是老北大试题,广度、深度、变化程度都令人惊叹;一边看书一边查,花了约一个月才读完。/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些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2 有用 高桥松明 2024-09-02 19:09:54 上海
难得一见!跟当下真正要做的“模拟卷”“试题”的“完成”和“刷题”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搜集和整理这些史料好难得。
8 有用 韧勉 2024-07-12 15:13:54 北京
本书择选了1917至1948年的北大预科入学试题,一个时代的试题见证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阅读全书可知1920年代的文科试题的现实关照性很强,中西历史学科试题之中,史学史的题目很多。从1917年开始外文试卷就有英、法、德语的考试,到1926年出现了日文考试。1928年开始出现了专门的“论理”学科。题目方面,北大试题奠定了中国大学考试,尤其是文科考试的基本题型,论述题、中英互译、句读简答。1925年开始... 本书择选了1917至1948年的北大预科入学试题,一个时代的试题见证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阅读全书可知1920年代的文科试题的现实关照性很强,中西历史学科试题之中,史学史的题目很多。从1917年开始外文试卷就有英、法、德语的考试,到1926年出现了日文考试。1928年开始出现了专门的“论理”学科。题目方面,北大试题奠定了中国大学考试,尤其是文科考试的基本题型,论述题、中英互译、句读简答。1925年开始出现同一专题下的名词解释。1932年的英文考试 出现填空题,中文填空题直到1944年才出现。就题目难度而言,民国时期全民的数理化知识薄弱,故而这一部分的试题难度与当下初中的数理化水平差不多,文科试题的思辨性较强,难度与想象力层面甚至高于当下的本科教育,可见多思考才能更优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