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东方文化丛书: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系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以孔丘、孟轲为代表之儒家、以老聃、庄子为代表之道家、以墨翟、公孙龙为代表之墨家与名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之法家等诸多学派的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及对科学之一般态度,论述了其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基本观念及其与古代欧洲科学思想的差异。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创作者
· · · · · ·
-
李约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吾人甚知本卷所涉领域的范围广大,但
因中国文化史与欧洲文化史同其繁复,若予
缩减则将感不足。读者的兴趣如果在旧世界
两端思想对比的一般发展上,便觉此交响曲
无一单独音符是多余的。然而吾人不得不念
及:读者或因其本身实验的忙繁任务,期于极
少的时间,得知古代与中世的中国科学思想
较之古代希腊与中世欧洲的科学思想究有若
何差异。就此等研究者来说,首须了解中国
自然主义中极端有机的与非机械的性质。此
类思想最初发现于公元前4世纪时的道家(3
章3节),墨家(4章)以及阴阳学派的自然哲
学家(6章3节)。后来完成中国中世纪的世
界观的体系与定式(6章6节)。原有论题的
清新则由佛学的效用而增进并因12世纪的
新儒学而获致确定性的综合。此外与自然科
学家特有关系的尚有两点:一为怀疑论的有力传统;一为中国人对
于自然律的法学类比(juristicanalogy)...
吾人甚知本卷所涉领域的范围广大,但
因中国文化史与欧洲文化史同其繁复,若予
缩减则将感不足。读者的兴趣如果在旧世界
两端思想对比的一般发展上,便觉此交响曲
无一单独音符是多余的。然而吾人不得不念
及:读者或因其本身实验的忙繁任务,期于极
少的时间,得知古代与中世的中国科学思想
较之古代希腊与中世欧洲的科学思想究有若
何差异。就此等研究者来说,首须了解中国
自然主义中极端有机的与非机械的性质。此
类思想最初发现于公元前4世纪时的道家(3
章3节),墨家(4章)以及阴阳学派的自然哲
学家(6章3节)。后来完成中国中世纪的世
界观的体系与定式(6章6节)。原有论题的
清新则由佛学的效用而增进并因12世纪的
新儒学而获致确定性的综合。此外与自然科
学家特有关系的尚有两点:一为怀疑论的有力传统;一为中国人对
于自然律的法学类比(juristicanalogy)的态度。就研治哲学的读者
来说,此一最后论点与有机的自然主义的传统亦同属重要。盖彼
实足构成此传统的特殊的一面,因其启示中国人的秩序的概念
(ConceptofOrder)之如何可能与实在(如葛兰言Graret的适当说
法)积极地排除了法的概念(ConceptofLaw),至于中国思想力量影
响于莱布尼茨以及欧洲有机的自然主义的发展究至若何程度,亦
为此处提论的问题(6章6节1段)。最后,几乎一切中国自然哲
学所具最要的特点之一便是得免陷于欧洲有神论的与机械唯物论
的世界观的持续辞论―一是即西方迄未全然解决的对立论题。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导 言
第二章 儒家与儒学
第一节 绪 论
第二节 儒家学派的一般特色
第三节 对于科学态度之矛盾
第四节 关于人性的几种学说
第五节“灵魂阶梯”的理论
第六节 苟卿的人文主义
第七节 儒家学说成为仕宦者之正统思想
第八节 儒家学派被视为一种“宗教”
第三章 道家与道教
第一节 绪 论
第二节 道家之道
第三节 自然的统一性和自发性
第四节 道家对自然之态度及其科学观察之心理
第五节 变化与对待
第六节 道家对知识与社会的态度
第七节 道家对封建制度的攻击
第八节 羡门(Sharnans),巫与方士
第九节 道家个人修持的目标;成仙的理想
第十节 道 教
第十一节 结 论
第四章 墨家与名家
第一节 墨翟的宗教的经验主义
第二节 墨经中的科学思想
释 例
第三节 公孙龙之哲学
第四节 惠施之辩辞
第五节 形式逻辑或辩证逻辑
第五章 法 家
第六章 中国科学之基本观念
第一节 绪 论
第二节 重要科学性文字的语源
第三节 阴阳家(自然主义派)、邹衍及五行说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节 五行之排列次序与其符号性之关联
第五节 阴阳学说
第六节 关联式的思考及其意义(correlativethinking);
董仲舒
第七节《易经》的体系
图表
表1“灵魂阶梯”的学说
表2与科学思想有重要关系的象意字之字源
表3五行之符号关连
第4《易经》中封之意义
表5《易经》重卦的意义
表6 按类分卦
表7《易经》所提到的发明物
表8参同契中,卦与月球循环和昼夜循环的关系
表9 易卦和周礼官制的关系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导论_摘抄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史》:李约瑟的汉学研究

397-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Joseph Needham-Technology-1956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科学出版社 (1990.7)8.6分 218人读过
-
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8.9分 144人读过
-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民俗学(包括古代文献、历史民俗、节庆调查)【1】 (南池子)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思想史 (白露@思勉)
- 我要读的政治、社会、历史、人文书 (波西米)
- 2007年 (疯清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阿白 2015-03-10 00:43:25
科学的两个传统(理性主义传统和经验主义传统)在中国的主要代表就是儒家和道家。易经是儒家经典,其中纷繁的概念正表现出理性主义观念推理为先的特征。
0 有用 内行看热闹 2009-03-06 22:11:05
买的老版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4-02-17 15:23:19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那个国内做科学哲学的能像李约瑟这样态度认真的的写作的。李约瑟的关于宋和先秦的哲学阅读都超过很多国内研究者。人的兽性和人的善在人性都存在。孔庙是世界最素美的地方。中国古代社会能不能产生现代科学?我感觉这个命题没有意义,我要改一下这个问题的方向,在传统下的中国社会里能不能融合现代科学?对于宋儒的研究,我感觉自己这段思想史还是比较薄弱
0 有用 熊Bear 2017-08-29 14:08:57
略读。儒家认为只有人与人的社会才值得研究(P16);道家提倡研究自然的法则,反对封建。
0 有用 沈昆默 2011-06-05 20:03:28
感谢斑比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