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体育的独特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寻求民族自强与国际认同的过程;
一部观点独特、有着惊人洞察力的“体育外交史”。
全书大量采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档案馆珍贵史料,系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奥林匹克之梦》利用最新的档案资料,从一个百年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体育,探索了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之交痴迷于西方体育,以及这与中国寻求国家和国际认同的关系。通过对乒乓外交和中国处理各种体育赛事的案例研究,本书提供了意想不到的细节和对中国重大外交政策制定过程的不同寻常的见解──这些见解将帮助读者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
奥林匹克之梦的创作者
· · · · · ·
-
徐国琦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徐国琦, 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是西方研究中国国际化历史的著名学者。
目录 · · · · · ·
引言
第一章用尚武精神强国
第二章通过国际体育重塑中国
第三章现代体育与中国的民族情感
第四章“谁能代表中国”
第五章乒乓外交
第六章蒙特利尔奥运会——政治挑战奥林匹克理想
第七章中国觉醒——后毛泽东时代
第八章北京2008*
结语
参考文献
鸣谢
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用尚武精神强国
第二章通过国际体育重塑中国
第三章现代体育与中国的民族情感
第四章“谁能代表中国”
第五章乒乓外交
第六章蒙特利尔奥运会——政治挑战奥林匹克理想
第七章中国觉醒——后毛泽东时代
第八章北京2008*
结语
参考文献
鸣谢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自信的国家无需迷恋金牌,也无需对获取金牌给予过多的特殊情愫。并且,一群不能够洒脱地接收赛场失利的观众,不是一群冷静和自信的观众。 一个充满活力和强大的国家,同时也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结语 -
A nation that obsesses over gold medals is not a self-assured nation. A government that needs gold medals to bolster nationalist sentiment and its domestic legitimacy is not a confident government. And a population that cannot gracefully accept losses in sports is not a composed and secure population.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结语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奥林匹克之梦"的人也喜欢 · · · · · ·
奥林匹克之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周恩来说,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把乒乓球一弹过去,就转动了世界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历史学者徐国琦老师的《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书里面讲了好多和体育有关的传奇。 我小时候,老师常和我们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一般老师都是在什么场景下说这句话呢?就是比赛我们八成会输,为了不让我们垂头丧气,老师多半这...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21)暂无评分 2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Dao里个Dao)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2015-2019书架 - 国内图书 (苇间疯)
- 书单|万有引力书目 (万有引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0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奥林匹克之梦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書是生活的答案 2022-02-18 19:16:17
“由于整个国家都专注于为赢得金牌而努力,政府更是动员了国家资源去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也因此跻身为体育赛场上的重要的竞争者,而奥运会则成为了中国强盛的重要衡量标准。 一个清楚的事实是,中国对于奥林匹克金牌的追求,契合了它通往国际化并且在世界上塑造一个新形象所走的道路,国家利益驱动下的锦标主义还是反映出了中国对于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其近代以来特殊心理的奇特混合。一个自信的国家无需迷恋金牌,也无需对获取金牌... “由于整个国家都专注于为赢得金牌而努力,政府更是动员了国家资源去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也因此跻身为体育赛场上的重要的竞争者,而奥运会则成为了中国强盛的重要衡量标准。 一个清楚的事实是,中国对于奥林匹克金牌的追求,契合了它通往国际化并且在世界上塑造一个新形象所走的道路,国家利益驱动下的锦标主义还是反映出了中国对于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其近代以来特殊心理的奇特混合。一个自信的国家无需迷恋金牌,也无需对获取金牌寄予过多的特殊情愫。并且,一群不能够洒脱地接受赛场失利的观众,不是一群冷静和自信的观众。 一个充满活力和强大的国家,同时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310-312页 (展开)
0 有用 朱棣 2023-07-30 16:52:58 上海
有点浪费这么好的题材
13 有用 维舟 2019-11-16 10:19:13
3.5星。挖掘了不少海内外新史料,写得也很流畅,或因预想的读者是公众,似略欠深入。作者明白指出中国人将体育、奥运高度政治化,这当然是批评,但与此同时,考虑到这推动了中国与国际接轨,最终“圆梦”,他又明显持肯定态度,这意味着对他来说,关注的重点也不在体育本身甚或体育观,而是由此窥见近百年里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历程。
1 有用 kmdms 2022-03-19 00:29:20
选题和史料整理出色,惜乎论述略逊。将体育与国族认同/国际关系勾连起来无疑是“正路”(四五六章的确精彩),然而过分强调这一脉络亦在不期然间简化了现代中国人对体育之理解的“多层次的矛盾”(309)——包括但不限于:争胜/参与(目的),精英/民众(对象),尚武/竞技/修身/娱心(效用),以及从“强国保种”到“为国争光”、从“人民体育”到“全民健身”(历史化),等等。况且行文间或流露的美式傲慢(“解决腐败... 选题和史料整理出色,惜乎论述略逊。将体育与国族认同/国际关系勾连起来无疑是“正路”(四五六章的确精彩),然而过分强调这一脉络亦在不期然间简化了现代中国人对体育之理解的“多层次的矛盾”(309)——包括但不限于:争胜/参与(目的),精英/民众(对象),尚武/竞技/修身/娱心(效用),以及从“强国保种”到“为国争光”、从“人民体育”到“全民健身”(历史化),等等。况且行文间或流露的美式傲慢(“解决腐败以及其他困扰中国体育的问题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的体育管理机构”314云云)不但不加反思地以西方模式评断中国,大有消解全书要旨(“纯”体育本就是迷思)之嫌,更可窥见作者似并无意对中国作同情之理解。另简中版较原版删去插图及少量引文,港版增补续章一篇,可互参。 (展开)
1 有用 Mantus 2019-12-21 18:34:12
整体偏通俗了,中心思想无非是体育对构建国家形象与融入国际社会的关系,但至少提出了体育外交这个可供深挖的点,体育史往往也是外交史,这一块汉语学界的历史学家们做得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