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原作名: L'enfant et la vie familiale sous l'Ancien Régime
译者: 沈坚 / 朱晓罕
出版年: 2013-4
页数: 344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雅同文馆·历史-人类学译丛
ISBN: 978730122321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荣获2013年傅雷翻译出版奖(社科类)。
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从中世纪末期以来,父母逐渐开始鼓励小孩与成人分离,以儿童及对儿童的保护和教育为中心的新的家庭观发展起来了。将童年时期视为一个最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观 念自此扎根于现代西方思想之中,并席卷了整个现代世界,成为无可动摇的价值观。
阿利埃斯通过考察四个世纪的绘画和日记,以及游戏、礼仪、学校及其课程的演变来追溯儿童的历史。自1962年初版以来,本书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视为儿童史和家庭史的奠基之作。
儿童的世纪的创作者
· · · · · ·
-
菲利普·阿利埃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菲利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1914—1984),法国中世纪史、社会史名家,以对儿童史、家庭史和死亡观念史的研究享誉于世。除了《儿童的世纪》外,其代表作还有《私人生活史》(5卷本,与乔治•杜比合编)等。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部 儿童的观念
第一章 生命的年龄
第二章 发现儿童
第三章 儿童的服装
第四章 小小游戏史
第五章 从不知羞耻到天真无邪
结 论 两种儿童观
第二部 学校生活
第一章 中世纪的年轻学生和老学生
第二章 新机构——学院
第三章 学校年级的起源
第四章 学生的年龄
第五章 纪律的进步
第六章 “小学校”
第七章 学龄儿童的粗野
结 论 学校和儿童的期限
第三部 家庭
第一章 家庭的图景
第二章 从中世纪家庭到现代家庭
结 论 家庭和社交性
总结
· · · · · · (收起)
"儿童的世纪"试读 · · · · · ·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现在人们开始对它有了更好的了解:这就是直到17世纪晚期一直存在的对杀婴的宽容。杀婴不是大家赞同的行为,就如在罗马的展览会展出的那样。它是严重的罪行,要受到严厉惩罚。但它却被秘密实行,甚至可能相当普遍,采取的隐蔽手段是意外死亡:婴孩与父母同睡在一张床上,不小心被闷死了。人们不采取措施保护婴孩,也不去抢救。 弗兰德林在关于17世纪..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儿童的世纪"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儿童的世纪"的人也喜欢 · · · · · ·
儿童的世纪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漫长的过去,儿童并不具有现在这样的地位,看下中世纪的儿童状况

《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 更多书评 2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Random House USA Inc (12 May 1988)9.1分 42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9.1分 23人读过
-
Pimlico (199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Seuil (1975)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北大出版社历史书 (石头开花)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历史社会学”书单 (薄荷灰)
- 有源好书『偏门书籍杂烩』 (马克爱马克)
- “傅雷”翻译出版奖(法语作品) (晴夜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儿童的世纪的评论:
feed: rss 2.0
16 有用 Camille 2019-05-07 23:07:00
这本书是节译,我哭了你呢?
2 有用 微笑迦朵 2013-06-17 21:48:14
儿童也不是天生,而是变成的。
0 有用 岩屑 2015-04-25 16:25:16
貌似欧洲并没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吧?为何17世纪的学校教育“尚未成为阶级垄断,却一直受性别垄断”——穷人能上学而女孩不能?或者,正因为学校(学院)最早是提供给穷人的,所以才延续下来不让女孩去?
2 有用 一只小企鹅 2018-06-05 19:24:58
由于这本书的出版,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内儿童研究或童年社会学研究的革命。另:历史学家的功绩也许不在于捍卫自己的观点,而在于将自己新发现的快乐传递给读者,使他们感受到他自己曾经感受到的那个未知世界的色、香、味。
4 有用 尘 2018-08-08 16:01:37
读了前几章,其余浏览。感觉作者脑子很乱,乱七八糟的材料,小说,绘画,轶事,拉拉杂杂的堆在一起,语言极其不简练明了。拜托弄个小标题有助于理清混乱的思路也好,主题没有逻辑,论据零散说服力不强。对游戏那章还比较感兴趣,没看到儿童游戏的概览,具体介绍,发展与特点。东拉西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