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引
上编 文体源流敷演
入话
一、 话本小说中的“东京”
(一)“话说东京汴梁城开封府”:都市特性与话本小说的产生
(二)“东京”在话本小说叙事中的时空意义
(三)话本小说与文言小说中“东京”描写的异同
(四)“东京”与小说中其他城市异同
(五)不完整的都市面相
二、 话本的“可拟性”与文人性:关于明代文人话本小说的创作形态
(一)话本“可拟性”的三个方面
(二)文人性的多重表现
三、 明代话本小说地域色彩的凸显
(一)话本小说家的空间想象
(二)作为文学语言的方言
(三)超越南北:近代化的一个表征
四、 话本小说与文言小说的关系:以“三言”“二拍”对《夷坚志》的继承与改造为中心
(一)《夷坚志》影响“三言”“二拍”概述
(二)语言-语境
(三)叙述方式
(四)故事的价值
附论 关于文言小说的新变化
五、 话本小说的“韵散结合”:以“三言”署名诗词为中心
(一)“三言”诗词的分类与署名诗词的界定
(二)署名诗词的呈现方式、特点及艺术功能
(三)古代诗词传播中的特殊版本
六、 话本小说文本的“互文性”
(一)话本小说叙事传统的互文性
(二)话本小说与戏曲的互文性
(三)话本小说与诗词的互文性
七、 话本小说版本问题的特殊性
(一)话本小说编刊的特殊性使其版本研究
需兼顾表演与文本两个方面的因素
(二)话本小说版本数量相对较少,校勘、考证存在一定的局限
(三)话本小说在演变与传播过程中的版本
变异、改纂和修订
小结
中编 小说专集讲论
入话
一、 影响或被影响:《青琐高议》《绿窗新话》《醉翁谈录》
(一)《青琐高议》和《绿窗新话》
(二)《醉翁谈录》的价值
(三)从若干文本的演变看上述三部小说集在
话本小说史上的地位
二、 嘉惠里耳:“三言”的经典品格
(一)由“清平山堂话本”与“三言”同题材作品推论冯梦龙对话本小说的选择与加工
(二)冯梦龙的经典意识
(三)由“三言”所选作品略谈文学经典的接受基础与阐释空间
三、 无奇之奇:凌濛初的艺术追求
(一)小说“奇”史
(二)凌濛初对“奇”的理解与表现
(三)“二拍”说“奇”
四、 清浊之间:《石点头》中的复杂人性
(一)《石点头》成书片议
(二)《石点头》中的复杂人性及其小说史意义
五、 《西湖二集》:话本小说的地域性标本
(一)“西湖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基础
(二)《西湖二集》的世俗文化特点
(三)周清源的文人气质与批判意识
(四)作为小说场景的西湖
六、 风土·人情·历史:《豆棚闲话》中的江南文化因子及生成背景
(一)解惑豆棚
(二)数落苏州
(三)唐突西施
下编 名篇佳作说微
入话
一、 话本小说情节艺术的范本——谈《计押番金鳗产祸》
二、 情感与道德的张力——谈《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三、 天长地久的信义之交——谈《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四、 为市井细民写心——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五、 平中见奇的为官之旅——谈《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六、 千年怨气一朝伸——谈《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七、 虚拟的历史公共空间——谈《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八、 衣冠暂解人间累——谈《薛录事鱼服证仙》
九、 生死两难的屈辱与抉择——谈《蔡瑞虹忍辱报仇》
十、 宁知钟爱缘何许——谈《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
十一、 心上人——谈《心坚金石传》及其流变
十二、 且寻且哭甘酸楚——谈描写王原寻父的三篇话本小说及“万里寻亲型”在清代的流变
十三、 从才子佳人到风尘知己——谈《七松园弄假成真》
十四、 一队夷齐下首阳——谈《首阳山叔齐变节》
十五、 戏梦人生——谈《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
十六、 因果报应的柔性化——谈《狭路逢》
十七、 “掘藏”的梦想与现实——谈《桂员外途穷忏悔》和《正交情》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
收起)
3 有用 史历黑 2019-05-16 18:51:19
体例雄心勃勃,水准好生失望。上编立意宏远,但落地过于基础,结论简单,存而不论者亦多;中编几近文献综述,爬梳铺叙有余,洞察新见不足;下编文本细读,除了《狭路逢》,没觉得说出什么微来,都是大面儿上的东西,文本横纵比读反而启发更多。论文编纂成集,难免重复,光冯梦龙改写柳永强暴周月仙就谈了不下三回,明代避讳反推版本断代法不见得靠谱谈了两回,地域特性如“樊楼”谈了两回,连《今古奇观》篇目都罗列了两回……西方... 体例雄心勃勃,水准好生失望。上编立意宏远,但落地过于基础,结论简单,存而不论者亦多;中编几近文献综述,爬梳铺叙有余,洞察新见不足;下编文本细读,除了《狭路逢》,没觉得说出什么微来,都是大面儿上的东西,文本横纵比读反而启发更多。论文编纂成集,难免重复,光冯梦龙改写柳永强暴周月仙就谈了不下三回,明代避讳反推版本断代法不见得靠谱谈了两回,地域特性如“樊楼”谈了两回,连《今古奇观》篇目都罗列了两回……西方叙事理论如“互文”“场景”用得较为浅显,虚张声势的意味更浓(当然叙事学本身的阐发能量也弱)。总而言之,这一本呈现的,主要是学术向、规矩但庸常的刘老师——说老实话,我对这样面目模糊的刘老师,兴趣非常不大。权当存了本资料汇编好了。 (展开)
0 有用 四夕林 2023-06-19 22:21:09 北京
可以一看,但论点四平八稳,亮眼之处不多。
0 有用 成西奴 2020-04-19 19:17:05
像是论文编纂而成,有许多单篇已发表的论文,所以不免有重复之处。最后一编是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是刘老师的长项,情节自有意义。还有值得关注之点是,话本中的引用诗歌未必没有文献价值,毕竟宋元话本的作者看到的定是宋本
0 有用 索芝麻麻麻 2019-11-27 21:27:39
难免有重出之处,总体说来有不少真知灼见。
0 有用 K 2022-01-13 02:10:55
几乎没用上,略着看的,不评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