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斯蒂芬·哈尔西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原作名: Quest For Power: European Imperialism and the Making of Chinese Statecraft
译者: 赵莹
出版年: 2018-4-1
页数: 400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8375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原作名: Quest For Power: European Imperialism and the Making of Chinese Statecraft
译者: 赵莹
出版年: 2018-4-1
页数: 400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83751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日记 (鎮長)
- 民族,族群与国家建构 (皇甫杰)
- 新思新书 (新思文化)
- 新思文化[THINKR](已出书目) (Yursler_林)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追寻富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Antonio Ko 2022-06-24 17:30:37
从比较视野来看,清朝确实没有完败,至少没有像文中提到的几个老大帝国那样崩溃解体,或是像南亚的小国那样彻底任人宰割。但是清朝赢了吗?似乎与日本相比,很难理直气壮地给出肯定的回答——作者强调不要过分夸大甲午战争的结果,这非常让人困惑:难道被日本打败不是一件当事人与后见者看来都十分震撼的事情吗?因此,清朝既不是完败,也不是大胜,那么说它是(惨)胜或是(惜)败,究竟修辞的意味还是历史实际的意味更浓?不论如... 从比较视野来看,清朝确实没有完败,至少没有像文中提到的几个老大帝国那样崩溃解体,或是像南亚的小国那样彻底任人宰割。但是清朝赢了吗?似乎与日本相比,很难理直气壮地给出肯定的回答——作者强调不要过分夸大甲午战争的结果,这非常让人困惑:难道被日本打败不是一件当事人与后见者看来都十分震撼的事情吗?因此,清朝既不是完败,也不是大胜,那么说它是(惨)胜或是(惜)败,究竟修辞的意味还是历史实际的意味更浓?不论如何,这种世界史的视野是有趣的,但作者似乎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完全遗忘了开头摆出的比较视野,开始专注于中国的单一视角,从而使得主体部分的论述偏向于对洋务与新政中某些举措的介绍,缺乏足够的深度。 (展开)
0 有用 三角枫 2022-11-04 11:11:31 广东
理论过于简单,分析深度欠缺,对于史料的运用略有些偏颇,显得很肤浅、表面化。
1 有用 菲利普 2020-12-16 01:48:17
乏善可陈。
0 有用 朱棣 2022-04-05 07:25:22
一种视角,不过作者显然对中国悠久的历史缺乏了解。财政军事国家不一直是我们的组织架构吗?
0 有用 蜓飞 2022-06-20 22:40:38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正如作者支出,我们现在说历史、研究历史,无非就是在“旧事重提”或“另辟蹊径”,本书无疑是后者。 看完后最大的收获是,要尝试去用联系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将自身的视野跳脱到当时的全球格局之中。 本书也有不少让人难以赞同的观点。其中,最大的分歧是,如果判定中国(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国)就已经建立了“财政-军事国家”?其标准应该如何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