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国地主制经济基本特征 1
二、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封建社会历史分期问题 6
三、各个历史时期宗法宗族制发展变化问题 11
四、各个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反封建问题 14
五、农民生产积极性及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 18
六、商品经济与地主制经济的密切联系问题 21
七、地主制经济与雇佣关系的变化及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等问题 27
八、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 35
九、余论 38
上编 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地主制经济过渡 41
第一章 西周领主制经济的发展 41
第一节 经济关系是论证古代社会性质的基本指标 41
第二节 领主经济的发展 44
一、封建性在农民独立个体经营方面的反映 44
二、封建性在助法—劳役地租方面的反映 48
三、封建性在生产劳动者社会地位方面的反映 52
第三节 等级政治结构和典型宗法制与封建领主制的直接联系 56
第二章 东周时期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经济过渡 59
第一节 过渡的进展历程 59
第二节 过渡与土地关系的变化 64
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4
二、旧贵族类型地主的发展与削弱 67
三、新兴官僚军功类型地主的兴起和发展 73
四、自耕农的发展与庶民地主的萌生 77
第三节 过渡与等级、阶级关系的变化及个体农民经济独立性加强 80
一、贵贱等级关系趋向削弱 80
二、阶级矛盾突出及个体经济独立性加强 86
下编 地主制经济发展与变化 95
第三章 地主制经济初步发展与逆转倒退(秦汉—南北朝) 95
第一节 秦至西汉正常发展初期的地主制经济 95
一、农民所有制占较大比重 97
二、权贵地主的土地兼并与庶民类型地主的发展 100
三、国家对农民户及权贵豪族地主的严格控制 106
四、各类农民社会地位:身份基本自由、等级关系淡漠 110
五、农民经济条件改善,市场联系密切 116
第二节 东汉至三国时期地主制经济畸形化的发展过程 125
一、西汉中后期土地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125
二、权贵豪族地主对土地产权的兼并垄断 128
三、地权与政权的紧密结合及权贵地主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136
四、封建等级关系加深与农民社会地位下降 141
五、简短结论 147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地主制经济畸形状态典型化 149
一、具有时代特色的政治体制与宗法宗族制 149
二、世族强宗类型大地主的发展变化 160
三、社会等级关系加深与农民依附关系强化 173
第四节 结束语 192
第四章 地主制经济摆脱畸形状态恢复正常运转(隋唐时期) 195
第一节 隋至唐朝前期世族地主制向庶族地主制过渡 195
一、由隋文帝至唐太宗时期对旧世族所采行的抑制政策及措施 195
二、武曌执政时期对新旧门阀权限的进一步抑制改革 198
三、世族地主制向庶族地主制过渡 201
第二节 地主制经济恢复正常运转在税制改革方面的体现 204
一、隋唐均田制与农民占地悬殊 204
二、租庸调征派苛重与农民逃亡 208
三、唐中期租庸调制向两税法过渡 211
第三节 地主制经济恢复正常运转在土地买卖及庶族地主发展方面的反映 215
一、土地买卖频繁与土地兼并 215
二、各种类型庶族地主的发展 218
第四节 地主制经济恢复正常运转在农民社会地位变化方面的反映 223
一、租佃农队伍扩大与社会地位上升 223
二、自耕农相对减少与人身更多自由 228
第五节 结束语 233
第五章 地主制经济进一步发展(两宋时期) 238
第一节 北宋时期有利于地主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38
一、维护农民土地产权 239
二、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243
第二节 北宋时期农民阶级构成的变化及自耕农发展扩大 249
一、自耕农阶层逐渐扩大 249
二、自耕农在各类民户中所占比重 251
三、自耕农占地规模 257
第三节 北宋时期地主阶级构成变化与庶民地主发展 262
一、地权分配基本情况及有关土地兼并集中的议论 262
二、权贵强宗地主持续及寺院地主的扩张 263
三、庶民及商人地主的发展 267
第四节 南宋时期封建土地关系的逆转 272
一、权贵官僚类型地主权势嚣张与土地兼并 272
二、农民小土地所有制趋向萎缩 281
第五节 农民阶级社会地位及等级关系的变化 289
一、北宋时期自耕农获得较多自由 289
二、北宋时期租佃关系的变化 292
三、南宋时期封建等级关系逆转及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301
第六章 地主制经济的逆转(元朝)——权贵地主膨胀与农民社会地位下降 308
第一节 维护特权地主权益的蒙汉权贵联合的政治体制 308
第二节 权贵、官僚及寺院等特权地主的扩张 309
一、新兴权贵、官僚地主的形成 309
二、寺院特权地主的扩张 313
三、南方旧有权势强宗地主的持续 315
第三节 特权地主干预侵蚀与赋役制紊乱 317
一、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赋役制 317
二、地主侵隐土地赋税与经理改革政策的失败 321
第四节 农民阶级社会地位下降、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324
一、特权地主扩张是农民阶级社会地位下降的关键 324
二、自耕农社会地位下降 325
三、租佃农丧失更多人身自由 327
第七章 土地关系的松解及资本主义萌生,地主制经济高度发展(明清时期) 335
第一节 明清时代地权分配变化 336
一、国有土地的削弱 336
二、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 353
三、土地股份所有制的分配形成 358
四、民田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占地消长 389
第二节 土地买卖向自由化趋势发展 438
一、土地买卖限制放宽,以及“先尽亲邻”,习俗松解 438
二、土地买卖中宗法宗族关系松弛 441
三、土地商品化加深 451
第三节 赋役制度改革与封建关系削弱 471
一、“一条鞭法”与“摊丁入地”出台 471
二、赋役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478
三、赋役改革促进人身依附关系的松解 488
第四节 庶民地主的发展 490
一、缙绅地主的衰落 490
二、庶民地主的发展 496
三、庶民地主发展对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 508
第五节 民田地主与生产劳动者相互关系及地租形态变化 516
一、民田地主与生产劳动者相互关系的变化 516
二、租佃制度的变化 552
三、一田多主制下经营者关系的变化 581
第六节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 586
一、判断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准是什么 589
二、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过程及发展道路 596
三、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又不发展原因探讨 603
后记 610
· · · · · · (
收起)
0 有用 Ryan 2022-01-18 22:05:27
偏向于历史书
0 有用 Canicularis 2021-10-05 16:35:19
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即是国家财政收入从实物转向金钱的变迁,当一套建立在货币之上的财政制度建立后,国家便不再需要费心费力的去直接掌控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