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为“陈乐民作品新编”之一种,收录了作者晚年对往事与师友的追忆性文字以及病中日记、思想札记等,分为“故人难聚”“陋室遗篇”“病隙杂记”三辑。
上辑回忆了作者人生不同阶段的师友故旧,如陈翰笙、李一氓、吴达元、张芝联、董乐山、范用、王世襄、蔡仲德等。他们多已辞世,作者于含蓄平淡的追怀中寄寓浓情。中辑收入了作者回忆往事的随笔,包括部分从未结集的散篇及手稿。下辑则以信件、日记的形式呈现了作者写于病隙的思想札记。
作者不为老病所困,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头脑清晰,笔耕不辍。其晚年之作,多以短文呈现,行云流水,读来格外亲切。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20世纪的欧洲》、《欧洲文明十五讲》、《莱布尼茨读本》、《徜徉集》、《启蒙札记》、《对话欧洲》等。
很喜欢看学者老年写的散文,言辞恳切又诸多趣事。故人难聚一辑中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名人伟人鲜活的一面,璧如周总理“每事问”一则,真的感受到“被烤糊了”的紧张;陋室遗篇一辑中看到的是更可爱的陈乐民先生。(国际外交真的都好厉害,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
治“西学”者不谙“国学”,则漂浮无根;治“国学”而不懂“西学”,则眼界不开。文化割弃了传统,是贫瘠的文化。
于含蓄平淡的追怀中寄寓浓情,以碎言片语记录流云般的思想灵光
零散的札记、笔记、随笔、日记,很好读。陈先生认为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本正经书:《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和《欧洲文明的进程》,别的都是赝品、次品。其实,先生太自谦了。就拿这本小书为例,体量不大,篇幅不长,看似普通,道理也都是常识,虽然没有特别强烈的智识上的刺激,但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和这生活的世界,还有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上的熏陶。
先生虽没有最高的学术造诣,却有一颗为学问最本真的心。
> 更多书评 1篇
> 2人在读
> 14人读过
> 36人想读
订阅关于山高水远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Primadonna 2023-09-09 14:18:49 湖南
很喜欢看学者老年写的散文,言辞恳切又诸多趣事。故人难聚一辑中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名人伟人鲜活的一面,璧如周总理“每事问”一则,真的感受到“被烤糊了”的紧张;陋室遗篇一辑中看到的是更可爱的陈乐民先生。(国际外交真的都好厉害,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
0 有用 Eldorado 2024-11-28 20:39:50 江苏
治“西学”者不谙“国学”,则漂浮无根;治“国学”而不懂“西学”,则眼界不开。文化割弃了传统,是贫瘠的文化。
1 有用 樗下之龟 2020-12-24 21:51:38
于含蓄平淡的追怀中寄寓浓情,以碎言片语记录流云般的思想灵光
3 有用 🍃🍊 2022-05-13 00:44:03
零散的札记、笔记、随笔、日记,很好读。陈先生认为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本正经书:《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和《欧洲文明的进程》,别的都是赝品、次品。其实,先生太自谦了。就拿这本小书为例,体量不大,篇幅不长,看似普通,道理也都是常识,虽然没有特别强烈的智识上的刺激,但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和这生活的世界,还有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上的熏陶。
2 有用 悟庸-Luck 2021-05-21 14:55:21
先生虽没有最高的学术造诣,却有一颗为学问最本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