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
一印度近现代哲学史的分期(1)
二印度近现代哲学的思想渊源(5)
三印度近现代哲学的思想特点(8)
四研究印度近现代哲学的意义(11)
第一篇近代宗教改革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印度近代哲学产生的时代(17)
一西方殖民者对印度的入侵(17)
二印度近代宗教改革运动(20)
三宗教改革对社会的影响(26)
四印度近代哲学的特点(30)
第二章罗姆莫罕·罗易的哲学与改革思想(36)
一倡导改革的一生(36)
二复兴吠檀多不二论哲学(38)
三批判宗教愚昧,提倡理性主义(45)
四社会改革思想(49)
第三章德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自然神论(54)
一吠檀多哲学与自然神论的结合(55)
二道德伦理思想(60)
三温和的改革思想(63)
第四章凯沙布·钱德拉·森的“新天道”思想(66)
一宗教改革观(67)
二新天道教(73)
第五章达耶难陀的哲学与改革思想(77)
一以吠陀为中心的新经典主义(78)
二宗教改革思想(83)
三社会改革思想(89)
第六章罗摩克里希那的“人类宗教”说(93)
一革新传统吠檀多(94)
二“人类宗教”说(98)
三道德伦理思想(101)
第七章斯瓦米·维韦卡南达的新吠檀多哲学(108)
一致力吠檀多改革的一生(108)
二创立新吠檀多哲学体系(112)
三关于人的学说(120)
四瑜伽的道路(123)
五“普遍宗教”的学说(127)
六社会改革与民族主义理论(134)
第八章阿贝德南达的“万能的吠檀多”(143)
一“万能的吠檀多”(144)
二吠檀多是“哲学与宗教的统一”(146)
三吠檀多是“哲学与科学的统一”(149)
四“证悟自我”是吠檀多的基本特征(152)
第九章赛义德·阿赫默德·汗的哲学与民族主义(157)
一近代伊斯兰教改革运动(158)
二用现代思想解释伊斯兰教义(162)
三民族主义思想(167)
四教育思想(173)
第二篇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哲学
第十章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社会思想斗争(179)
一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历程(179)
二社会矛盾与思想斗争(182)
三民族运动时期哲学的三种类型(187)
第十一章罗纳德的哲学与改革思想(191)
一理性有神论(192)
二自由政治观(195)
三社会改革思想(198)
第十二章提拉克的“行动哲学”与民族主义(206)
一倡导“行动哲学”(207)
二用传统哲学概念论证“自治”(213)
三民族主义理论(216)
第十三章甘地的哲学与“非暴力”学说(222)
一“真理—神”一元论(224)
二“非暴力”学说(230)
三真理与非暴力的关系(234)
四“坚持真理”学说(236)
五道德伦理学说(240)
第十四章诗人泰戈尔的哲学与“普遍和谐”思想(251)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253)
二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256)
三人类的命运(261)
四乐观的人生态度(263)
五“人的宗教”学说(267)
第十五章奥罗宾多的哲学与“人类统一”的理想(271)
一早期的“精神民族主义”(273)
二“整体吠檀多”学说(276)
三“整体瑜伽”学说(287)
四社会进化论(290)
五“人类统一”的理想(295)
第十六章伊克巴尔的哲学与民族主义(303)
一“自我”的哲学(304)
二“完人”的学说(310)
三社会政治思想(312)
四民族主义思想(316)
第十七章薄泰恰里耶的哲学(320)
一哲学与科学的区分(321)
二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326)
三否定的方法是其哲学的核心(330)
四“绝对”的三种选择形式(334)
第十八章薄伽万·达斯的哲学(337)
一关于“自我”的科学(338)
二“心理学”的三个组成部分(341)
三人生的最终目的(345)
第三篇印度独立之后的哲学
第十九章独立后印度的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斗争(351)
一独立后政治经济的变革(351)
二社会的矛盾与冲突(354)
三意识形态斗争与哲学的发展(357)
第二十章尼赫鲁的哲学与民主学说(362)
一哲学必须为社会现实服务(363)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367)
三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377)
四倡导“综合哲学”(383)
五民主学说(387)
第二十一章拉达克里希南的哲学与“精神宗教”(400)
一沟通东西方哲学的一生(401)
二综合吠檀多不二论与绝对唯心论(406)
三哲学是行动的指南(412)
四“普遍解脱”的人生观(414)
五普遍之爱的“精神宗教”(416)
第二十二章拉哲的“绝对唯心主义”(421)
一哲学是生活的指南(422)
二以“绝对”取代梵(425)
三揭示人的内在本性(427)
第二十三章兰伽纳塔南达的“综合的永恒达摩”(432)
一什么是“综合的永恒达摩”(433)
二宗教与科学的结合(437)
三促进人的完善是理论的核心(443)
第二十四章乌帕迪雅耶的“达摩之治”(448)
一实行“达摩之治”的必要性(449)
二用现代思想解释“达摩”(451)
三如何实现“达摩之治”(454)
第二十五章吉纳那南达的“哲学的宗教”(456)
一何谓“哲学的宗教”(457)
二“绝对”与对“绝对”的认识(461)
三哲学、宗教与科学的统一(465)
第二十六章马哈德万的“吠檀多价值论”(469)
一“吠檀多价值论”的产生(470)
二宗教的价值(472)
三道德的价值(475)
第二十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印度(481)
一对古代印度哲学的研究(482)
二对印度近现代思想的研究(486)
三最杰出代表——恰托巴底亚耶(490)
第二十八章现代西方哲学在印度(498)
一语言分析哲学(498)
二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501)
三激进的人道主义(505)
第二十九章印度现代哲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510)
一印度现代哲学的基本特点(511)
二印度现代哲学的发展趋势(518)
参考书目(522)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