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国/民/性研究 (🦉的瓦涅密)
- 夢餘說夢 (豆汁焦圈)
- 202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选 (豆友12315)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3 (普照)
- 书单|2023年前3季度新书 (如峻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2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戏台与相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伯凌 2023-07-20 09:50:37 山西
看名字以为是历史学专著,但其实是分植物、交通、生态与人群四部分,以人类学视角分析美国《国家地理》中的中国西南形象。个人认为,全书对《国家地理》的文本分析并不多,更多还是理论运用;此外,作者提到《国家地理》有不少对中国西南的图像记录,但书中基本没有展示,若能有专章分析,想必会很有意义。
2 有用 Yaolinda 2023-06-27 10:01:33 北京
在《国家地理》的文本中重温中国西南丰富厚重的文化传统。值得称谓的是,作者没有对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厚此薄彼,视角相对公正。
4 有用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3-08-20 11:50:05 安徽
20世纪初某日,四川某集镇,戏台上正在进行像以往一样热闹的戏剧表演。台下坐满了来此观看的观众,原本望着演员的他们忽然扭头,齐刷刷地朝着身后同为观众的摄影师及其设备望去。一场有关东方与西方的早期“互看”就此定格。一方用相机搜寻异域稀奇之景观,一方对在地的周遭暂时失去了兴趣,背对演员、面向机器。这本书巧妙地以这个瞬间描述了两种文明相遇之初的基本样式。作者罗安平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早期拍摄的中国西南照... 20世纪初某日,四川某集镇,戏台上正在进行像以往一样热闹的戏剧表演。台下坐满了来此观看的观众,原本望着演员的他们忽然扭头,齐刷刷地朝着身后同为观众的摄影师及其设备望去。一场有关东方与西方的早期“互看”就此定格。一方用相机搜寻异域稀奇之景观,一方对在地的周遭暂时失去了兴趣,背对演员、面向机器。这本书巧妙地以这个瞬间描述了两种文明相遇之初的基本样式。作者罗安平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早期拍摄的中国西南照片开展了跨文化、跨社会和跨学科的反思性探究,去理解也去检视了来这片土地的博物学家、植物学家和探险家如何表述“中国西南”,并用她的历史意识为我们呈现了其局限,以及“被看”“互看”的问题、转换和它的未来。 (展开)
0 有用 MajorTangerine 2023-09-24 19:26:42 北京
论文堆叠出的一本书,个人认为没有探讨出什么,对科普还是不错。松树林里对杜鹃花道啊,我以为本书会仔细写西南,而不是景观堆叠景观,让书也变作了景观。值得一提,百年前都西方人想深入了解西南腹地便发出感叹,行路艰难,几乎没有路的丛林冒险。
0 有用 韧勉 2023-09-02 20:49:23 北京
本书作者罗安平选取美国《国家地理》自1888年创刊至2020年发表中国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文章,自然地理层面,谈及丰富地貌环境、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人文地理层面探讨了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各国探险家来华采集与移栽植物样本,猎捕各种珍稀动物,例如大熊猫等。书中也记述了茶马古道上的藤条桥,反映了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善于利用有限经济条件改造世界的历史细节,有丰富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