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卡罗琳·韦伯(Caroline Weber)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索·恩
原作名: Queen of Fashion: What Marie Antoinette Wore to the Revolution
译者: 马睿
出版年: 2024-5
页数: 504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索 • 恩(Thorn Bird)
ISBN: 9787522828145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索·恩
原作名: Queen of Fashion: What Marie Antoinette Wore to the Revolution
译者: 马睿
出版年: 2024-5
页数: 504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索 • 恩(Thorn Bird)
ISBN: 9787522828145
内容简介 · · · · · ·
与其他绝大多数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记不同,本书作者卡罗琳·韦伯独辟蹊径,从服装政治的角度,追溯了玛丽从14岁踏上法国国土直至38岁被革命者处决的人生历程,同时也从这个独特视角重述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及过程。在作者看来,基于王室子嗣传承、法国上下对奥地利的怀疑、法国内部政治斗争等原因,玛丽孤独无助。正式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服装、头饰、珠宝这些代表时尚的“外在”成为玛丽显示甚至是据此抓住权力的象征。因此,她不仅引领了当时法国的时尚,而且冲击了当时法国乃至欧洲在服饰乃至礼仪上的保守落后。但是,她对时尚的追求花费不菲,再加上她的“奥地利丫头”的身份,她的这种时尚追求反而使她成为众矢之的,并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性结局。
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的创作者
· · · · · ·
-
马睿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美]卡罗琳·韦伯(Caroline Weber),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法语和比较文学副教授,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执教,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天鹅之舞:普鲁斯特的公爵夫人与世纪末的巴黎》。她目前住在曼哈顿。
译者简介
马睿,文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拥有20多年专业翻译经验,曾长期为主要国际机构和商业公司担任译员和术语编辑,在翻译技术和术语标准化国际合作中担任重要协调角色,出版过多部中英文译著。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签约译员。
目录 · · · · · ·
序言 潘多拉的盒子 / 012
一丝不挂 / 028
紧裹胸衣 / 058
像男人一样策马驰骋 / 092
高发耸立 / 116
田园生活 / 161
怒发冲冠 / 202
革命新装 / 238
本色 / 272
黑色 / 306
白色 / 343
后记 时尚受害者 / 346
· · · · · · (收起)
一丝不挂 / 028
紧裹胸衣 / 058
像男人一样策马驰骋 / 092
高发耸立 / 116
田园生活 / 161
怒发冲冠 / 202
革命新装 / 238
本色 / 272
黑色 / 306
白色 / 343
后记 时尚受害者 / 34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尽管她在政治上很敏锐,但玛丽.泰莉莎没有领会到王妃突然地、全身心地喜欢狩猎,实际上可能代表着在宫中获得一种别样的“成功的砝码”的努力——这种努力所接受和体现的标准与传统派定给波旁王室之妻的生育功能,没有一丝一毫联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骑马若男 -
作为对巴黎服装市场的规范变化的回应,在十八世纪最后三十年,时装商人,女性时装商人,开始显现为巴黎时装业的一支主力军。 另一位历史学家克莱尔.哈鲁.克劳斯顿就这一时刻写到,“个人品味、选择与奢望的种种元素进入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服装。尤其是,女人开始在服装与饰物上花钱多至她们丈夫的两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高发髻的运程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索 • 恩(Thorn Bird)(共121册),
这套丛书还有
《向和平宣战》《百年启蒙》《血与铁》《世俗启蒙》《反战之战》
等
。
喜欢读"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的人也喜欢 · · · · · ·
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读《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认识这本书,源于一个偶然。读了简介,觉得无论是从文笔上,还是从故事的趣味上,都很不错,遂决定读完。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半月。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娱乐性的,是一部杰出的、不折不扣的扛鼎之作。卡罗琳•韦伯通过穷尽极致的细节描写、考究的资料、恰当地引... (展开)
“男子可以用许多方式表达自己,而女子只能用衣服和帽子”
玛丽·安托瓦内特对于当时时尚的影响力广为人知,很多人认为她对时尚的沉迷是一种轻浮,逃避,甚至不负责的表现(再次点名某奥地利作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这样,但是放在当时的视角之下不然。在18世纪,一名女子,尤其是像安托瓦内特这样地位显赫的人,其美貌与穿着...
(展开)

百分之百被人夸的女人我不知道,被说风凉话的女生。。。。一定巨好看!
路上读书解读: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在这场革命中,路易十六懦弱无能的缺点暴露无遗,被革命者送上了断头台。在断头台上,路易十六发表了一通演说,表示自己是无辜的,只希望能以自己的死来平息人民的怒火,从此不再有杀戮。但路易十六不知道的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
(展开)

#2018·阅读记#81《罪与美: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
这本书是著名的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自传。 出生于奥地利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奥地利女王的女儿, 14岁时嫁给法国的路易16世王储成为太子妃, 19岁成为路易16世国王的王后。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法国史上标签最多的女人。 她是最美丽的王后, 也是最奢靡...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商务印书馆 (2013)8.1分 108人读过
-
Henry Holt and Co. (2006)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八旗文化 (2015)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Picador (200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4(续) (普照)
- 法兰西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索·恩(THORN BIRD)丛书(已出版书目) (Yursler_林)
- 世界史要读的 (提丰)
- 法国相关(自用) (tkkkum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9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回到黑格尔 2024-08-14 08:04:48 陕西
很好的背景资料参考
2 有用 Little Red 2024-05-13 18:08:26 荷兰
读过英文原版,非常详实有趣的一本传记,角度选的也很好,时尚造就了玛丽·安托瓦内特,也毁了她。身为王后,她的衣着不仅仅只是烘托美貌和气质,也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与意义,是其在宫廷与法革期间立足的武器。然而,这一武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其把控,被人曲解而强加于其之上(例如“王后长袍“)。她将自己本身,而非她的衣着塑造为了一个典型的形象。这一形象的影响不仅限于路易十六时期,也延续至法革期间,乃至其死后。
1 有用 腹笥祎妧 2025-02-14 19:34:59 河北
这本书写的很好,史料充分,角度新奇,且写作内容不疾不徐张弛有度。我对Antoinette的评价只能说是生不逢时,拥有良好教养的奥地利公主,不乏勇气的宫廷反叛者,却也拥有她自有的眼光局限性。 她是君主制的产物,必然会死在共和制的刀下 所幸,作为卡佩遗孀的日子没有那么漫长,在人生最后时段被欺辱依然没有丧失尊严,在刽子手的刀下依然没有丧失勇气。这样一位女性已然值得我的尊重。 当然这仅限于作为一个21世纪... 这本书写的很好,史料充分,角度新奇,且写作内容不疾不徐张弛有度。我对Antoinette的评价只能说是生不逢时,拥有良好教养的奥地利公主,不乏勇气的宫廷反叛者,却也拥有她自有的眼光局限性。 她是君主制的产物,必然会死在共和制的刀下 所幸,作为卡佩遗孀的日子没有那么漫长,在人生最后时段被欺辱依然没有丧失尊严,在刽子手的刀下依然没有丧失勇气。这样一位女性已然值得我的尊重。 当然这仅限于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对于历史的回望,18世纪的悲惨法国民众一定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她,但在她走向断头台的路上他们依然给予了她最后的尊重 (展开)
0 有用 翡翠樱 2024-06-03 17:15:36 浙江
用现在的话来讲,玛丽就是属于中了消费主义陷阱的人,只是她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她的行为与政治和国家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服装时尚和历史的内容联系还是有点断层(不确定是不是翻译的关系),想来也正常,本来就是有联系但联系并不那么紧密的两个元素,不难读
0 有用 451½°F™ 2024-09-25 23:01:44 上海
安托瓦内特由于自身与环境的因素,事实上成为最早影响历史进程的「女性意志觉醒者」——这似乎也是后代传记者对其大为同情的因素之一,而「女性意志觉醒者」本质上也是摧毁男权社会的,也势必会被污名化——特别是「末代王妃」这种让直男癌臆想又兴奋的概念。而对于安托瓦内特的「时尚化」则是属于这个消费主义时代意外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