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周馥》所收,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周景良先生的《周馥一生》。景良先生是周馥的曾孙,周叔弢先生的哲嗣,1950年自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是年秋再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3年提前毕业,由组织分配,到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56~1962年被选派留学苏联,归国后仍回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周馥一生》是景良先生退休后的撰作,2005年前后即已写好,2009年上半年连载于《传记文学》第1~7期。这是景良先生读曾祖周馥生平传记资料的一个读书笔记,于周馥生平关节大事,一生行藏,交待綦详,辨析靡遗,极具识见,非浮泛为言。此也是目前为止,关于周馥生平、行事最详实、最具前沿性的一篇研究性撰作。
第二部分所收,分为《国史列传·周馥本事》、马其昶《清授光禄大夫陆军部尚书两广总督周悫慎公神道碑文》、周学熙等所撰《清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头品顶戴陆军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两广总督予谥悫慎先考玉山府君行状》,及周馥生前自定《自著年谱》、《醇亲王巡阅海防日记》。这是关于周馥生平、一生行事最基础性的传记性资料,可与景良先生文相辅阅读。此部分由孟繁之先生据民国十一年(1922年)孟春秋浦周氏校刻本《周悫慎公全集》校点整理。《年谱》部分,同时参以宣统二年(1910年)《建德纸坑山周氏宗谱》,个别处略作注释,补苴说明。校点凡例,校正字以( )标注,增补字以〔 〕标识,衍字一仍其旧,不校校之。
第三部分《周景良谈建德周家》,是2013年冬,景良先生接受《上海书评》记者郑诗亮先生访谈,整理而成的文章。此文最初发表在《上海书评》2013年12月29日第1~5版。此文对于建德周氏家族史,周馥及周馥以下建德周氏家族脉络、代表性人物、父祖兄弟姐妹情况、家族风尚、子弟教育、儿时见闻等等方面,所谈甚为详备,可与《周馥一生》相表里。当日《上海书评》刊发此文,文前曾有编者按语:“安徽建德周家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特殊影响的望族。第一代周馥是清末蜚声一时的封疆大吏;第二代中,近代工业、教育先驱与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允推杰出代表;第三代中,周叔弢为实业家及古籍收藏家,周叔迦为佛学家,周明达为数学家;到了第四代,更出了周震良、周煦良、周炜良、周一良、周珏良、周艮良、周杲良、周以良、周治良、周景良等著名学者、教授。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周景良是周叔弢的幼子,由他讲述的周家的故事,点点滴滴,都是近代史大江大河卷起的波浪。”故此次汇集周馥传记资料,景良先生此次访谈,一并收录在此。
对于周馥在晚清历史上的贡献,长期以来关注及研究并不多。其原因,一方面受晚清以来清流派历史叙述的影响,对于李鸿章及周馥这些人的贡献,统统视为浊流,偏狭性、泛论性议论较多,专门性研究不足;另一方面,即使专门研究洋务运动史、北洋海防史,及晚清地方史的学者(如研究晚清直隶),也因为周馥的贡献泰半笼罩在李鸿章的光环之下,故而关注亦不够。近年学界研究风气稍转,相信这一部书的出版,对于周馥个人的研究,及淮军史、洋务运动史、北洋海防史、甲午战争史、庚子事变、山东新政诸领域的深入研究,都可起到引导性及辅助性的作用。
1 有用 宋希於 2015-09-29 10:10:21
内容丰富,资料性与可读性皆强。9月26日请景老和编者孟繁之老师签名留念。
1 有用 懒得起名 2022-09-29 12:09:59 江苏
年谱和巡阅日记有用。前面的部分文字不大通。
1 有用 即昊 2021-05-24 14:10:52
作者周景良的父亲是周叔弢,弢翁是李鸿章幕僚周馥的长子周学海之子,家族中读书的传统十分深厚。弢翁的十个孩子各有特色,例如他的长子周一良(周景良的大哥)就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周景良写这本书,也可以说是继承了家学。他虽然是自然科学家,却毕生热爱历史与哲学。他为曾祖父写传记,并不是以一种夸耀的态度,而是悉心爬梳史料,不回避批评的言论。书末还附有周馥在去世前六年为自己写下的年表,脚注中还对照了他在《负暄闲语》... 作者周景良的父亲是周叔弢,弢翁是李鸿章幕僚周馥的长子周学海之子,家族中读书的传统十分深厚。弢翁的十个孩子各有特色,例如他的长子周一良(周景良的大哥)就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周景良写这本书,也可以说是继承了家学。他虽然是自然科学家,却毕生热爱历史与哲学。他为曾祖父写传记,并不是以一种夸耀的态度,而是悉心爬梳史料,不回避批评的言论。书末还附有周馥在去世前六年为自己写下的年表,脚注中还对照了他在《负暄闲语》中的相关段落,可借其自述感受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回望,关于太平军走过安徽的场面,以及自己为李鸿章奔走的过程,都很值得一读。 (展开)
0 有用 李在宥 2022-01-05 01:36:06
作为非历史专业有如此家传实在难能可贵。 提示良多,有两处最值得关注:(1)叙周馥与袁世凯关系;(2)叙周家诸人,例如医学一线:周馥抚鲁有中西医院,子周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周叔弢将其捐至天津医学院,即北洋海军天津总医院后续。另启功、石泉诸前辈与周家颇有关系,可等白天清醒再读一遍。 p16提到周馥不撰写有《东征日记》(甲午时总理前敌营务处)、《海军章程奏议》,遗稿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