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彭信威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金融学家和货币史学家。《中国货币史》是其数十年专研的心血之作,也是中国货币史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该著考订精详,分疏清晰,论断准确,体系完整,是了解中国货币史的必读之书,自问世以来即广受学界好评。
--------------------------------------------------
★ 了解中国货币的必读书,长销不衰的经典之作。
货币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一环,理解货币的更替,解读中国历代经济兴衰。作者彭信威教授,是中国货币史研究界泰斗,曾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上海经济调查所副主任兼《社会经济》月刊总编辑。曾以驻美特派记者身份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精通英、俄、日、法、德等多国语言。他的心血之作《中国货币史》将古钱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并重点关注了货币制度与购买力的变化。史料详实,视野宽广,脉络清晰,行文流畅,勾...
彭信威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金融学家和货币史学家。《中国货币史》是其数十年专研的心血之作,也是中国货币史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该著考订精详,分疏清晰,论断准确,体系完整,是了解中国货币史的必读之书,自问世以来即广受学界好评。
--------------------------------------------------
★ 了解中国货币的必读书,长销不衰的经典之作。
货币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一环,理解货币的更替,解读中国历代经济兴衰。作者彭信威教授,是中国货币史研究界泰斗,曾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上海经济调查所副主任兼《社会经济》月刊总编辑。曾以驻美特派记者身份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精通英、俄、日、法、德等多国语言。他的心血之作《中国货币史》将古钱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并重点关注了货币制度与购买力的变化。史料详实,视野宽广,脉络清晰,行文流畅,勾勒了中国经济史的演变,呈现出中华独特而悠久的货币文化。
★ 简体字新版面世,更流畅的阅读体验。
★ 收录122页古钱币实物图,珍贵历史资料直观呈现,纵览中国经济风云。
中国货币史的创作者
· · · · · ·
-
彭信威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彭信威(1907—1967),江西安福人。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民国时期在政府机关、银行、大学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货币史》《战后世界金融》《银行学》《各国预算制度》等。其代表作《中国货币史》是我国第一部最丰富详实的货币史,自问世以来即成为这一领域最权威著作,迄今无出其右。
目录 · · · · · ·
三版序
序言
第一章 货币的发生
第一节 货币经济的萌芽
一、产生货币的社会背景
二、殷周时代的贝和铜
三、贝的种类及其来源
第二节 货币经济的确立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二、黄金和金币
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币制
四、货币经济确立后的影响
第三节 货币理论
第四节 信用的发生
第二章 两汉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钱币
二、三国时的钱币
三、金银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楚汉战争所引起的货币减重
二、武帝时匈奴战争所引起的货币贬值
三、王莽时的货币贬值
四、东汉的币值
五、两汉物价小结
六、三国时期的货币贬值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
第四节 信用
第三章 晋到隋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钱币
二、金银
三、谷帛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两晋的币值
二、宋齐币值的变动
三、梁陈币值的变动
四、北朝的币值
五、隋的币值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钱币学的产生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第四章 唐代的货币
第一节货币制度
一、钱币
二、五代十国的钱币
三、绢帛
四、金银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盛唐钱币的购买力
二、安史之乱与通货贬值
三、贞元元和间的通货回缩
四、晚唐五代的币值
五、唐代物价小结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
三、钱币学
第四节 信用与信用机关
一、商业的发达与长安金融市场之产生
二、放款
三、存款
四、生金银买卖
五、汇兑的产生
下册
第五章 两宋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钱币
二、金银和金银钱
三、纸币的产生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北宋初年的币值
二、熙丰年间的币值
三、崇观年间币值的下跌
四、金人进军中原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五、南宋会子的膨胀
六、白银的购买力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
三、钱币学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第六章 金元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辽的钱币
二、西夏的钱币
三、金人的币制
四、元代的币制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金人的通货膨胀
二、元初中统钞的膨胀
三、至元钞的贬值
四、元末至正钞的贬值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
三、钱币学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第七章 明代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纸币
二、钱币
三、白银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大明宝钞的膨胀
二、万历以前铜钱的购买力
三、晚明的铜钱贬值
四、白银的购买力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货币史和钱币学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一、高利贷和典当业
二、钱庄的兴起
第八章 清代的货币
第一节 货币制度
一、制钱
二、太平天国的钱币
三、清末的钱制改革
四、白银和银币
五、钞票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一、清初钱价的波动
二、太平天国革命时清朝政府的通货贬值
三、清末币值的变动
四、白银的购买力
五、黄金的购买力
六、清末的货币数量
第三节 货币研究
一、货币理论
二、晚清的货币思想和币制改革运动
三、货币史
四、钱币学的发展
第四节 信用机关
一、银铺和典当业
二、钱庄和银号
三、票号的兴衰
四、银行的兴起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外国方面,有人以为原始社会的人,以贝売象征婴儿出生的门户,把它看作生命的源泉,大家穿戴在身上,作为一种吉利的护符。甚至以为可以助产和使妇人多产。有时用以伴葬,使死者获得新的生命力2。这一种解释,是很有见地的。中国一直到现代,货贝还是被有些人看作避邪品,绍兴一带称之为“鬼见怕”,小儿戴在手腕上。中国发掘的古贝,只有齿纹的一边完整,背面或则完全磨平,至少也有一穿孔,而贝壳正以背面最为美观,如果不是有象征作用,就不应损坏它的美点。所以有人以为中国的古贝中,若单是背面有一穿孔,就是作货币用,如果背面磨平,那就是作装饰品。我对这一点,还不能赞同。背面磨损的大小。可能是各地习惯不同的关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殷周时代的贝和铜 -
清代由於考證學的盛行,學者不大喜歡著作,而喜作劄記式的文章。這種文章什麼都談,常常有涉及貨幣史的,如顧炎武(公元1613-1682)的《日知錄》和趙翼(公元1727-1814)的《廿二史劄記》。這兩人利用一些歷史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比起明人的空疎來,確實前進了一。然而樸學家的缺點在於支離破碎,缺乏整體觀念,不能探求到問題的本質。而且就是從資料方面來看,也不能說是蒐集得詳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清代的货币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货币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货币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清代經濟史論文集(一) 9.4
-
- 货币制度的世界史 8.3
-
- 边镇粮饷 8.1
-
- 中国农业的发展 8.8
-
-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 8.4
-
- 从交易到市场 8.3
-
- 宋金元货币史研究 8.9
-
- 币制兴衰四百年 8.8
-
- 市场如何形成 7.6
中国货币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钱啊钱,真的只是用来买东西的那些个“家伙”吗

信用的发生 ——《中国货币史》,穿越必备财政指南

货币,一种贪婪或恐惧的算法

押韵180行: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总结180行

货币史中的经济史,经济史中的中国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货币史》是我国现代著名金融学家、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历经十多年研究的心血之作,也是中国货币史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扛鼎之作。该书考订精详,分疏清晰,体系完整,自问世以来即广受学界好评,自1954年由群联出版社出版后,便备受学界和广大读者推崇。 货币史是历史不可或... (展开)
难以逾越的中国货币史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9.3分 146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9.5分 221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9.0分 131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9.3分 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你值得拥有的书 (霖)
- 233 (Romantic奶嘴)
- 【追跡三代,鞭及秦汉】 (漆园吏玫)
- 书单 (蘅芜君)
- 预购书单 (听雨入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8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货币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李小涛 2025-03-23 15:45:34 四川
偏向客观记录,主观观点不明
1 有用 得浅 2021-01-01 21:20:34
当之无愧的巨著
1 有用 尊賢容衆 2021-06-29 20:19:49
历史学: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价格亲民,装帧平滑,繁转简的字似乎也没什么大错,内容自不必多说了。)
1 有用 猴子 2022-11-24 21:36:09 山东
严谨
1 有用 怂朗 2022-04-21 14:50:21
因为工作原因开始读货币史,这本书分朝代讲述的历史货币政策反而在另一个方面是我感触颇深:支配欲被支配,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 钱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冲击,虽然它是被人类创造出来的,但在很多时候其实它已经超出了人类自身的控制。有点像现在的许多高新科技,比如生物实验?总之,一旦突破口某个临界点,人类是被支配的哪一个。 它们之于人类将永远是“他者”,拥有一套自洽的运转体系。而这套体系,兴许... 因为工作原因开始读货币史,这本书分朝代讲述的历史货币政策反而在另一个方面是我感触颇深:支配欲被支配,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 钱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冲击,虽然它是被人类创造出来的,但在很多时候其实它已经超出了人类自身的控制。有点像现在的许多高新科技,比如生物实验?总之,一旦突破口某个临界点,人类是被支配的哪一个。 它们之于人类将永远是“他者”,拥有一套自洽的运转体系。而这套体系,兴许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