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十四位新移民在大理的生活故事,这些大理的故事,来自洱海西岸的苍山、古城、喜洲、银桥,也来自洱海东岸的双廊、伙山。他们的回忆将我们带回大理的古典时期,并以他们的生命实践,引领了大理的先锋时期,那时常觉得大理有神光笼罩,而今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一起目睹它步入时代的洪流。
仿佛若有光的创作者 · · · · · ·
-
黄菊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黄菊,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曾就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二〇一四年创办专注于人物访谈和地方风土的微信公众号“行李”(TravellingWith),希望重现人地关系。
目录 · · · · · ·
乐土大理(代序)
许崧 全国只有一个社区,在大理
全球化消灭多样性,大理和清迈例外
教育的新样本,可能就在大理
陈钢& 三三 一所幼儿园,就是一艘挪亚方舟
林向松 戴月守庙,抱剑读书
· · · · · · (更多)
许崧 全国只有一个社区,在大理
全球化消灭多样性,大理和清迈例外
教育的新样本,可能就在大理
陈钢& 三三 一所幼儿园,就是一艘挪亚方舟
林向松 戴月守庙,抱剑读书
· · · · · · (更多)
乐土大理(代序)
许崧 全国只有一个社区,在大理
全球化消灭多样性,大理和清迈例外
教育的新样本,可能就在大理
陈钢& 三三 一所幼儿园,就是一艘挪亚方舟
林向松 戴月守庙,抱剑读书
辽太郎 在大理种田的日本人
刷牙 大理花事
阿德 从无为寺到洗马潭,他录下了大理的一百种声音
丽萍 禅与创意料理
树才 我原本是个诗人,一到大理,就成了画家
赵扬 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蒙中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美的家
沈见华 伙山隐居记
张杨 大理的声音
叶永青 暂寄大理
· · · · · · (收起)
许崧 全国只有一个社区,在大理
全球化消灭多样性,大理和清迈例外
教育的新样本,可能就在大理
陈钢& 三三 一所幼儿园,就是一艘挪亚方舟
林向松 戴月守庙,抱剑读书
辽太郎 在大理种田的日本人
刷牙 大理花事
阿德 从无为寺到洗马潭,他录下了大理的一百种声音
丽萍 禅与创意料理
树才 我原本是个诗人,一到大理,就成了画家
赵扬 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蒙中 这可能是全世界最美的家
沈见华 伙山隐居记
张杨 大理的声音
叶永青 暂寄大理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瑞士的旅行作家、诗人、哲学家尼古拉・布维耶把旅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把人在生活中的存在感,通过旅行来呈现:人要生存,就不能守在一个固定的家里,天天追求舒适,而是要把自己敞开给自然,敞开给困难,这样人的精神和身体才能激发出能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树才 我原本是个诗人,一到大理,就成了画家 -
艺术家就是这个现实世界的一个外来者,你不会真正地变成他们,你可以去爱这些生活,对生活感到惋惜,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你始终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局外人,有时也是一个伴随者,每次想融入这些事情,想跟这个世界和解时,就莫名其妙地被消解掉了,但这不妨碍我们找各种机会把经历过的东西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叶永青 暂寄大理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仿佛若有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仿佛若有光"的人也喜欢 · · · · · ·
仿佛若有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 更多书评 37篇
论坛 · · · · · ·
| 难道没人觉得林向松是个“邪僧”吗? | 来自小楼。 | 3 回应 | 2024-08-30 15:38:56 |
| 大理的自然环境真的比希腊还好吗? | 来自上五楼的快乐 | 2023-10-04 07:20:06 | |
| 我为什么不去大理? | 来自林雨飞 | 2021-07-08 12:12:40 | |
| 作者名字 | 来自碟刹 | 2020-05-21 13:52:2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假行僧 (松花蛋)
- 购书单【1】 (波豆豆)
- 乐府文化 (涂涂)
- 选书用 (魏小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仿佛若有光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幽篁 2020-05-29 17:29:57
十多年前,有位朋友和他母亲和我家关系非常好。他曾建议我们两家一起在大理买个院子离开上海。那时我家上一辈老人还在,走不了。等我们能够离开时,他母亲离世,他也离开了上海。几年前我和妈妈又回过大理,住下关英迪格,早晚就在洱海边逛,看云卷云舒,但想起那个建议,想起已经不在的人,仍很伤心。这本书像是对我的一种补偿,看十四位大理新移民的生活和他们对大理文化的解读,羡慕他们能按自己的梦想生活,人生添彩,为大理增... 十多年前,有位朋友和他母亲和我家关系非常好。他曾建议我们两家一起在大理买个院子离开上海。那时我家上一辈老人还在,走不了。等我们能够离开时,他母亲离世,他也离开了上海。几年前我和妈妈又回过大理,住下关英迪格,早晚就在洱海边逛,看云卷云舒,但想起那个建议,想起已经不在的人,仍很伤心。这本书像是对我的一种补偿,看十四位大理新移民的生活和他们对大理文化的解读,羡慕他们能按自己的梦想生活,人生添彩,为大理增色。访谈很出色,视角精准,对答出彩。等有空,我要去书上写到的地方慢慢走,实现我初见大理的梦想:去苍山云起的地方。 (展开)
8 有用 我爱阳光 2020-06-20 23:32:46
内容非常扎实,收获最多的是张扬和叶永青,前者说出了一部大理发展史,后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 一个人如果想做成点什么事情,必须在一个地方深深扎下根去,至少十年为期;这个地方必须有三五个能经常碰面的好友,或者至少一个至交,但绝不能没有。
9 有用 🌵伊安 2020-05-27 19:40:45
拿到的时候,特别怕是那种看起来特立独行其实落入另一种窠臼,看起来遗世独立,推崇的却是另一种消费主义的书。看序里写到编者是学历史地理的,略放心,本科时接触过一点历史地理,还挺喜欢的。最打动我的是里面提及的社区概念以及多样性,然而最后略有点失望也是因为多样性不够,尤其是最后几篇。印象最深的是断肠人在刷牙,附的是一张站在巨大树叶下少年的照片,在丛林中笑得干干净净。访谈的深度也不是太够,不过,可能访谈本就... 拿到的时候,特别怕是那种看起来特立独行其实落入另一种窠臼,看起来遗世独立,推崇的却是另一种消费主义的书。看序里写到编者是学历史地理的,略放心,本科时接触过一点历史地理,还挺喜欢的。最打动我的是里面提及的社区概念以及多样性,然而最后略有点失望也是因为多样性不够,尤其是最后几篇。印象最深的是断肠人在刷牙,附的是一张站在巨大树叶下少年的照片,在丛林中笑得干干净净。访谈的深度也不是太够,不过,可能访谈本就是不易深入的形式,或者功课可以再细致一些? (展开)
6 有用 sub rosa 2020-05-27 17:03:52
我可能是豆瓣上为数极少的还没去过大理的人吧,所以对这本书兴趣很大。编者是复旦史地所毕业的这个加分哈哈哈。封面设计有宗教感,故事内容很丰富,不过可能是我个人原因,不是很喜欢访谈体的,如果直接改写成一个一个故事不被访谈体打断,我看起来会觉得更舒服。可能我有职业病,觉得访谈记录这种是没有整理完成的史料……
6 有用 火树 2024-01-15 10:03:21 山西
实在读不完了。一群在山水之间却只看得到自己的人,武陵人的自鸣得意与自我陶醉。前三篇尤其讨厌,像老男人在酒局上发表的高谈阔论。最喜欢那个种地的日本人,似乎对他来说耕种与收获才是最重要的,在不在大理反倒是其次。有趣的是作者问他为什么不将孩子送去“猫猫果儿”幼儿园,他直言太贵了,简直毫不留情地戳破了桃花源中的谎言:那些看似云淡风轻的生活态度是以金钱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