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二节 选题来源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问題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五节 本书的写作框架
上篇 孔庙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从祭孔到立庙
第一节 祭孔行于太学的意义
1.1 两汉:太学祭孔
1.2 曹魏·西晋:扫坛为殿
第二节 立庙于学的初期阶段
2.l 东晋:同学夫子堂与宣圣庙
2.2 南朝·同学与祭孔的兴废
2.3 北朝·国子学与太学的孔庙
第三节 地方官学与扎庙的逐步结合
3.1 两汉宫学的设置及行礼
第三节 元
3.1 和林城与上都的孔庙
3.2 大都同子监孔庙的易址与营建
3.3 国子监孔庙的建筑规模
第四节 孔庙建制的阶段性变化特点
4.1 孔庙行礼及祀位
4.2 庙制规格及建筑配置
第四章 地方孔庙的昔及与覆盖
第一节 孔庙的修建与功能的完备
1.1 孔庙修建工程的组织
1.2 (庙学合一)的完备过程
第二节 孔庙的数据分析体系
第三节 孔庙的普及与覆盖特点
1.3 两宋:三次(兴学)的广度及南方地区的饱和
3.2 辽:五京学的辐射与环渤海湾的密布
3.3 金:战事平息后中都、西 一线以南的发展
3.4 元:大统一背景下北方地区的激增及部分地区的从无到有
……
第二章 孔庙的制度化与表征
第三章 宋至元的都城孔庙及相关建制
第四章 地方孔庙的普及与覆盖
下篇城市中的孔庙
第五章 明清的都城孔庙及历代综述
第六章 地方孔庙的选址与建筑布局
第七章 扎庙构成要素的演变考析
第八章 孔庙介入城市的特征考察
结论
附录 个案研究
附录l 淮扬城市文化教育图景——城市文化教育建筑系统的区域性考察
附录2 李氏朝鲜时期的成均馆(国子监》——东亚建筑文化视野下的比较研究
图表说明
征引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
2 有用 爱卢梭 2019-04-28 20:48:23
全书基于数据收集和分析,制作了海量图表,很直观。相比孔喆那本,显然有更深的思考,理论色彩也更明显。ps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不是儿子,作者搞错了。
2 有用 1N 2018-04-20 18:56:49
极佳的博论选题,80余座城市的实地考察,扎实的史料统计,中规中矩的规范写作,较为完整、系统地梳理和呈现了孔庙作为中国城市中重要的礼制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上篇系制度史,回顾了从祭孔到立庙、“庙学合一”的制度化过程,以及孔庙从都城到地方的普及,统计分析历代孔庙发展的密集区和辐射范围;下篇系建筑史,分析了孔庙的建筑群体配置和空间布局历经唐宋明三个阶段的形制演变,同时探讨了与古代城市空间的关系。读之再游帝... 极佳的博论选题,80余座城市的实地考察,扎实的史料统计,中规中矩的规范写作,较为完整、系统地梳理和呈现了孔庙作为中国城市中重要的礼制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上篇系制度史,回顾了从祭孔到立庙、“庙学合一”的制度化过程,以及孔庙从都城到地方的普及,统计分析历代孔庙发展的密集区和辐射范围;下篇系建筑史,分析了孔庙的建筑群体配置和空间布局历经唐宋明三个阶段的形制演变,同时探讨了与古代城市空间的关系。读之再游帝都国子监或南雍朝天宫,对左庙右学、棂星门、泮池、大成殿等空间格局形制,当会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题为“东方儒光”,文教礼制建筑功能本在传承文明希望之光,而有学无庙、千校一面,或为现代文教建筑短期内难以弥补的缺憾。 (展开)
0 有用 R.Peng 2022-12-11 00:13:06 北京
20221211
0 有用 陈街故人点清秋 2024-10-25 13:56:07 上海
读起来真的很有研究方法上的共鸣。就是书的排版格式有些做作了看得有点难受……
0 有用 哈哈哈哈哈 2018-04-04 17:03:28
少有人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