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索尔·格里菲斯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副标题: 电气化彻底改变清洁能源的未来
原作名: Electrify: An Optimist's Playbook for Our Clean Energy Future
译者: 马丽群
出版年: 2023-8
页数: 328
定价: 119.9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73906960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湛庐文化
副标题: 电气化彻底改变清洁能源的未来
原作名: Electrify: An Optimist's Playbook for Our Clean Energy Future
译者: 马丽群
出版年: 2023-8
页数: 328
定价: 119.9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7390696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3 (普照)
- 自然科学 (你的法拉利呢?)
- 3 (昵称)
- 337社会创新(拓展) (渡思同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零碳未来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楹川 2023-10-10 22:35:08 云南
虽然确实了解到一些关于电气化和清洁能源的内容,但是整本书的密度不大,感觉可以用更少的篇幅讲完。 今天的美国还在怀疑自己承载了过重的负担,但实际上中印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大于美国想象。希望这本书能让美国快速行动起来,也希望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能打破25年前“伯德-哈格尔决议”的悲剧,重回清洁能源的竞赛。 7
1 有用 麦兜小胖 2023-08-12 11:25:14 北京
地球气候变化是有科学依据的推测,通过观察地质演化,其实已经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类似的大气含量变化导致的温度变化,进而带来了广泛的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了避免我们预期中的灾难发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成为了这两年的热门话题与方向。作者给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就是将能源的生产端改造为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方式提供电力,将能源的使用端改造为全部使用电力。首先电力的损耗远小于化石燃料燃烧过程的损耗,我们实际需... 地球气候变化是有科学依据的推测,通过观察地质演化,其实已经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类似的大气含量变化导致的温度变化,进而带来了广泛的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了避免我们预期中的灾难发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成为了这两年的热门话题与方向。作者给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就是将能源的生产端改造为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方式提供电力,将能源的使用端改造为全部使用电力。首先电力的损耗远小于化石燃料燃烧过程的损耗,我们实际需求的能源量在改造后会大幅降低。其次通过储能、智能化需求响应、过剩生产来调节电网使用。最后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上其实也是有足够保障的。虽然有不低的初期成本,但长远看来,这样的新型能源生产与使用方式,能够为我们节约能源成本,同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我们应该将电气化的零碳未来作为一种可行性很高的方式。 (展开)
0 有用 sojeuhe 2023-12-27 22:19:23 广东
只能说太理想化了,就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一样,书里绝大部分观点都给予“如果能”,但现实以及未来就是做不到,比如说的中国或美国只要拿出1%铺设太阳能板…美国的体制做不到,中国也不会做这种事,还有如果电池能源成本进一步降低…如果能达到理想化的降低幅度,中国也不用加入竞争刚果锂矿加入北极航路大开发等一系列争夺能源的竞争了,道理很简单,靠能源撑经济的国家们能同意的话还打什么仗呢... 只能说太理想化了,就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一样,书里绝大部分观点都给予“如果能”,但现实以及未来就是做不到,比如说的中国或美国只要拿出1%铺设太阳能板…美国的体制做不到,中国也不会做这种事,还有如果电池能源成本进一步降低…如果能达到理想化的降低幅度,中国也不用加入竞争刚果锂矿加入北极航路大开发等一系列争夺能源的竞争了,道理很简单,靠能源撑经济的国家们能同意的话还打什么仗呢?我不是对未来悲观,而是在世界按照各自国家利益运行的前提下,思考整体性策略意义不大。 (展开)
0 有用 鱼蛋佬🍢 2024-07-29 16:46:36 美国
技术和政策上都具体、量化而可行。本书出版后出台的《减胀法》满足了许多电气化融资建议,最近的《能源许可改革法》则能降低程序成本,我很高兴在公民气候游说团Citizens Climate Lobby参与了它的推动。计算稍显潦草,但能源部有的是更精细的论证
0 有用 sparkling 2024-07-31 15:48:23 美国
在刻不容缓的悲观未来下,作者告诉了我们还能如何乐观。 用科学和数据分析了如何去实现零碳未来。其中,大的决定/购买选择往往更重要。电车,太阳能发电,电导热炉,heat pumps。请尽可能的电气化吧,我们没有太多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