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42对《浪潮之巅》的笔记(22)

浪潮之巅
  • 书名: 浪潮之巅
  • 作者: 吴军
  • 页数: 584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 2011-8
  • 第12页 第1章:帝国的余辉

    在工业史上,新技术代替旧的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人生最幸运之事就是发现和顺应这个潮流。

    2014-09-23 22:50:35 回应
  • 第13页 1#帝国的余辉

    我们以后还会多次看到,当一家公司没有人对它有控制权时,它的长期发展就会有问题

    2014-09-23 23:01:34 1回应
  • 第16页 蓝色巨人

    一个公司创始者的灵魂常常会永久地留在这家公司,即使他们已经离去。

    2014-09-23 23:27:28 回应
  • 第28页 蓝色巨人

    今天,IBM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来源操作系统Linux服务器的生产商。 …… 从IBM和AT&T的不同结果可以看出一个有远见的经营者和一群贪婪的短期投机者在管理方针水平上的差别。

    2014-09-24 12:43:34 1人喜欢 回应
  • 第61页 计算机工业生产链

    安迪-比尔定律把原本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电脑、手机等商品变成了消费性商品,刺激着整个IT领域的发展。

    2014-09-28 20:45:02 回应
  • 第78页 奔腾的芯

    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50%以后,就不用再想去将市场份额翻番了。

    2014-09-28 23:14:14 回应
  • 第74页 奔腾的芯

    英特尔经过十年努力终于打赢了对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之战。需要强调的是,英特尔不是靠技术,而是靠市场打赢的此战。英特尔的表现在很多地方很值得圈点。首先,英特尔坚持自己系列产品的兼容性,即保证以往的软件程序肯定能在新的处理器上运行。这样时间一长,用户便积累了很多在英特尔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每次处理器升级,用户原来的软件都能使,非常方便。因此大家就不愿意轻易更换其它厂家的处理器,即使那些处理器更快。而其它处理器生产厂家这点做的都没有英特尔好,它们常常每过几年就重起炉灶,害得用户以前很多软件不能用了,必须花钱买新的。时间一长,用户就换烦了。第二,英特尔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大强度投入研发,让业界普遍看衰的复杂指令集处理器一代代更新。在九十年代初,英特尔的 x86 系列和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相比在实数运算上要略逊一筹。但是,英特尔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来居上,而其它厂商因为各自市场不够大,每一个单独的处理器芯片的投入远远不如英特尔,因此反倒落在了后面。与其说英特尔战胜其它厂商,不如说它把竞争对手熬死了。第三,英特尔并没有拒绝新技术,它也曾经研制出两个不错的精简指令的处理器,只是看到它们前途不好时,立即停掉了它们。第四,英特尔运气很好,在精简指令处理器阵营中,群龙无首。这一战,看似英特尔单挑诸多处理器领域的老大。但是,这几家做精简指令处理器的公司因为彼此在工作站方面是竞争对手,自然不会用对手的产品,而且各自为战,互相拆台打价格战,最后,太阳公司和 IBM 倒是把其他几家工作站公司全收拾了,但自己也无力和英特尔竞争了,现在这两家自己也用上了英特尔的芯片。本来,摩托罗拉最有可能一统精简指令处理器的天下和英特尔分庭抗礼,因为它本身不做工作站,而各个工作站厂商原本都是用它的 68000 系列处理器,但是摩托罗拉自己不争气。原因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2014-09-28 23:17:29 1人喜欢 回应
  • 第185页 硅谷的另一面
    一个小公司要想成功,有很多因素必须同时具备。 首先,创始人很重要。任何梦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实干家。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两类聪明人,一类是曹操、司马懿那样的领袖人物,另一类是出点子的谋臣,像郭嘉、诸葛亮。办公司需要的是前一种人。创业者还必须精力过人,因为他们必须能熬得住几年每天在简陋的车库里工作 16-20 小时的苦日子。他们又必须是多面手,因为在创业初期他们必须干所有的脏活。著名的语音技术公司 Nuance 的共同创始人麦克.科恩(Mike Cohen)博士跟我讲,创业是一件极麻烦的事,创办一家公司的初期,小到安装一个传真机这种杂事都得自己干。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有一个小而精的好团队,里面每个人都得不计较个人得失,同甘共苦,否则成则争功,败则互相推诿。在技术上,他们必须有自己的金刚钻,他们的技术必须是不容易被别人学会和模仿的。如果看到雅虎挣钱,就去搞网站,那基本上可以肯定是要失败的。 但是光有好的团体和技术又远远不够,他们有商业头脑而且必须找到一个能盈利的商业模型(Business Model)。Ebay 和谷歌的成功很重要地在于它们很早就找到的好的商业模型。但是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型有时比发明一项技术更难,即使最有经验的风险投资专家在这上面也经常栽跟头。成功投资谷歌、太阳和 Ebay 等公司的风投之王 KPCB 也在毫无市场前景的、很酷的产品“Segway”上浪费了几千万。(我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说明为什么 Segway 没有出路。)我一直不看好 Web 2.0 的原因也是它们至今没有好的商业模型。 再接下来是判断力和执行力。通常,办起一个公司并不难,把它从小做到大,并且做到盈利就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路要走,不免要遇到数不清的岔路,任何一次错误的选择都可能使原本看上去不错的公司运营不下去而关门大吉,因为小公司对抗大公司时是不能有任何一次失误的。执行力是保证正确的决定能够最终实现的因素。判断力和执行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验。创业的年轻人天生具有非凡的判断力和执行力不容易,为了保证一个起步良好的公司能够成功,一般风险投资家在投资的同时,要为公司寻找一位专业的 CEO ,就是这个目的。 真正具备这些条件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一个初创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外部环境好不好,很多很有前途的公司因为创办的时机不对,也会随着经济大环境的衰退而夭折。比如 2000 年成立的公司就鲜有成功的。这样,能生存下来的公司就凤毛麟角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创业者必须有好运气。世界上最大的防火墙公司 Netscreen 共同创始人柯岩博士对我讲,创业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运气。 当一个小公司成功上市后,股票能涨上去的又只有百分之二到三。大部分公司上市后股价平平,甚至不如上市价(即在中国常说的原始股价)。远的不说,就说最近两年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两家很不错的半导体公司,中星微电子和展讯现在的价钱都不到上市时的一半。就连世界上最大的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公司黑石(BlackStone),上市半年后的股价也只有上市时的一半(用中国股民的话讲叫跌穿发行价)。更糟糕的情况是上市不久因无法持续盈利或者达不到预期盈利,就不得不再下市,或者被私募基金买掉。比如著名的硬盘制造商 Seagate 和美国最大的网上旅行社 Orbitz.com。其实,中国现在如日中天的网易公司,也曾经被 Nasdaq 勒令下市。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规定,一个公司上市后员工(包括创始人自己)的股票在 180 天以后才能卖。因此,一个公司上市 180 天后,股价会大跌,因为员工能卖股票使得该公司股票可能供大于求。因此,通过创业成功能发大财的人终究是极少数。 创业的过程本身是异乎寻常的艰辛。即使最后成功了,回首起来也是险情不断。一位非常成功的创业者和我们讲,他和他的合伙人在前一家公司挣到了不小的一笔钱,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很快,两人上百万的积蓄就烧完了,他们艰难到用信用卡买设备,每月勉强支付出信用卡的利息。他们的运气很好,在这个时候找到了风险投资,融资几千万,但是,仅仅一年又烧得差不多了。好在当时两家垄断性跨国公司不惜成本地相互竞争,使他们渔翁得利,得以以一个很好的价钱(十几亿美元)被其中一家收购。但是,回想起来,成败就在一线之间。 硅谷汇集了美国三、四成的风险投资,每天硅谷都有成百上千的公司成立,但同时又有成百上千的公司关门。对于那些失败的公司,大家并不关心,甚至无人知道它们的存在。即使很多曾经辉煌过的公司,像网景公司、SGI 公司,人们很快也就忘却了它们。在这些成千上万家硅谷的公司中,最终创造出了一些像思科、谷歌那样的传奇故事。仿佛间在硅谷办一个公司就能成一个。岂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失败的公司在为少数几个成功者做分母。 上面这些问题是每个科技创业者在决定辞职或者退学创业前必须认真考虑的。
    引自 硅谷的另一面
    2014-10-11 13:00:35 1人喜欢 回应
  • 第193页 硅谷的另一面

    感觉这个章节可以反复看…应该算信息量很大

    2014-10-11 19:11:41 回应
  • 第217页 第12章 短暂的春秋

    1.4 拉里·埃利森的诊断 埃利森认为太阳失败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第一,不关心盈利。 第二,管理者心不在焉。 第三,不要简单地迎合客户。 第四,停止那些毫无前途的项目。 第二点,黑最后一任CEO热衷于写博客.......hhhhhhh

    2014-10-13 22:00:25 1人喜欢 回应
<前页 1 2 3 后页>

jenny42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4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