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华尔街》试读:5 杜邦公式

2006年,我们市政债券交易组的业绩顺风满帆,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几百万美元进账。 看着地里的“庄稼”蹭蹭往上涨,文森和罗杰两个“老农”乐开了花——他们可是有提成的。 就连我这个刚入行,只挣点工分口粮的学徒也喜滋滋的,憧憬着自己当上老农的那一天。 也许读者会问,就三个交易员守着几台电脑和几部电话,怎么能赚那么多钱?投资银行到底做得是什么买卖,能这样“点石成金”?大体说来,投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项。 首先是传统业务,包括承销股票、债券、公司并购、做市交易、证券经纪、帮助客户理财等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投资银行逐步介入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然后将信贷打包卖给投资者的业务,比如上节提到的房贷抵押债券,这就是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 (Shadow Banking System),后文还将详细介绍。 近十几年,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繁荣的资本市场吸引下,投资银行越来越多地从事利用自有资金投资获利的行为,前文提到的高盛“一鱼三吃”策略、鲁西银行扩展自营交易的方针,都是实例。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投行的经营模式和业务发展的大致脉络,我们不妨通过一个基于实际的虚拟剧本,看看“超盛证券”是如何围绕着创造利润,提高净资产回报率的主轴发展业务的。 ******** 地点:超盛证券,华尔街老牌投资银行 人物: 牛老大:超盛首席执行官(CEO) 猪哥靓:高级顾问,军师 关西铁:负责投资银行部 (Investment Banking) 柯户多:负责资本市场部 (Capital Markets) 常达包:负责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产品 (Securitization and Structured Products) 郝大丹:负责自主投资,自营交易 (Principal Investment and Proprietary Trading) 栾亚宝,孟哲来: 交易员,危机前离开超盛,自己开了对冲基金 钱聪聪:交易员,危机中离开超盛,跳槽到紫金朵对冲基金 第一幕:镀金时代 却说牛老大荣升超盛证券首席执行官,董事会给的任务是:为股东创造回报。 牛总的业绩评估将以净资产回报率 (ROE: Return on Equity)为主要标准。 股东在过去叫“东家”,是企业的拥有者,老总是给股东打工的,以前叫“掌柜”。东家投资当然是为了赚钱,所以“净资产回报率”应该是掌柜牛总奋斗的重要目标。5%如何呢?这和国债收益差不多,股东也不用开公司了,直接买国债更省心。所以牛总的目标应该是10%到15%左右,这不是一个能轻易达到的指标,于是牛总找来了军师猪哥靓。 猪哥数学系出身,但学艺不精,拿手的只有算术。算术学家猪哥在纸上写下了一个简单公式,为牛总揭示了ROE背后的深刻道理。 杜邦公式 (Dupont Formula): ROE = 净利润/股东权益 (Net Profit / Equity)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 (Net Profit / Sales) * (Sales / Assets) * (Assets / Equity) = 销售利润率 * 资产周转率 * 财务杠杆比率 (Profit Margin) * (Asset Turnover) * (Financial Leverage) 猪哥进一步分析,要想让超盛的ROE达标,就得从杜邦公式指出的三个方面想办法,首先要抓销售利润率。显然,一本万利的买卖最好,比如微软,人家玩的是高科技,又占据市场垄断地位,所以一张成本五块的软件光盘就敢卖五千,利润率惊人。不妨把依靠销售利润率提高ROE的方法称为“微软模式”。当然,叫“中国移动模式”也很贴切(注:此处采其大旨,暂不区分净利润和毛利润)。 牛总一听恍然大悟,马上找来投行部负责人关西铁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柯户多,向他们布置了任务。在老关领导下,超盛猛做股票发行、公司并购等传统融资业务,这些都是靠人脉、靠人才,不需多少资本而油水丰厚的“微软模式”业务。在老柯指挥下,超盛大量承销债券,做市交易也红红火火,客户们你来我往,超盛风险不大却获利甚多,这也符合“微软模式”。 依靠传统投行和交易业务,超盛很风光了一阵子,但竞争越来越激烈,老关和老柯都抱怨市场趋于饱和,牛总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于是他又找来了猪哥靓。猪哥分析,超盛得从杜邦公式的第二项上想办法,提高资产周转率。在企业界,薄利多销的零售业是这种模式的典型。零售业的核心是让资产“转起来”,大量进货,大量出货,周期越短越好。不妨将这种依靠资产周转率提高ROE的方法称为“沃尔玛模式”。人们在生活中会注意到,商场里的服装一旦过季,通常会大幅减价,在美国更是如此。有经验的店员应该向顾客解释:本店正依照杜邦公式,努力提高资产周转率呢! 听完猪哥的分析,牛总豁然开朗。经研究,超盛决定进军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产品市场,牛总以重金从另一家投行挖角,聘请了业界大拿常达包和他的核心团队。在老常带领下,超盛大量购入普通住房贷款、次级贷款、商业楼宇贷款、垃圾债券、银行信贷、信用卡债、车贷等等,利用本公司资产负债平衡表(Balance Sheet)暂时“存货”(Warehousing),然后打包做成各式各样的资产担保证券(ABS)和担保债务凭证(CDO)卖给投资者。这一来,超盛变成了生产证券化、结构化产品的流水线,超盛的资产转起来了,ROE也上去了,只有一个小问题,常达包团队的产品不是全都好卖,特别是一些没有评级,或评级较低的债券,不容易找到买家。最后牛总拍板,为保证“流水线”不停工,超盛自己把这些卖不掉的打包债券买下来,让明星交易员钱聪聪管理,尽量对冲风险。牛总心想,反正房价一直涨,问题不大,说不定还能赚一笔。 超盛按“沃尔玛模式”做起了资产打包流水线的生意,ROE更上一层楼,达到了15%。此时整个华尔街都很火,尤其是那些对冲基金,个个年回报率百分之好几十。超盛交易员栾亚宝、孟哲来辞职自己开了对冲基金,专买超盛打包产品,都成了街上的大款,据说收入远远超过了牛总。董事会坐不住了,提高了牛总的指标:ROE争取20%,向对冲基金看齐! 牛总找军师猪哥靓商议,猪哥极富哲理地指出:想要对冲基金的回报,超盛就得成为对冲基金。对冲基金,特别是债券类基金最基本的盈利模式,就是用对冲控制风险,然后通过金融杠杆提高利润率。这种靠杜邦公式第三项“财务杠杆比率”提高ROE的方法,可称为“华尔街模式”。精通算术的猪哥举了个例子:某债券只有区区5%的年收益率,很不起眼,可是如果能用3%的年利率融资,自有资本1元,借款19元,用20倍杠杆,那么回报率就能达到惊人的43%,扣除工资奖金等各项支出,留给股东的ROE还能超过20%!何况20倍杠杆不算高,只能说才起步,人家美林、贝尔斯登都三十多倍呢! 牛总顿时明白了,马上拍板,按“华尔街模式”走,把负责自主投资和自营交易的郝大丹官升一级,让他招兵买马。连栾亚宝、孟哲来这样的混混都敢开对冲基金,超盛当然能做得更好! 在管理层支持下,郝大丹重拳出击,大量购进资产,扩大交易规模,超盛的杠杆比率很快达到了30倍。 靠着自主投资和自营交易的大笔利润,包括很多尚未兑现的纸上利润,超盛的ROE一举越过20%。年底到了,牛总率众头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好不快活!喽罗们也都分些散碎银子,在寒风中喝上两碗肉汤暖和暖和。只有负责投行部的关西铁略感失落:咱超盛这百年老店,响当当的华尔街“白鞋”投行,咋越来越像对冲基金了捏?! (欲知超盛证券在金融危机中的命运,请看第10节中剧本第二幕。) ***

>乱世华尔街

乱世华尔街
作者: 渔阳
副标题: 一位华人交易员的经历
isbn: 7300132448
书名: 乱世华尔街
页数: 269
出品方: 天窗文化
定价: 39.80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3-2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