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情迷推理小说(林欣谊)
文/林欣谊
从1887年,世界知名的神探福尔摩斯在柯南·道尔笔下诞生至今,侦探小说的历史已超过百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之流里,前赴后继而起的侦探小说家不计其数。而在台湾,“一个年少的侦探迷如今已变成两鬓灰白的老侦探迷”,除了读,他更研究、推敲、抽丝剥茧、拿起放大镜检视……然后,写出一整本《侦探研究》(马可孛罗),这个老侦探迷就是詹宏志。
一头乱发的詹宏志,其“博学”形象深入人心,但他自谦是随性的读书人,谈到对推理小说地毯式的阅读搜索,他笑说:“我是以感情为先锋,以理性做收尾!”换句话说,迷恋是最初的动力,到了最后,分析却成自然而然的事。
他认为,虽然推理小说是一种“不扮高僧只求娱乐”的通俗类型,绝大部分作品不值得一读再读,但他却诵起大作家纳博科夫的话:“一个好的读者,必定是个重读者。”然而,《侦探研究》并非那种石破天惊、理论与架构齐备的重量级导读书,这回詹宏志翻身一转,从理性的那一端脱逃,反过来用一种谐拟式的幽默,来表达他身为侦探小说迷的“读者之痴”。
詹宏志曾说,推理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一脚踏在真实,一脚踏在理想”,其中,他最佩服有能力描写出社会氛围的作家,柯南·道尔和钱德勒尤其名列他心中一二。而在脑中厚厚一叠的侦探名录中,詹宏志招供最心仪的侦探,“是《守护者注视下》的苦情侦探The Eye(眼睛)。”
眼前的詹宏志,就是以侦探考证的精神,来探索种种阅读与社会的脉络,像是拿着一个放大镜伏在地上,而且在镜片背后独自神秘地微笑。原来,在“博学家”或“趋势家”等等封号之前,詹宏志,打从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起,就先是一名侦探了。
以侦探之眼考证推理小说历史的詹宏志,也以其编辑专业,成了为台湾读者引介推理阅读的一个窗口。自1997年起,他以8年时间为远流出版社编辑完成“谋杀专门店”系列,收罗101部推理经典,堪称台湾出版界最大规模的推理出版计划。他为每一本书亲撰的导读,也在2002年精选出36篇辑成《詹宏志私房谋杀》(远流出版)。
回溯台湾阅读推理的脉络,詹宏志认为其中有两大兴盛时期,一为上世纪80年代,二为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首先,80年代的林白、星光出版社开始引进大量欧美推理小说,如艾勒里·昆恩的大师级作品《X的悲剧》就在那时首度被台湾读者认识。“不过,当时我们以日本为转口港,对欧美推理的引介是跟着日本出版趋势而来,因此后来重心也渐渐转移到日本,到皇冠出版赤川次郎系列作品时,到达巅峰,但之后又马上盛极而衰。”
他分析推估,因为当时出版界对推理的理解还不足,引进的作品未完整呈现这个类型的发展轨迹,“整体而言,导读介绍跟不上出版的速度,让读者兴趣逐渐萎缩,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波推理浪潮,已经影响了如蓝霄那一代的学生读者。”
相对而言,1990年末开始的新一波浪潮,不论量、水平与市场都更加成熟,如脸谱、独步文化(有没有漏掉其他出版社?)等出版社开始有系列地经营,不仅呈现了日本、欧美等各国作品百花齐放的广阔视野,在完整的导读之下,读者的知识也更厚实了,“只是最后出版量仍与读者成长不成正比,终再度形成崩溃。”
然而,阅读现象绝对与社会情境密不可分,因此詹宏志指出,推理小说中“找到证据才能说话”的侦探原则,对应的也必须是一个强调程序正义的法制社会,“这便是为什么不是更早、不是更晚,而是在那样的时间点,推理小说开始在台爆发流行的原因。”
□林欣谊(发自台北)
从1887年,世界知名的神探福尔摩斯在柯南·道尔笔下诞生至今,侦探小说的历史已超过百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之流里,前赴后继而起的侦探小说家不计其数。而在台湾,“一个年少的侦探迷如今已变成两鬓灰白的老侦探迷”,除了读,他更研究、推敲、抽丝剥茧、拿起放大镜检视……然后,写出一整本《侦探研究》(马可孛罗),这个老侦探迷就是詹宏志。
一头乱发的詹宏志,其“博学”形象深入人心,但他自谦是随性的读书人,谈到对推理小说地毯式的阅读搜索,他笑说:“我是以感情为先锋,以理性做收尾!”换句话说,迷恋是最初的动力,到了最后,分析却成自然而然的事。
他认为,虽然推理小说是一种“不扮高僧只求娱乐”的通俗类型,绝大部分作品不值得一读再读,但他却诵起大作家纳博科夫的话:“一个好的读者,必定是个重读者。”然而,《侦探研究》并非那种石破天惊、理论与架构齐备的重量级导读书,这回詹宏志翻身一转,从理性的那一端脱逃,反过来用一种谐拟式的幽默,来表达他身为侦探小说迷的“读者之痴”。
詹宏志曾说,推理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一脚踏在真实,一脚踏在理想”,其中,他最佩服有能力描写出社会氛围的作家,柯南·道尔和钱德勒尤其名列他心中一二。而在脑中厚厚一叠的侦探名录中,詹宏志招供最心仪的侦探,“是《守护者注视下》的苦情侦探The Eye(眼睛)。”
眼前的詹宏志,就是以侦探考证的精神,来探索种种阅读与社会的脉络,像是拿着一个放大镜伏在地上,而且在镜片背后独自神秘地微笑。原来,在“博学家”或“趋势家”等等封号之前,詹宏志,打从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起,就先是一名侦探了。
以侦探之眼考证推理小说历史的詹宏志,也以其编辑专业,成了为台湾读者引介推理阅读的一个窗口。自1997年起,他以8年时间为远流出版社编辑完成“谋杀专门店”系列,收罗101部推理经典,堪称台湾出版界最大规模的推理出版计划。他为每一本书亲撰的导读,也在2002年精选出36篇辑成《詹宏志私房谋杀》(远流出版)。
回溯台湾阅读推理的脉络,詹宏志认为其中有两大兴盛时期,一为上世纪80年代,二为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首先,80年代的林白、星光出版社开始引进大量欧美推理小说,如艾勒里·昆恩的大师级作品《X的悲剧》就在那时首度被台湾读者认识。“不过,当时我们以日本为转口港,对欧美推理的引介是跟着日本出版趋势而来,因此后来重心也渐渐转移到日本,到皇冠出版赤川次郎系列作品时,到达巅峰,但之后又马上盛极而衰。”
他分析推估,因为当时出版界对推理的理解还不足,引进的作品未完整呈现这个类型的发展轨迹,“整体而言,导读介绍跟不上出版的速度,让读者兴趣逐渐萎缩,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波推理浪潮,已经影响了如蓝霄那一代的学生读者。”
相对而言,1990年末开始的新一波浪潮,不论量、水平与市场都更加成熟,如脸谱、独步文化(有没有漏掉其他出版社?)等出版社开始有系列地经营,不仅呈现了日本、欧美等各国作品百花齐放的广阔视野,在完整的导读之下,读者的知识也更厚实了,“只是最后出版量仍与读者成长不成正比,终再度形成崩溃。”
然而,阅读现象绝对与社会情境密不可分,因此詹宏志指出,推理小说中“找到证据才能说话”的侦探原则,对应的也必须是一个强调程序正义的法制社会,“这便是为什么不是更早、不是更晚,而是在那样的时间点,推理小说开始在台爆发流行的原因。”
□林欣谊(发自台北)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