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书评 (18)

诗酒歌 2020-05-15 05:53:44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是一部古代宫廷文献总集,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尧舜、夏朝、商朝、周朝的官方文档,即是历史,又是治国纲要的记录。根据孔安国的分类,尚书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主要类型,包含先王事迹、君臣之间的议政、上古名臣的奏章建议、分封诸侯时的告谕、作战前的誓师词...  (展开)
keep251 2021-04-01 21:25:18

读《尚书》知大道天命

一点点一点点将《尚书》给啃完了。我以为这类上古神书读起来会很痛苦,却意外地妙趣横生。 当然难还是非常难的,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很多字不认识,本人在现代社会不算文盲,但如果穿越回去的话基本就是个四分之三文盲了,看了注释不算还得前后对照着看译文,不比读外语轻松到哪...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2-14 19:15:31

【转】邵毅平:《尚书》的古今文问题

【摘要】《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可以说是中国史学传统的开端。但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尚书》,却已远非它诞生时的原貌,甚至也远非中古时人所看到的模样。在《尚书》三千余年的流传史上,由于种种的天灾人祸,《尚书》的面貌曾经发生过几次巨大的变化,而古今文问...  (展开)
自然减压冥想 2018-09-13 20:28:30

孔子编定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尚书》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原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帝王之书”,为一部多体裁上古历史文献集,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是我国历代国家治理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3-08 08:03:26

【转】丁四新:论《尚书·洪范》福殛畴——手段、目的及其相关问题

本文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摘要:《尚书·洪范》福殛畴既是手段畴又是目的畴。“福”是福庆、福报之义,“六极”之“极”当读为“殛”,“殛”是诛罚、惩罚义。“攸”是“修”字初文,“攸好德”即“修好德”,“好德”即美德之义。“五福”...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2-14 19:13:07

【转】张道勤:简论《书经》的流传及文献价值

【摘要】《书经》是相传经孔子删订的儒家经典,秦焚书后仅传29篇。该书在长期流传中出现了今古文之争和真伪之辨。因此,有必要论述其流传历史、两汉至清学人的研究概况及其文献价值。 【原文载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 【分 类】 【哲学、宗教】 &gt...  (展开)
素聞(明照) 2017-10-29 20:00:46

善、上善、上上善

善、上善、上上善 文/素闻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此...  (展开)
星尘 2023-03-14 19:23:46

《尚书》笔记

一、简介 尚书,即上古帝王之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汇集了商代至周代的历史文献。 今文《尚书》有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虞书、夏书各有两篇,商书五篇,周书二十篇。共29篇;另有古文《尚书》,有58篇。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2-14 21:38:37

【转】张绪敏:伪《尚书》的出现及考辨的历史

伪<尚书>的考辨经历了从西汉到清乾嘉时期长达近1800多年的历史。一些人出于炫名、牟利或其他目的,先后伪造了两部伪<尚书>,一部是汉成帝时东莱人张霸伪作的百二篇<尚书>,另一部是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的<古文尚书>,共五十八篇。该书前有一篇伪造...  (展开)
khala 2023-04-03 07:11:51

左拐尚书二十讲~

尚书二十讲,原书豆瓣不能标记~尚书作为中国思想文化源流,是无法绕开的高峰。尚书像是树干,诸子百家于其上抽芽,择其某一面发扬光大,或者小部分选择旁逸斜出。作为现今中华民族最早的思想作品,虽然流传至今真伪参半,但仍能窥见历史演变中精神种子在不同历史环境中的成长...  (展开)
真萝莉 2023-03-17 13:33:14

笔记

一、基本概论 伪古文尚书共五十八篇,西汉尚书二十八篇析成三十三篇(《虞书》两篇,《夏书》两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另有二十五篇伪作(《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中、下三篇)、《咸有一德》、《...  (展开)
ZZ 2022-12-01 15:16:12

笔记本导出《尚书》/译者:王世舜;王翠叶

前言 大戴礼记·保傅:史之义,不得不书过,不书过则死。 今文尚书 尧典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皋陶谟 知人则哲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盘庚 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洪范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  (展开)
树欲静 2021-10-05 17:43:21

366-尚书-伏生-历史-2095BC

366-尚书-伏生-历史-2095BC Barack 2021/10/04 《尚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公元前2095年~公元前2067年)、《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  (展开)
殇雨蝶恋 2021-08-29 10:12:07

《尚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悲剧是制度的悲剧,而不是性格的悲剧。”商朝灭亡,是因为商纣王的残暴,妲己祸乱君心。但是如果没有商纣王,也会有其他的大王诞生,再加上不听忠言逆耳,迟早会有灭亡的一天。 在微子看来,保住自己有两条路:留下和出逃。留下可以保得一时安宁,但是王朝灭亡所面临的便是底...  (展开)
殇雨蝶恋 2021-08-28 20:03:20

《尚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尊哉!”在皋陶眼中,人如果抛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的责任和伦理,那么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君王与天帝神灵相同,可以互相传达思想,以至天下太平。然后所谓的“天帝”,不过是君王自己,或者说是百姓,只有一句自然规律行事,那么运气不会太差...  (展开)
殇雨蝶恋 2021-08-22 15:56:49

《尚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尚书》里记载的感觉都是远古社会一些执政者值得歌颂的一些思想、所作所为。远古时期,崇尚“命由天定”,不管是尧还是舜这样的天子都需要观天象,处政务。 祭司似乎是少不了的程序,看着舜接下天子之职后的一系列祭司,跑遍了五岳。祭品繁复,又是丝线又是肉品,或许古代的祭...  (展开)
牛小花 2021-03-28 19:50:18

历史的惯性

在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就买了《尚书》,虽然一直带在身边,但从未翻开过,直到今年《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开播,才正式打开。即使现在能完整背出的仍然只有那句“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但它燃起了我看其他古籍的火花。 几个最深的感触: 第一,好多成语沿用至今,...  (展开)

订阅尚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