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一卷)》的原文摘录

  • 艺术作品虽然不是抽象思想和概念,而是概念从它自身出发的发展,是概念到感性事物的外化,但是这里面还是显出能思考的心灵的威力,不仅以它所特有的思考认识它自己,而且从它到情感和感性事物的外化中再认识到自己,即在自己的另一面(或异体)中再认识到自己,因为它把外化了的东西转化为思想,这就是使这外化了的东西还原到心灵本身。 (查看原文)
    rachel718 4赞 2012-09-12 08:13:21
    —— 引自第17页
  • 我们只有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的客体性相之中见出受到生气灌注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时,才可以见出自然的美。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直接与材料统一的,形式就直接生活在材料里,作为材料的真正本质和赋予形状的力量。 (查看原文)
    rachel718 3赞 2012-09-18 11:21:17
    —— 引自第168页
  • 从此可以看出:美的艺术似不配作为科学研究的対象,因为它们只是种愉快的游戏;纵然它们也有些较严肃的目的,实际上它们却和这些目的的严性相矛盾。它们对上述游戏和严肃的目的,都只是处于服务的地位,而且,它们之所以成为艺术,以及它们用来产生艺术效果的手段,都只能靠幻相和显现(外形)。 其次,我们还可以这样看:纵使美的艺术可以供一般的哲学思考,却仍不是真正科学研究的适宜对象。因为艺术美是诉之于感党、情、知觉和想象的,它不属于思考的范围…… (查看原文)
    abyssinya🐾 2赞 2021-12-01 21:30:12
    —— 引自第8页
  • 艺术对于情欲的这种粗也行和未经驯服的暴力首先就骑着缓和的作用,因为艺术把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所感所行化为意象摆在他面前,使他可以看到。尽管艺术仅限于把情欲的图形摆在当事人面前,让他观照,尽管那图形是奉承他的,那里面也还是有一种缓和的力量,至少是它使当事人因此意识到他不借这种图形就意识不到的他自己的直接存在。他因此就观察到他的冲动和意向,本来这些冲动和意向驱遣着他,使他无暇反省,现在他已经看到它们作为外在对象和自己对立,因而获得了自由,不受他们控制了。 (查看原文)
    作者有异兽 1赞 2012-07-23 01:55:06
    —— 引自第60页
  • 说到究竟,艺术不过是精神的松弛和闲散,而人生重要事业却需要精神的紧张。因此,要想以科学的严肃来对待本身无重要性的东西,就未免不很合适而且有些学究气。照这样看来,纵使玩赏美所可引起的心灵的软化不是一种有害的使人软弱的影响,艺术究竟是一种多余的东西。 (查看原文)
    kt 1赞 2017-08-03 17:36:09
    —— 引自第7页
  • 比起艺术作品,自然和日常世界有一种坚硬的外壳,使得心灵较难于突破它而深入了解理念。 (查看原文)
    kt 2017-08-03 17:56:17
    —— 引自第13页
  • 天才和才能的创作过程好象只是一种状态,或是说得更确切一点,灵感状态。据说天才有时可以由一个对象激发到这种状态,有时又可以凭意志达到这种状态,例如酒的作用也没有被人忘掉。 (查看原文)
    kt 2017-08-06 16:12:41
    —— 引自第36页
  • 假如不能说每个丈夫都觉得他的妻子美,至少可以说每个未婚夫都觉得他的未婚妻美,而且世上只有她美;关于这种美的主观趣味是没有严密规则的,这对于男女双方可以说都是巧运。如果我们丢开个别的人和他们的偶然性的兴趣,我们也会发现差别和对立是很大的。 (查看原文)
    kt 2017-08-11 16:48:51
    —— 引自第59页
  • ……古典型艺术中的内容的特征在于它本身就是具体的理念,惟其如此,也就是具体的心灵性的东西;因为只有心灵性的东西オ是真正内在的。所以要符合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必须在自然中去寻找本身就已符合自在自为心灵的那些事物。必须有本原的概念;先把适合具体心灵性的形象发明出来,然后主体的概念一一在这里就是艺术的精神一一只须把那形象找到,使这种具有自然形状的客观存在……能符合自由的个别的心灵性。 (查看原文)
    abyssinya🐾 1赞 2022-01-05 18:34:17
    —— 引自第97页
  • 而且如果艺术的形式方面的目的只在单纯的摹仿,它实际所给人的就不是真实生活情况而是生活的冒充。 (查看原文)
    abyssinya🐾 1赞 2021-12-06 15:38:02
    —— 引自第53页
  • 鸟的五光十色的羽毛无人看见也还是照耀着,它的歌声也在无人听见之中消逝了;昙花只在夜间一现而无人欣赏,就在南方荒野的森林里萎谢了,而这森林本身充满着最美丽最茂盛的草木,和最丰富最芬芳的香气,也悄然枯谢而无人享受。艺术作品却不是这样独立自足地存在着,它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一句向起反应的心弦所说的话,一种向情感和思想所发出的呼吁。 (查看原文)
    朝霞不出门 1回复 4赞 2011-09-08 15:16:33
    —— 引自第89页
  • 事物本身都含有自己的对立面,即都有内在矛盾。例如概念本身就含有体现它的实际客观存在,单是概念还只是抽象的普遍性,个别客观存在也还是抽象的特殊性,二者统一才成为含有普遍性的具体特殊事物,即否定了原来的抽象的片面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却又在较高阶段保存了双方的本质。这才是真实,才是理念。这个过程第一步是否定,即事物本身的对立面否定事物本身的片面性。第二步是否定的否定,即双方统一又否定了对立面的片面性,理体现于事,事表现了理,相反相成。黑格尔把这否定过程称为Aufheben,含有“弃”与“扬”两层意思,“弃”是否定,“扬”是否定的否定,即“自肯定”。黑格尔又把这过程分为正(事物本身)、反(对立面)和合(统一)三阶段。他又把“合”叫做“矛盾的解决”,又叫做“和解”。黑格尔的这种辩证逻辑的合理内核在于肯定事物本身有内在矛盾,发展全由内因决定。他的辩证法以一分为二开始,以合二而一告终。 (查看原文)
    kt 2014-06-07 22:45:01
    —— 引自第73页
  • “自为”就是自觉,与存在而不自觉的“自在”对立,是心灵的特征。 (查看原文)
    kt 2016-11-06 11:13:34
    —— 引自第5页
  • 在生活的一切活动中,美和艺术诚然象一个友好的护神,把内外一切环境都装饰得更明朗些,对生活的严肃和现实的纠纷可以起缓和作用,以娱乐的方式来排除厌倦,虽然不能带来什么好的东西,至少可以代替坏的东西,这究竟还是聊胜于无。 (查看原文)
    kt 2017-08-03 17:29:44
    —— 引自第6页
  • 手段应该配得上目的的尊严。 (查看原文)
    kt 2017-08-03 17:42:43
    —— 引自第9页
  • 灵感与少年热情不可分的看法是错误的。 (查看原文)
    kt 2017-08-06 16:26:21
    —— 引自第39页
  • 欲望不可能让对象自由存在,因为欲望的冲动就是要消灭外在事物的独立存在和自由,要表明这些事物之所以在那里,就是为着被消灭被利用的。但是同时主体自己既然被欲望的一些个别的窄狭的庸俗的兴趣所束缚,他本身也不是自由的,因为他不是根据他的意志中本质应有的普遍性和理性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其次,就他对外在世界的关系来看,他也不是自由的,因为欲望基本上是被事物决定的,与事物发生关系的。 (查看原文)
    kt 2017-08-06 16:57:58
    —— 引自第49页
  • 艺术兴趣让它的对象自由独立存在,而欲望却要把它转化为适合自己的用途,以至于毁灭它。 (查看原文)
    kt 2017-08-11 10:23:50
    —— 引自第51页
  • 艺术拿来感动心灵的东西可好可坏,既可以强化心灵,把人引到最高尚的方向,也可以弱化心灵,把人引到最淫荡最自私的情欲,所以替艺术所规定的任务完全是形式的,艺术还是没有一个确定的目的,对一切可能的内容和意蕴就只能提供一种空洞的形式。 (查看原文)
    kt 2017-08-12 09:45:54
    —— 引自第63页
  • 心灵只有在虐待自然和剥夺自然的权利中才能维持它自己的权利和价值,他须把从自然方面所受到的压迫和暴力去回敬自然。 (查看原文)
    kt 2017-08-13 09:51:40
    —— 引自第71页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