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孽债(上下)》内容介绍:真离婚,假离婚,那个年代留下了多少“孽债”,又留下了多少无父,无母的孩子。5个孽债的产物,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在大上海的灯红酒绿中寻找父母,只是这里竟没有能容纳他们的一张床……
《孽债(上下)》的作者是叶辛。
孽债(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
叶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曾担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花》《海上文坛》等杂志主编。成名作长篇小说《蹉跎岁月》,1982年被中央电视台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央视热播,万人空巷,曾引起全国轰动。长篇小说《孽债》,1995年被上影集团著名电影导演黄蜀芹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在全国热播,曾创下42.62%的高收视率,成为全国电视剧的杰出代表。著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三年五载》《恐怖的飓风》《在醒来的土地上》《华都》《缠溪之恋》等。作品多次获奖。由其本人担任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家教》《孽债》均荣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目录 · · · · · ·
读信的时候,沈若尘仿佛从谢家雨书写的字里行间,嗅到阵阵扑面而来的素馨花的清香。哦不,那不是从信笺的字里行间拂来的,那袭人的芬芳是从秋月手腕上戴着的素馨花手镯上掠过来的。
沈若尘木然呆立着,微翕下眼睑,岁月拉开的距离陡地缩短了。把信笺装进信封时,他的手还在颤抖。直到此时他才发现,信纸的反面,还有谢家雨补写的几行字:又及:
我想应该告诉你,你的女儿沈美霞美极了。这里的寨邻乡亲们和农场职工都说她长得像韦秋月。可我觉得,她比当年的韦秋月还要美。这大概就是上海与西双版纳相隔数千里的血缘造成的遗传优势吧。
“我的女儿!”沈若尘喃喃地自语了一声,似是要把遥远的记忆从虚无缥缈中找回来。可是他从没同梅云清说过,插队落户时他有过一个妻子,在千里迢迢的西南边陲他还有个女儿,亲生女儿。他心慌意乱,他惶遽不安。该怎么办呢?美霞当真要到上海来吗?她只有十四岁,要坐长途车,要坐两天三夜的火车,光是旅途就要七天,她有这个胆子?沈若尘浮起一丝侥幸心理,也许沈美霞会畏惧路途的遥远,也许她只是碰见了谢家雨说说而已。但他马上意识到这一侥幸心理是可笑的。美霞没有亲人,她靠谁去生活?对父亲的思念,对上海的向往,都会使她踏上旅途的信心倍增。况且她还可能与同命运的少男少女们结伴而行啊!
那么他该怎么对梅云清讲呢?天哪,他该如何启齿?
沈若尘揣好撕成两片的信,迈步上楼时,后面有人喊,你的报纸掉在地上,忘拿了。他急忙返身下楼,弯腰捡起报纸,直起身子来时,他看到信箱门没上锁。噢,他整个儿失态了。
· · · · · · (更多)
沈若尘木然呆立着,微翕下眼睑,岁月拉开的距离陡地缩短了。把信笺装进信封时,他的手还在颤抖。直到此时他才发现,信纸的反面,还有谢家雨补写的几行字:又及:
我想应该告诉你,你的女儿沈美霞美极了。这里的寨邻乡亲们和农场职工都说她长得像韦秋月。可我觉得,她比当年的韦秋月还要美。这大概就是上海与西双版纳相隔数千里的血缘造成的遗传优势吧。
“我的女儿!”沈若尘喃喃地自语了一声,似是要把遥远的记忆从虚无缥缈中找回来。可是他从没同梅云清说过,插队落户时他有过一个妻子,在千里迢迢的西南边陲他还有个女儿,亲生女儿。他心慌意乱,他惶遽不安。该怎么办呢?美霞当真要到上海来吗?她只有十四岁,要坐长途车,要坐两天三夜的火车,光是旅途就要七天,她有这个胆子?沈若尘浮起一丝侥幸心理,也许沈美霞会畏惧路途的遥远,也许她只是碰见了谢家雨说说而已。但他马上意识到这一侥幸心理是可笑的。美霞没有亲人,她靠谁去生活?对父亲的思念,对上海的向往,都会使她踏上旅途的信心倍增。况且她还可能与同命运的少男少女们结伴而行啊!
那么他该怎么对梅云清讲呢?天哪,他该如何启齿?
沈若尘揣好撕成两片的信,迈步上楼时,后面有人喊,你的报纸掉在地上,忘拿了。他急忙返身下楼,弯腰捡起报纸,直起身子来时,他看到信箱门没上锁。噢,他整个儿失态了。
· · · · · · (更多)
读信的时候,沈若尘仿佛从谢家雨书写的字里行间,嗅到阵阵扑面而来的素馨花的清香。哦不,那不是从信笺的字里行间拂来的,那袭人的芬芳是从秋月手腕上戴着的素馨花手镯上掠过来的。
沈若尘木然呆立着,微翕下眼睑,岁月拉开的距离陡地缩短了。把信笺装进信封时,他的手还在颤抖。直到此时他才发现,信纸的反面,还有谢家雨补写的几行字:又及:
我想应该告诉你,你的女儿沈美霞美极了。这里的寨邻乡亲们和农场职工都说她长得像韦秋月。可我觉得,她比当年的韦秋月还要美。这大概就是上海与西双版纳相隔数千里的血缘造成的遗传优势吧。
“我的女儿!”沈若尘喃喃地自语了一声,似是要把遥远的记忆从虚无缥缈中找回来。可是他从没同梅云清说过,插队落户时他有过一个妻子,在千里迢迢的西南边陲他还有个女儿,亲生女儿。他心慌意乱,他惶遽不安。该怎么办呢?美霞当真要到上海来吗?她只有十四岁,要坐长途车,要坐两天三夜的火车,光是旅途就要七天,她有这个胆子?沈若尘浮起一丝侥幸心理,也许沈美霞会畏惧路途的遥远,也许她只是碰见了谢家雨说说而已。但他马上意识到这一侥幸心理是可笑的。美霞没有亲人,她靠谁去生活?对父亲的思念,对上海的向往,都会使她踏上旅途的信心倍增。况且她还可能与同命运的少男少女们结伴而行啊!
那么他该怎么对梅云清讲呢?天哪,他该如何启齿?
沈若尘揣好撕成两片的信,迈步上楼时,后面有人喊,你的报纸掉在地上,忘拿了。他急忙返身下楼,弯腰捡起报纸,直起身子来时,他看到信箱门没上锁。噢,他整个儿失态了。
雨比预料的还要快地落下来,风翻卷着雨帘,把丝丝缕缕雨星儿扑打进楼道里来。沈若尘不由得打了个寒噤。
梅云清赤裸的丰腴的手臂伸出去,在枕边的床头柜上摸着了小灯的开关,“啪嗒”一声,把橘红色的小灯打开了。她转过脸来,绯红绯红的脸颊上洋溢着喜气,兴奋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波,微显着羞涩和娇气地道:“搂着我。”说着,把脸庞往沈若尘胸怀里一埋,身子缩了缩,紧紧地偎依着他。
沈若尘习惯地搂着妻子,性事过后,他知道云清还需要抚慰,需要“发发嗲”。他一手搂着妻的颈脖,一手在云清滑爽光润的背脊上轻轻抚摸着。
云清呢喃般轻哼着,表示着自己的满足和惬意。她的声音既像紧贴着他的心房,又好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带着共鸣音传进沈若尘耳里:“今晚上,你真让我快活得要命。”
随着她的话声落音,她在他的锁骨那儿吻了一下。
沈若尘又紧紧地搂一搂她。是啊,他爱她,爱她的善良和坦率,爱她的美貌和妩媚。刚同她恋爱时,替他参谋的同事是如何盛赞她的?对了,他们说她艳丽而不妖冶,性感而不风骚,是个理想女性。那是人们仅凭她的外貌说的。婚后,只有沈若尘真正地明白,云清是多么可爱。他从来不曾把过夫妻生活视为负担。每一回,他都能从她那里得到欢悦,得到心旷神怡的满足。而她呢,经常是用赞赏和惊叹的语气,表示自己欲仙欲死的狂喜。这类近乎呻吟感慨的表示,使得沈若尘充满了男子汉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可今晚上,沈若尘是带着目的、带着点儿勉强上床的。整整一天的心神不宁,使得他兴味索然。下午他瞒着炀炀嚼了两块儿子的巧克力,晚饭时他喝了两小盅酒,都是试图振作精神。他不敢把谢家雨来信的事儿在白天对云清讲,怕她诅咒他是骗子,怕她一怒之下带着沈炀住回娘家去。他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将这件事儿在美霞到上海之前告诉云清,什么时候讲合适呢?只有现在这阵儿,她满足而又欢欣,她带着几分慵倦且心情最为舒畅。时已夜深,即便她怒气冲冲,她也不可能闹起来拉儿子一同去外婆家。
沈若尘昏昏欲睡般闭了眼,内心深处却是在警觉地窥探着合适的时机。
云清仍然依偎着他,温暖而又酣适。
午睡时仅是假装闭着眼,实际上紧张的神经始终在毕剥毕剥骤跳。这会儿沈若尘确实有些累了。洁白轻柔的云朵掠过他的眼前,那是西双版纳的云,是缭绕着碧山翠岭让人腾云驾雾的云,是引人步人恬淡、清幽意境的云。沈若尘依稀感到胸怀里搂着的,是他当年瘦削而灵巧的妻子韦秋月。她有一头浓黑的柔发,她温顺而羞怯,她话语不多却爱时常以自己闪动幽波的眼神表示意见,她的美是含蓄的、娴静的,她怎么……
“你怎么了?”梅云清挣脱他的搂抱,翻身坐起,朝他俯下脸庞,一双雪亮的大眼睛探究地盯着他。
……
· · · · · · (收起)
沈若尘木然呆立着,微翕下眼睑,岁月拉开的距离陡地缩短了。把信笺装进信封时,他的手还在颤抖。直到此时他才发现,信纸的反面,还有谢家雨补写的几行字:又及:
我想应该告诉你,你的女儿沈美霞美极了。这里的寨邻乡亲们和农场职工都说她长得像韦秋月。可我觉得,她比当年的韦秋月还要美。这大概就是上海与西双版纳相隔数千里的血缘造成的遗传优势吧。
“我的女儿!”沈若尘喃喃地自语了一声,似是要把遥远的记忆从虚无缥缈中找回来。可是他从没同梅云清说过,插队落户时他有过一个妻子,在千里迢迢的西南边陲他还有个女儿,亲生女儿。他心慌意乱,他惶遽不安。该怎么办呢?美霞当真要到上海来吗?她只有十四岁,要坐长途车,要坐两天三夜的火车,光是旅途就要七天,她有这个胆子?沈若尘浮起一丝侥幸心理,也许沈美霞会畏惧路途的遥远,也许她只是碰见了谢家雨说说而已。但他马上意识到这一侥幸心理是可笑的。美霞没有亲人,她靠谁去生活?对父亲的思念,对上海的向往,都会使她踏上旅途的信心倍增。况且她还可能与同命运的少男少女们结伴而行啊!
那么他该怎么对梅云清讲呢?天哪,他该如何启齿?
沈若尘揣好撕成两片的信,迈步上楼时,后面有人喊,你的报纸掉在地上,忘拿了。他急忙返身下楼,弯腰捡起报纸,直起身子来时,他看到信箱门没上锁。噢,他整个儿失态了。
雨比预料的还要快地落下来,风翻卷着雨帘,把丝丝缕缕雨星儿扑打进楼道里来。沈若尘不由得打了个寒噤。
梅云清赤裸的丰腴的手臂伸出去,在枕边的床头柜上摸着了小灯的开关,“啪嗒”一声,把橘红色的小灯打开了。她转过脸来,绯红绯红的脸颊上洋溢着喜气,兴奋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波,微显着羞涩和娇气地道:“搂着我。”说着,把脸庞往沈若尘胸怀里一埋,身子缩了缩,紧紧地偎依着他。
沈若尘习惯地搂着妻子,性事过后,他知道云清还需要抚慰,需要“发发嗲”。他一手搂着妻的颈脖,一手在云清滑爽光润的背脊上轻轻抚摸着。
云清呢喃般轻哼着,表示着自己的满足和惬意。她的声音既像紧贴着他的心房,又好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带着共鸣音传进沈若尘耳里:“今晚上,你真让我快活得要命。”
随着她的话声落音,她在他的锁骨那儿吻了一下。
沈若尘又紧紧地搂一搂她。是啊,他爱她,爱她的善良和坦率,爱她的美貌和妩媚。刚同她恋爱时,替他参谋的同事是如何盛赞她的?对了,他们说她艳丽而不妖冶,性感而不风骚,是个理想女性。那是人们仅凭她的外貌说的。婚后,只有沈若尘真正地明白,云清是多么可爱。他从来不曾把过夫妻生活视为负担。每一回,他都能从她那里得到欢悦,得到心旷神怡的满足。而她呢,经常是用赞赏和惊叹的语气,表示自己欲仙欲死的狂喜。这类近乎呻吟感慨的表示,使得沈若尘充满了男子汉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可今晚上,沈若尘是带着目的、带着点儿勉强上床的。整整一天的心神不宁,使得他兴味索然。下午他瞒着炀炀嚼了两块儿子的巧克力,晚饭时他喝了两小盅酒,都是试图振作精神。他不敢把谢家雨来信的事儿在白天对云清讲,怕她诅咒他是骗子,怕她一怒之下带着沈炀住回娘家去。他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将这件事儿在美霞到上海之前告诉云清,什么时候讲合适呢?只有现在这阵儿,她满足而又欢欣,她带着几分慵倦且心情最为舒畅。时已夜深,即便她怒气冲冲,她也不可能闹起来拉儿子一同去外婆家。
沈若尘昏昏欲睡般闭了眼,内心深处却是在警觉地窥探着合适的时机。
云清仍然依偎着他,温暖而又酣适。
午睡时仅是假装闭着眼,实际上紧张的神经始终在毕剥毕剥骤跳。这会儿沈若尘确实有些累了。洁白轻柔的云朵掠过他的眼前,那是西双版纳的云,是缭绕着碧山翠岭让人腾云驾雾的云,是引人步人恬淡、清幽意境的云。沈若尘依稀感到胸怀里搂着的,是他当年瘦削而灵巧的妻子韦秋月。她有一头浓黑的柔发,她温顺而羞怯,她话语不多却爱时常以自己闪动幽波的眼神表示意见,她的美是含蓄的、娴静的,她怎么……
“你怎么了?”梅云清挣脱他的搂抱,翻身坐起,朝他俯下脸庞,一双雪亮的大眼睛探究地盯着他。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知青文库(共32册),
这套丛书还有
《最后一个守望者》《占领曼哈顿》《北京娃》《崖畔上开花》《中国纪事》
等
。
孽债(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读《孽债》有感——人生的选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对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从翻开书的第一页,我的脑海里就开始循环播放这首歌。当我读到第十页的时候,我已完全确认了电视剧主题曲和这本书是一个故事。回想那个年代,我还很小,只记得这首... (展开)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却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小时候看过电视剧(真·暴露年龄系列),今天看到同名新书在微信读书上架,就一口气读完了。前面连续读了好几本经过翻译的文本,所以觉得这本直接用中文写... (展开)
等你长大就懂了?我不信。也有大人只长年纪不长脑子的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等你长大就懂了!”哪个小孩子没被这句话敷衍过?不知道你小时候信不信这句,反正我是不信的。毕竟我可没少见过,大人们吵成一团也没解决问题,只会跟小孩一样冷战的场面。 早慧有早慧的好,当大人们以为你什么也不懂而完全不避着你,讲一些令大人头痛不已的棘手事情的时候,... (展开)
《孽债》-个人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世纪50-60年代,大批知青上山下乡来到了贫困落后的小乡镇,当时国家的政策鼓励这群知青同志扎根乡村,安家落户,因此很多知青同志或者因为爱情、年龄或者生理冲动,选择了和当地的淳朴的少男、少女结成秦晋之好,或者和知青之间结成夫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随着国... (展开)
近些年热门话题之一的人群“知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名与内容真是玩的契合在一起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到底是时代人的悲哀还是时代人创造出的悲哀。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想必,新生的时代在此基础上也是没有选择的。 这本书在结尾部分,对文中着墨较重的几个人物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与此同时,通过读这本书产生了以下几个思... (展开)>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7.9分 148人读过
-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2.7)8.0分 27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8.2分 119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2009)8.2分 9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知青文库 (武汉大学出版社六书坊)
- 真正了解上山下乡,这些作品必须看看 (fang)
- 2013.5.22上架新书 (青岛二中图书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孽债(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西歪🌈 2016-02-22 18:57:37
第二部不好看!
0 有用 慢慢慢慢读 2014-08-25 11:59:41
上部5星,下部3星,反差太大了。
0 有用 Siesta 2018-06-16 17:47:47
✕
0 有用 雨哲 2017-02-09 11:48:05
作者选取了一个好的视角——知青及其被抛弃的子女,但是除了好素材构成了可读的情节,在深入描绘与谋篇布局中较弱,而第二本书更是借第一本书拍成电视剧以后的矫揉造作,将各种听来的故事合并成附和背景人物的故事,且加了无用的情爱文字,哗众取宠。
0 有用 木小夕 2014-09-22 12:29:00
有些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