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 短评

热门 最新
  • 98 Cifeng 2010-04-28 22:57:36

    译者曾经是我爸的好友,也是我的英文老师,他住在武汉一中宿舍。以前每次去补习的时候我都要被烟熏两个钟头,因为他简直是一根接一根不停息的抽,抽完了就开始咳啊喘啊~ 但是他的英文,说得又正又柔,对于翻译、文学和社会的理解……读完这本制宪记录就知道了。真是要谢谢他翻译了这样一本史料,呕心之作也。可惜,他现在已经不在了。

  • 37 教主道君皇帝 2011-04-10 07:41:56

    怀念尹老先生,鄙视易中天《费城风云》。窃书也算偷的!

  • 20 行之 2011-01-16 03:05:53

    这本书读得比《联邦党人文集》更加细致些 再加上 《美国总统制》 《西方宪政体系》上册 四本书提供了美国宪政的概貌

  • 13 sos 2018-01-22 09:30:54

    易中天学术超男也解读了这本书,改名《艰难的一跃》和《费城风云》出版。

  • 9 愿你的旅途漫长 2018-10-15 23:11:40

    五十五个传奇人物的生命轨迹在这一百多天内奇迹般短暂交汇,刹那间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美国的过去和未来,之后又相继分离,孑然一身踏上各自截然不同,光辉灿烂或令人唏嘘的命运征程。人类的光荣和梦想,理性和疯狂,伟大和肤浅在这边记录里体现地淋漓尽致。喜剧和悲剧的交织,辉煌与落寞的轮回,这是一部映射人类命运的戏剧,书中的人物、编者、译者皆是演员。全剧在一种悲剧的氛围中落幕,曲终,人散,虽余音绕梁,悲凉之情难以释怀。

  • 4 kang 2012-01-27 11:04:25

    林达把美国的制度比喻为一台设计精巧的收银机,在这本书里面可以看到收银机的每个零件是如何装配起来的。

  • 3 左岸的琴声 2012-05-06 19:56:41

    先人的智慧可让人受益终身泽被后世

  • 4 Soulight 2011-06-06 08:32:01

    多么有远见、深刻、务实的一群人,活该美国强大。

  • 2 SonicCarsick 2015-03-09 01:32:17

    制宪会议的场景历历在目,与会者形象跃然纸上。研究美国制宪时期的绝佳史料。

  • 7 电影懂事长 2018-05-20 08:12:00

    读这本书,接着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知道我们也是不具备制定出这样的一部宪法的土壤和制度!

  • 1 犀首 2019-08-14 00:02:27

    大厚书,竟然在床头翻完了。比较吃惊的是制宪会议结束时80岁的富兰克林竟然说,他对宪法满意,但是觉得顶多运转几年,最后还是以专制收场,他笼统说人民腐化就会需要专制。整个设计看,总统权力已经很大了,竟然还有人觉得议会权力大,总统可能变成附庸。拒绝签字的人,觉得这个设计会以贵族或君主制收场。总体上大家比较懂得妥协的,比如两院设计实际上非常无奈,但被后世称为伟大的妥协。当然奴隶制的妥协埋下了内战的祸根,虽然很多代表痛恨奴隶制,但为了大局容忍了。

  • 2 做一只小猪好累 2020-12-10 15:54:13

    看完让我感动的除了先人的智慧以外还有译者的赤诚之心

  • 1 raulwoo 2016-10-17 22:30:22

    细致描述了美国宪法的起草过程。议会代表认真行使权力辩论妥协的过程令人敬佩。

  • 0 voldemort 2011-03-25 20:25:18

    当工具书很好,虽然查找起来好累啊

  • 0 Vindicated 2011-03-04 13:42:50

    2011-03-04;翻了一下。我知道自己肯定读不动。想了解美国制宪会议,这本书应该必读吧。

  • 0 NARUMI 2014-03-10 20:12:33

    http://dajia.qq.com/blog/310663061136182

  • 0 Martha的🐽 2009-10-25 04:20:35

    不读不知美宪何来

  • 0 读一 2010-12-15 14:23:56

    读啊读 我觉得比联邦论好些。。假装自己读完了吧

  • 0 死透气了 2021-12-27 15:28:48

    令人赞叹的好书,但对中译本所依据的英文版存疑。在中英对照过程中有的英文段落轻松找到,有的看花了眼就是找不到。当然,我印象中制宪会议记录其实有不同版本。

  • 1 james 2011-04-09 18:58:42

    美国初年,真是人才济济。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