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导论》的原文摘录

  • 在一个说明中,人们必须把什么是被说明的东西,与什么是用来说明的东西区别开来。 (查看原文)
    末那识 1回复 3赞 2012-12-24 13:34:51
    —— 引自第42页
  • 论证所得出的结论是从论证所使用的前提或假定推出的吗?论证的前提能够为接受其结论提供良好的理由吗?如果论证的前提的确能够为接受结论提供充分的根据,也就是说,如果断定前提为真就能够保证可断定结论为真,那么其所使用的推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 (查看原文)
    晚睡猫 1赞 2013-02-24 20:29:57
    —— 引自第5页
  • 论争,可能源自双方对待同一事实的不同信念,也可能是因为双方对相同事实的不同态度。这种不确定性及其可能带来的混淆可能因为论争中所使用语言有大相径庭的情感意义而起。……要解决既有事实方面又有情感方面的论争,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明确双方论争的真正问题之所在。 (查看原文)
    田驴儿 2018-01-14 15:59:49
    —— 引自第85页
  • 归纳和演绎的区别依赖于两类论证对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所做的断言。我们可以将两类论证的特征如下表示:演绎论证是一种其结论被断言为从起前提绝对必然地推出的论证,这种必然性不是一个程度问题,不以其他任何事物情况为转移。反之,归纳论证是一种其结论被断言为仅仅或然性地从起前提推出的论证,这种或然性是一个程度问题,其程度受可能出现的其他事物情况的影响。 (查看原文)
    安托内利方尖塔 1赞 2020-07-25 21:40:27
    —— 引自章节:1.5演绎和归纳论证
  • 如果一个论证是有效的并且其前提都是真的,我们就可以断定其结论是真的;如果一个论证是有效的且其结论是假的,那么其前提不会都是真的。 (查看原文)
    安托内利方尖塔 1赞 2020-07-27 20:54:25
    —— 引自章节:1.6有效性和真实性
  • 有效性指谓命题之间的一种关联——作为演绎论证前提的命题集和作为该论证的结论的一个命题之间的关联。如果后者是逻辑必然地从前者推出的,我们就说该论证是有效的。因为归纳论证永远达不到逻辑必然,有效性永远不适用它们。有效性也永远不能适用于任何独立的单一命题本身,因为在任何一个命题内部都不可能找到这种必需的关联。 另一方面,真和假都是单个命题的特征。在论证中作为前提的单个陈述可能是真的或假的,作为其结论的陈述可能是真的或假的。结论可以被有效地推论出来,但是说任何结论或任何单一的前提本身是有效的或无效的,都是无意义的。 (查看原文)
    illusion626 1赞 2021-03-11 09:42:37
    —— 引自章节:有效性和真实性
  • 如果一个命题述及了某个词项所指称的类的全部元素,则称该词项在这个命题中是周延的。 A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而谓项是不周延的。 E命题的主项周延,谓项也周延。 在任何特称肯定命题中,主项、谓项都是不周延的。(即I命题主谓项都不周延)。 特称否定命题的谓项是周延的,但主项不周延。(即O命题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查看原文)
    illusion626 1赞 2021-03-19 12:47:10
    —— 引自章节:第5章 直言命题
  • 从词源上说,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即“爱智慧”,它意味着“对智慧的真诚热爱,忘我追求和批判性反省”,因此被称为“智慧之学”。 (查看原文)
    BWV974 1赞 2022-11-09 22:09:53
    —— 引自章节:前言
  • 当前,民主的理念已得到几近普遍的拥护,而要使之付诸实践,社会公民须能有效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而要实现这种有效参与,就要求公民能够正确评估我们的领导人或候选领导人的不同主张。因此,民主的成功乃依赖于公民做出可靠判断的能力,从而也就依赖于人们合理地评估证据与各种论证的能力。可见,逻辑不仅对于促进我们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于促进我们与他人分享的民主目标的实现,都是至关重要的。 (查看原文)
    BWV974 1赞 2022-11-09 22:16:17
    —— 引自章节:前言
  • 在一个共和国,由于公民所接受的是理性与说服力而不是暴面力的引导,推理的艺术就是最重要的。——托马斯・杰弗逊 …… 在任何寻求知识的领域,无论在科学研究中,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在个人生活管理方面,我们都需要运用逻辑以达致可靠的结论。通过逻辑形式的把握,如本书所阐释的那样,我们学习如何获得真理,如何评估旨在求真的各种相互竞争的主张。理想地说来,每一门大学课程都应当为此目标做出贡献,但我们知道许多课程并非如此。许多大学课程所教的东西不久就过时了,但正确思维的技能永远不会过时,而这种技能的发展居于逻辑研究的领域。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好的论证以及它们什么好,亦可帮助我们确认坏的论证以及它们为什么坏。没有什么研究比之有更大的用途,与我们之所关切有更广泛的相关性。 对本书读者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负责任的保证:通过本书的学习,掌握正确推理的基础原理,对你的智力生涯将会产生非常令人欣慰的重要而持久的影响。 (查看原文)
    无涯 2019-11-18 11:25:56
    —— 引自章节:前言1
  • 6.4 三段论规则 1. 避免四项。每个有效的直言三段论必须只有三个项,如果多于三个,则无效。 2. 中项至少在一个前提中周延。周延——命题述及一个项所指称的全部对象。若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则推出结论所需要的词项关联就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三段论,中项必定至少在一个前提中周延。 3. 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结论不可能比前提断定得更多。 4. 避免出现两个否定前提。E或O都否认类的包含关系。断定一个类的部分或者全部被排除在另一个类的全体之外。由两个断定这种排斥性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中的联系。(排斥性前提谬误) 5. 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那么结论必须是否定的。肯定结论只能由两个肯定的前提得到。(从否定推肯定谬误) 6. 两个全称前提得不到特定结论。 (查看原文)
    十號風球 1回复 1赞 2011-05-04 14:27:14
    —— 引自第273页
  • 没有一个类比论证是演绎有效的,演绎有效指的是逻辑上的必然性。 (查看原文)
    以太 2011-12-17 21:25:33
    —— 引自章节:类比论证的评价
  • 归纳论证的前提对其结论的支持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 (查看原文)
    作勇同学 2012-04-27 21:35:27
    —— 引自章节: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 必须区分出三种不同的论争。第一种是明显的 实质论争,这个论争确实是关于某个事实的,并可以通过确认某些事实而得到解决。第二种是纯粹的言辞之争。言论者的信念表达中某个关键语词有歧义。第三种论争,指那些表面上是言辞的但实质上是实质的论争。这种论争通常被称为"标准"之争或"概念"之争。 (查看原文)
    作勇同学 2012-04-27 21:45:12
    —— 引自章节:定义
  • 任何一个特定的语段究竟是论证还是说明,这取决于那个语段所服务的目的。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确立某个命题Q的真,为此我们提出某个论据P来支持Q,我们可以恰当的说“Q因为P”。也就是说我们为Q建立了一个论证,P是我们的前提。但是假设Q是已知为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必提出任何理由来支持它的真——但是我们可以希望对它为什么是真的给出一个说明。这样我们也可以说“Q因为P”——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为Q建立一个论证,而是给出一个对Q的说明。 (查看原文)
    末那识 2012-12-24 13:23:53
    —— 引自第41页
  • 我们怎么才能断定一个语段的目的是打算说明还是打算说服别人呢?通常我们可以根据“Q因为P”这个形式提问,对于作者来说Q的身份是什么,以此来做出区分。若Q是一个真实性需要建立的命题,那么“因为P”可能给出了支持其为真的前提,这样“Q因为P”就是一个论证。若Q是一个已知其为真,或至少在这个语境中其真是没有疑问的命题,那么“因为P”就可能是对为什么Q成为真命题的阐释,这样“Q因为P”就是一个说明 (查看原文)
    末那识 2012-12-24 13:28:49
    —— 引自第42页
  • 阿基米德将被永远记住而埃斯库罗斯将被遗忘-------哈代 (查看原文)
    Belle Epoque 2013-08-21 15:40:30
    —— 引自第15页
  • 依赖反诘问句的论证,其结论有时是可疑的。人们使用设定有明显答案的问句来做论证的前提,优势就是为了回避直截了当地肯定其前提的责任,而实际上其设定的答案是含糊的甚或是假的。 (查看原文)
    Belle Epoque 2013-08-25 21:06:22
    —— 引自第29页
  • 三种论争: 1.明显的实质论争(obviously genuine disputes):不存在言辞歧义,争论双方的确有歧见,或是在态度上或是在信念上。 2.纯粹的言辞之争(merely verbal disputes):存在言辞歧义但并不存在实质歧见。 3.表面是言辞的实际上是实质的论争:即存在言辞歧义又存在歧见论争。此类论争又被称为“标准”或“概念”之争。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4-08-02 20:48:50
    —— 引自第120页
  • 如果你要理解任何符号的定义,那么某些符号就必须已经得到理解。 (查看原文)
    0-0 2015-01-25 20:12:28
    —— 引自第139页
<前页 1 2 3 4 后页>